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可能,农村秩序的瓦解,是先从服装的瓦解开始的脱下衣服容易,但是我们的身体可能早已打下了某种烙印,它会出卖我们,并提醒我们,我们来自何方,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衣服好脱路难走?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衣服好脱路难走(脱下农装脱不掉)

衣服好脱路难走

很有可能,农村秩序的瓦解,是先从服装的瓦解开始的。脱下衣服容易,但是我们的身体可能早已打下了某种烙印,它会出卖我们,并提醒我们,我们来自何方

张丰

人生中第一次穿西服是在初中毕业的时候。一个老师在镇上做服装生意,为了感谢我们帮助他的儿子学习,送了我和弟弟每人一套西装。那是成人穿的西装,上衣和裤子,都比我们大很多,穿上之后,被大家一顿嘲笑。

我那时个子已经长高,但是很瘦。从小,邻居们就看出来我长大后不是一块做活的料。初中时挑过水,扁担落在肩膀上的时候一阵剧痛,只好用双手撑着,歪歪斜斜朝前走,桶里的水有一半洒了出来。

弟弟比我要好很多,膀大腰圆,很早就可以搬得动100斤的粮袋,但是最终也没有留在家乡务农,时代变化太快,我们这一代人,不管身体是否让大人满意,长大后都到外地谋生去了,只留下老一辈人在这片土地上叹息。

这些农家子弟,要想把自己的身体完全融入城市并不太容易。他们中的一部分在建筑工地,一部分在送外卖,不等开口,他们身上的制服已经暴露他们了。他们有钱买西装,也可以乘坐地铁了,但是城市居民仍能一眼辨认出他们的来历,不会把他们和那些要去路演的创业者弄混。

没错,即使他们成功地把自己塞进西装,他们的姿态看上去仍然怪异。他们是体力劳动者,而西装是为那些经常坐着的人设计的。他们当然有体力,但是他们的“劳动”和“运动”还是不同,他们穿上运动服也让人感到奇怪。

他们仍然是体力劳动者,这一点和先辈们并没有什么不同。在农村,最近30年服装也在发生着巨变。我小时候见过典型的农民衣服,多半是灰色的、纯棉的,手工缝制的。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一种“量身定做”,保证膝关节、臀部地方的宽松。

其实任何一处都宽松,没有“型”可言,一切都要为劳动着想。裤子不用皮带,而是随便用一个布条拴起来。如果裤子长久不洗,大概会呈圆筒形。布料很有可能是自家婆娘织的,虽然称作“粗布衣服”,农民朋友们穿上却自在无比。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坐在地上,随时抬起袖子擦汗。

我曾经见过一位老农,像油画中的形象一样跪在地上劳作。他上身赤裸,皮肤晒成了古铜色,下身穿一条黑色粗布短裤,黑色的布制裤袋,由于过长而垂了下来。这可能是祖父一辈的服装,我的祖父也有相同的半长粗布短裤,只不过从不穿着下地劳动罢了。

父亲作为老师,会穿中山装。中山装最重要的是上面的两个口袋,有一个可以把钢笔插进去。这样的衣服和钢笔,其实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意味着摆脱了土地的束缚。不过,父亲的裤子往往不太讲究,几乎和农民伯伯一样,这也符合他自己的定位:他虽然是“国家教师”,却仍要耕种土地。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量廉价的成衣进入农村市场。即使在乡村,自己织布做衣服的也很少了,人们开始习惯到镇上买衣服。农民朋友们很少买中山装,那四个口袋给人的感觉太过正式,几乎是一种约束。相比之下,买大一号的西装可能更合适。农村市场的西装似乎是特别改装的,都比较肥大,穿上后显得松松垮垮,一点都没有西装的感觉。

有一段时间,田里害虫泛滥,人们开始大量喷洒农药。由于喷洒农药的机器时常渗水,大家都会特意找一些厚的衣服穿上,在夏天也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人们开始甩掉容易被风吹掉的草帽,而是戴上不伦不类的遮阳帽。劳动的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装束,很少有人注意到这意味深长的变化。

很有可能,农村秩序的瓦解,是先从服装的瓦解开始的。有一年暑假,父亲从城市的亲戚那里带回了一大批淘汰的衣服,其中就有牛仔裤。邻居们对这些衣服指指点点,露出嘲笑的表情,这些衣服穿上去怎么劳动啊。但是,年轻一代非常喜欢,一位表哥就看中了那条牛仔裤,他可能是方圆几里第一个穿上牛仔裤的人。

工人的服装,还有假军装、假运动服,同时涌向了农村。有一种绿色的解放鞋,父亲很是喜欢,这种鞋真是太结实了,一双鞋可以穿很久,肯定非常省钱。从高中开始,他每次为我买鞋都会买这款解放鞋,这让我很是反感。母亲坚持给我缝布鞋,鞋底也是亲自纳的,这种鞋很舒服,但是遇到雨天就非常糟糕。

我是穿着解放鞋去上大学的,到学校后发现大家都是皮鞋和运动鞋,我就把这解放鞋收起来,再也没有穿过。这只是一个开始。像我们这一代从农村进城的大学生,往往被指责穿衣缺乏品位。脱下衣服容易,但是我们的身体可能早已打下了某种烙印,它会出卖我们,并提醒我们,我们来自何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