中新网8月14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14日发表评论称,人工智能发展一日千里,在未来势必成为国家竞争优势的核心实力之一。在这方面,新加坡确实有必要急起直追。不过,智慧国的愿景应当是人人都能从中受惠的包容性目标,在推行时有必要以鼓励人们主动拥抱它为主,避免操之过急而引发恐慌并造成生活不便。
资料图:顾客尝试用“扫码支付”付款。
文章摘编如下:
为配合新加坡发展成为智慧国,实现无现金社会的目标,陆路交通管理局和通联公司联合发布文告说,新加坡本地公共交通系统到了2020年,将全面迈向无现金付费。接下来几年里,巴士将逐步停止接受现金买票,地铁站也不再接受以现金填补车资卡。同时,从2019年起分阶段通车的汤申-东海岸线,将会是第一条全面采用无现金付费的地铁线。
实现智慧国的目标为新加坡人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也是大势所趋,但是在实行时必须考虑到社会的接受度,以减少人们的不便和心理抗拒。
人工智能发展一日千里,在未来势必成为国家竞争优势的核心实力之一。在这方面,新加坡确实有必要急起直追。智慧国的愿景,必须从这样的大背景去理解。
关于智慧国如何为日常生活带来更多便利,不同人或许有不同的想象,但是总体而言是智能科技必然无所不在,并且成为各类自动化服务的要素,人们平时需要操心的琐事将进一步由它们分担。因此,大数据的收集和运用就成为智慧国不可或缺的条件,让人工智能能够“未卜先知”,及时满足人们生活的各种需要。
无现金支付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借此累积日常交易的大数据,让人工智能从中发现各种供求模式,预示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以便未雨绸缪。此外,无现金交易也能够增加透明度,让各类逃漏税的违法行为无所遁形。
但是,新加坡提出“电子钱包”概念快10年了,至今尚未有统一普及的平台。作为日常交易量最大的公共交通,自然是无现金交易进一步落实的切入点。
然而凡事总有其另外一面,推进无现金社会同样如此。尽管任何新措施均不乏实施时的阵痛,如何把成本代价尽可能减小,必须是主事者要重视的。
具体看公共交通无现金交易的实施,当局的数据显示,目前有69%的充值交易还在使用现金,当中约27%更是到乘客服务柜台充值,意味着仍有不少乘客还不习惯使用机器交易。无现金付费全面推行后,将会对这部分人群的日常生活造成什么影响?
可以想象,选择面对面现金交易的民众,可能是因为对新科技不熟悉而有恐惧心理,或者是不谙英文的年长者;他们也可能是月入达不到申请信用卡的低收入群体,甚至少数没有银行户头的自由业者。
公共交通系统取消现金交易,势必对他们的日常出行造成极大的不便;而公共交通又是他们远距离出行的唯一手段,3年的过渡期或许不短,但对他们要适应新环境而言,想必还是极大的心理负担。
因此,如何推行无现金付费,做法上需要更为周全。更多的宣导无疑是必须的,毕竟对未知的恐惧和不愿改变的惯性都是人之常情。此外,在建设无现金平台方面,恐怕也不能完全依赖市场力量和过度考虑成本效益分析。
如何尽快研发推广人们愿意使用的统一无现金交易平台和手段,应该比限制人们使用现金交易,更容易得到大众的接受和认可。
智慧国的愿景应当是人人都能从中受惠的包容性目标,在推行时有必要以鼓励人们主动拥抱它为主,避免操之过急而引发恐慌并造成生活不便。这当中所需要的耐性和手腕,则又是智能科技以外,对人性人情体认的另一种智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