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废帝溥仪仓皇出逃,将它夹带出宫,26后才上交,现为国宝级文物!

1908年,心系天下的清光绪帝,带着无尽的悔恨,十一月十四日驾崩。当时掌控清廷实权的慈禧太后选择三岁的溥仪为大清朝新一任帝王,次日17时,慈禧太后在仪鸾殿去世。12月2日,年幼的溥仪在太和殿即位,由光绪皇后隆裕太后和载沣摄政。世人称之为宣统帝,也称清废帝。

清朝皇帝溥仪的趣事(清废帝溥仪仓皇出逃)(1)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颁发懿旨,溥仪退位,清朝灭亡。经过和民国政府协商,民国政府每年支付清室费用近400万两银元,且溥仪也可以暂居紫禁城,依然过着皇帝的生活。

但好景不长,仅仅过了十二年的好日子,溥仪迎来了人生中最狼狈的一天。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无视优待条件,派兵进入紫禁城,用枪炮逼迫清废帝溥仪离宫,并且限时3小时,否则将炮轰紫禁城。

清朝皇帝溥仪的趣事(清废帝溥仪仓皇出逃)(2)

面对冯玉祥的步步紧逼,溥仪知道一切都已没有回旋的余地,于是便急忙带着自己的数位爱妃,在众大臣的陪伴下被赶出了已经住了十多年的“家”。

但在仓皇出逃之际,溥仪心有不甘,他不想就这样两手空空地离开紫禁城,于是在走之前将一件自己心爱的宝贝缝进棉衣里丝带出宫了。这件宝贝对他来说,十分珍重,乃是先帝爷乾隆帝的心爱之物——田黄石三联章。

清朝皇帝溥仪的趣事(清废帝溥仪仓皇出逃)(3)

这枚“田黄石三联章”,其造型较为独特,由两枚方形印玺(长2.6cm、宽2.6cm、通高1cm),一枚椭圆形印玺(长径3cm、短径2.3cm、通高1cm)连接而成。材质晶莹剔透,雕刻精细,左边的正方形印玺,刻有“乾隆宸翰”的字眼;中间的椭圆形印玺,刻着“乐天”的字眼;右边的正方形印玺,则刻着“惟精惟一”的字眼,甚得乾隆皇帝的喜爱。

1945年,随着日本的节节败退,溥仪在东北的满洲政权也随之覆灭。同年8月19日,溥仪在沈阳机场候机,准备乘飞机前往日本,结果还没来得及逃跑便被苏联红军逮捕。最初被关押在莫洛可夫卡30号特别监狱,后被转移到了伯力45号特别监狱。在辗转流离的日子里,这枚乾隆帝喜爱的“田黄石三联章”一直都被溥仪小心保管着,并且逃过了苏军的搜检。

清朝皇帝溥仪的趣事(清废帝溥仪仓皇出逃)(4)

虽然成为了阶下囚,但苏联方面对这位前清的皇帝给予了一定的优待政策,可以单独用餐,可以不用参加劳动等等。之后,溥仪多次上书苏联领导层,表示想永久定居在苏联,但被苏联当局拒绝。

1946年8月10日,溥仪作为证人出席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会。在庭审中,他向法庭生成自己在担任满洲帝国皇帝期间,完全没有一点实权,都是日本人在后面发布号令,把自己撇得一干二净。

清朝皇帝溥仪的趣事(清废帝溥仪仓皇出逃)(5)

1950年,苏联被引渡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考虑良久的时间后,溥仪将自己随身携带了26年之久的这枚田黄石三联章上交给国家,最终被故宫博物院藏,现在乃是国宝级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