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张爱玲泉下有知《第一炉香》被拍成一部喜剧,不知心情会是喜还是悲。

许鞍华改编的第一炉香(许鞍华拍成喜剧的第一炉香)(1)

许鞍华导演应该是超级张迷,才会对拍她的电影近乎有一种执念。可是作为一枚小迷妹,她犯了两个最大的错:一错当然是这些天刷屏的选角,另一个更大的错,就是把一部充满了利益交换、算计与互相陷害的小说,定调为一部单纯的爱情片。

许鞍华改编的第一炉香(许鞍华拍成喜剧的第一炉香)(2)

有人说:“她让葛薇龙爱得那么真,那么痛,让她变成了一个索爱的无辜少女,马思纯圆满完成了这个任务,但这同时转移了我们对女性困局的思考,忽略了对人性的深度反省。”

张爱玲笔下从来都没有单纯的爱情,她最擅长的是从细微处着手,用细腻的笔触,把赤裸裸的的人性血淋淋地撕开给你看。

作家许子东说:“《第一炉香》写的就是《日出》之前的堕落故事,葛薇龙就是堕落之前的陈白露,她们虚荣、脆弱、沉沦,但说到底,是那个时代并没有给她们更多的道路可走。”

许鞍华改编的第一炉香(许鞍华拍成喜剧的第一炉香)(3)

张爱玲的《第一炉香》,讲的是一个战前香港的故事。

更具体地说:是一个小女孩,在一个老女人和一个坏男人的诱骗下堕落的故事。

故事的开端,葛薇龙,一个中产阶级出生的上海女孩子,两年前因为战乱跟随父母避乱到香港,进了南英中学读书,香港的物价一日日上涨,家里难以为继,父母准备重新回上海。可她想留下来继续自己的学业,就自作主张来找从未见面的姑母支助学费和生活费。

薇龙的脸是“平淡而美丽的粉扑子脸,她的眼睛长而媚,双眼皮的深痕,直扫入鬓角里去。纤瘦的鼻子,肥圆的小嘴。也许她的面部表情略嫌缺乏,但是,惟其因为这呆滞,更加显出那温柔敦厚的古中国情调。”

她的皮肤白净,原本引为憾事,可是来到香港后,眼中的粤东佳丽大都是橄榄色的皮肤,深目削颊的“糖醋排骨”。物以稀为贵,她这样的“粉蒸肉”大受青睐。

许鞍华改编的第一炉香(许鞍华拍成喜剧的第一炉香)(4)

这位姑母比薇龙的父亲还要大两岁,年轻时不顾家里的反对,嫁了南粤富商梁季腾做第四房姨太太。为此和薇龙的父亲闹翻了,不通庆吊。

梁季腾是香港数一数二的阔人,姑母是他生前的得意人儿。这位梁先生过世后,遗嘱上除了房产,还特别派了一大笔现款给她。姑母关起门来,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着小型慈禧太后的日子。

许鞍华改编的第一炉香(许鞍华拍成喜剧的第一炉香)(5)

姑母嫁人的时候薇龙还未出世,只在父亲珍藏着的一张泛黄的全家福里见过她。两人第一次见面,姑母劈头就问:你父亲死了没?他活着一天,别想借我一分钱!

姑母毕竟上了年岁,她的脸白腻中略透青苍,只有全家福中那双似睡非睡的眼睛没变,美人老去了,眼睛却没老。

姑母原本是拒绝她的,可是突然又改变主意。决定支助薇龙完成学业,还留她住在大房子里,每天派车接送她上下学。

许鞍华改编的第一炉香(许鞍华拍成喜剧的第一炉香)(6)

故事中的第三个主角乔其乔,“他连嘴唇都是苍白的,和石膏一般,在那黑压压的眉毛与睫毛底下,眼睛像风吹过的早稻田,里面露出盘子下的水的青光,一闪,又暗了下去。人是高个子,又生得匀停,身上衣服穿得那么服帖,随便,使人忘了他的身体的存在。”

许鞍华改编的第一炉香(许鞍华拍成喜剧的第一炉香)(7)

他的身份是梁太太骂出来的:“爸爸巴结英国人弄了个爵士衔,妈妈是来历不明的葡萄牙婊子,澳门摇摊场子上数筹码的。”

他老子不喜欢他,他娘嫁过来不久就失了宠,手下也没攒下钱,本人又不肯学好。现在老子还活着,已经过得拮据得紧,将来老子死了,也分不到钱。除了玩之外,什么本领也没有。

他的情话和哄女人的功夫一流,却从不动真心。一个没有生存能力的寄生虫 ,又有什么资格谈真心呢?

他最大的乐趣就是看女人为他乱了阵脚。

他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我没有钱,又享惯了福,天生的是个招驸马的材料。

许鞍华改编的第一炉香(许鞍华拍成喜剧的第一炉香)(8)

如果说这是一个诱骗的故事,不如说,这是一个欲望与沉沦的故事。

因为葛薇龙不是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的无知小女孩,在被诱骗的整个过程中,她一直非常清醒。

道理她都懂,但她还是在危险的边缘不断地试探,一步步地陷了进去。

葛薇龙最初上山的时候,只是单纯地想要姑母支助学费和生活费,完成自己的学业。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