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在长沙市红十字遗体和器官捐献纪念广场,前来缅怀的市民手捧菊花,低头哀悼,人体器官和遗体捐献者家属无声地擦拭着眼泪。纪念碑上,一个个捐献者的名字熠熠生辉。而每个名字背后,都有一个悲伤却温暖的故事。

向捐献角膜的志愿者致敬(779名志愿者成功捐赠眼角膜)(1)

向捐献角膜的志愿者致敬(779名志愿者成功捐赠眼角膜)(2)

向捐献角膜的志愿者致敬(779名志愿者成功捐赠眼角膜)(3)

2021年3月11日,69岁的黄志坚老人在因患病抢救无效离世。他是湖南首例角膜捐献者之子,追寻着父亲的脚步,他也希望他的角膜能帮助眼疾患者恢复光明。黄志坚的家人遵照其遗愿,联系湖南省红十字角膜捐献爱尔眼科接收站,含泪帮他完成了生前心愿。

向捐献角膜的志愿者致敬(779名志愿者成功捐赠眼角膜)(4)

目前,他的角膜已经帮助了长沙与深圳的两名患者点亮光明。“哥哥的心愿并不是患病后才突然出现的。在父亲离开的几年后,哥哥就提出过自己也想在身后捐献自己的角膜。”黄志坚的弟弟黄伟曙说,这一次我们都赞同他的做法。

向捐献角膜的志愿者致敬(779名志愿者成功捐赠眼角膜)(5)

“如果不是捐献者无私的奉献捐献宝贵的眼角膜,让我这么幸运接受了手术,我现在可能就失明了。”一位来到活动现场的受捐者代表说,他的心中充满着对捐献者的感激之情,他将珍惜这份幸运,替捐献者继续看这个美好的世界。同时,也会以捐献者为榜样来回报社会,将这份大爱传递下去。

“角膜捐献者用他们的大爱之举,为他人带来了希望之光,也让自己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参与缅怀活动的长沙爱尔眼库负责人杨丽红主任说。

在我国,角膜病是仅次于白内障的第二大致盲眼病。据统计,全国单眼和双眼角膜盲症患者约有400-500万,且每年大约增长10万人,其中约80%的角膜盲患者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

“相对于其他器官移植而言,眼角膜移植成功率是最高的,大概90%左右。”长沙爱尔眼科医院角膜移植专家、湖南省第19批援非医师王科华主任介绍说,角膜上本身是没有血管的,在免疫学上处于相对的“赦免状态”,因此它手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最低。

然而,我国每年接受角膜移植手术的患者则不足万人。角膜供体的匮乏是一个重要原因,很多患者往往因为等不到角膜材料而只能在黑暗中生活。

长沙爱尔眼库执行主任、角膜与眼表科主任王丛香教授希望,能通过缅怀活动,呼吁更多人了解角膜捐献,参与到这份奉献爱心、延续生命的崇高事业当中,让更多在黑暗和绝望中的患者重获新生、重见光明。

据了解,湖南省红十字角膜捐献爱尔眼科接收登记站,不仅为志愿者打通了捐献眼角膜的爱心渠道,更为很多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带来了复明的希望。有眼角膜捐献意向的志愿者可以通过向长沙爱尔眼科医院提出申请,以签署捐献志愿书的形式,来实现捐献的意愿。截至目前,779名志愿者在长沙爱尔眼库成功捐赠眼角膜,让1600余名角膜病患者重见光明。

记者张树波 通讯员李倩

【来源:潇湘晨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