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捋一捋
拥护者提出:来路不明并不重要,以前龙树的经文取自龙宫,无著的经书取自兜率天。来路更禁不起考证。凭什么不可以有般刺密谛在禅定中取自佛陀?
他们忘了一些简单的东西,龙树、无著有几百年前佛陀授记,般刺密谛没有。并且龙树、无著通过自身学术的建立确证了类似于“卡里斯玛”的品质。基于此品质,大乘佛教界共许了无著于禅定中上升至兜率天弥勒菩萨处取经的事。
还有一个就是时间问题,这种传说被教内认可必须有时间隔断,难以考证的特质,般刺密谛则没有。传说也得具备好多条件才行。并且佛教界更看重的是龙树、无著经论本身,而非龙宫传说。
如果《楞严经》的这种套路可以用,后果可能是这样:把《楞严经》整本抄下来,改一改,五十七位增加到七十五位成佛。在前面加上“黄帝内经”,后面加上康德的东西。如果你愿意还可以把“生态化反”入进去。找个有文言文基础的把名词改改,把段落之间做个承上启下。注意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每段前面都加上“如是我闻”。多少僧侣,后学一看这四字“圣旨”,还不得两腿发软?哪还敢质疑。
就说这最终【了义】《不准怀疑经》由般刺密谛从佛陀处听来,于他化自在天用微信语音留言传给张翠花,然后张翠花听完后全部记下,后因手机丢失,于是凭记忆诵出经文给识字的李啊牛记录。李啊牛担心魔界来抢,偷偷带出国外。后经闻讯者通过淘宝发现,于是买回国内得以流传。佛教史上最重要的经典大功告成。想质疑的门都没有。
微信怎么了?淘宝怎么了?黄帝内经怎么了?康德怎么了?佛陀全知全能,早就知道这些事了。尔等凡夫俗子视不可思议为假,愚不可及,不能开悟。
楞严经可以用道教术语,儒家价值观,为什么我们不可以用微信、淘宝、黄帝、康德?我们只是用这些语言把佛陀的密意呈现出来,并不能说明我们是伪经。
事后《不准怀疑经》与《楞严经》一起把酒言欢,高歌一曲:山寨无罪,造假万岁(楞严经屈居次席)。为什么楞严经只能当老二,不是显而易见吗?反击就是自杀。
拥护者给出了两个线索:一、传经的般刺密谛是印度高僧。
二、《楞严经》又名《那烂陀大道场经》
这两条都有些点背啊。既然楞严经如此重要,当然需要高僧来传译,但般刺密谛却没有在任何经文,历史中记载。也没有佛陀授记。你觉得佛主会把如此重要的大经文交给一个来路不明的人去传诵吗?
为了凸显楞严经的合法性,又编出了一个响亮的经名“那烂陀大道场经”想证明楞严的根正苗红。这下可糟了,自己撞枪口上去了。玄奘大师在那烂陀学习的时候从来没提到过有这部经书。于是拥护者就造就了一个客观现象:“玄奘大师去了那烂陀,但是却没有吧最重要的一本经书《楞严经》取回来,简直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你们考虑过玄奘大师的感受吗???也是玄奘大师与664年就圆寂了,不然得被你们气得再圆寂一次。
楞严经这个问题本来并不是非常复杂,之所以悬而不决,可能还是一些背后的老问题:“佛、儒、道三教合流的文化路线是大笑话,如果认错怎么收场。整个事件由闹剧开场,最后以闹剧收尾,中间充斥着各种无涯过客。”
如果汉传佛教界还抱着这种思想,想到世界佛教界混个一席之地都难。为什么不换个思路,清除伪杂,提纯教理,重新上路,弘法利生。
另一个方面看《楞严经》:从唐朝来路不明的出现以来,一直到宋朝之前都未能引起佛教界的重视。一到宋朝,突然就变成网红了,这可能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系。
宋朝建国之初反思了之前五代十国的惨痛教训,认为军阀尾大不掉,随时都有改朝换代的风险,开国皇帝赵匡胤自己就是一个据传发明了“双节棍”的谋反成功的军阀头子,对此中危害简直是门清。于是反其道而行之,采用皇权与文人共治,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从娃娃抓起的科举应运而生了。
儒家在此之前其实蛮悲催的,上次主导国家基本上是在汉朝时期了,自从儒家在东汉末年把国家搞垮之后,就很少能主导全局了,不世出的奇才曹操一发迹就从上层大部分摧毁了儒家的框架,为什么儒家俗世圣经《三国演义》极尽所能黑曹操不是没有原因的。
后来经陈群努力,曹丕背弃曹操路线,再经司马家族的西晋,让儒家的门阀士族死灰复燃。但时间很短就又崩盘了。八王之乱、永嘉之祸后衣冠南渡成东晋,北中国归胡人了。
此时不但社会上层已经有厌弃儒家的浓厚倾向,社会各阶层也对儒家那一套价值观成鄙视状态,随后七百年华夏大地暂时脱离了儒家主导天下黑的死水微谰气象,成就了魏晋风度等等。虽然儒家继续参加各种环节,但也只能小心翼翼,夹起尾巴做人,毕竟名声已臭,只能暂时穷则独善其身,坐望达则兼济天下。
如果不是经过魏晋南北朝对华夏大地上的民众思想的改变,有了民众基础,任由李世民一代天骄,英才盖世,也无法带来开放包容的大唐盛世。
回到宋朝宋朝一立国就制定了国策从国家层面重新确立了儒家正字地位。这可真是翻身农奴把歌唱,有把尚方宝剑了,但是儒家也清楚这种权威性还没有太多的中上层与民间共识。经过这好几百年的玄学,佛学影响。儒家早已跟不上节奏,虽然有皇家的尚方宝剑在手仍是不够,打铁还需自身硬。于是儒家必须从学术层面重新打造和佛学抗衡的东西,方法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以佛教、道家的宇宙论、认识论的理论成果为基础再建孔孟传统。理学应运而生,其实就是三教合流的四不像。
五四以来,民智渐开。知识分子极力破除“吃人的礼教”,甚至对理学有一致的观点,中国的衰落自宋开始,其中朱熹的理学曾被认为是所有这些衰落的罪魁祸首。但在宋朝时,这种文化背景一旦被皇家加持,官僚推进。就形成了风口,佛门僧侣迫于生存压力,只能选择顾全大局,跟着主流混。于是原装进口的印度货渐渐让位与三教合流的山寨品。《楞严经》正好有这个山寨品相。
虽然今天看来宋代以后直到明清的祖师大德或是为了识时务,或是为了生存,选择了三教合流之路,让后学者不敢苟同。但是仍然值得尊重,即便从不令佛法断绝来看也是有意义的。不能因为否定他们的看法,观点就不尊重他们。但也不能因为尊重他们就要去继承他们的观点。
更多网友回答或是加入讨论,请加入“庄严乐土”辩论平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