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历史上和谁在一起(蔡文姬三次嫁人)(1)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瀛洲海客

两汉时期,才女辈出。卓文君、班昭、蔡琰等人,都是被载入史册的一代才女。尤其是蔡文姬,更是建安文学中唯一的女性文学家。可在蔡文姬杰出才华的背后,却隐藏着一段辛酸的过往。

她早年嫁给卫仲道,但后者早亡,蔡文姬只好回到家中。后遭逢战乱,蔡文姬被匈奴左贤王掳走,并在北方生活长达十二年之久。还是曹操看在其父蔡邕的面子上,这才花费重金将蔡文姬赎回,并将其再嫁给屯田都尉董祀。一度三嫁,半生颠沛。蔡文姬没有向现实屈服,反而作下《悲愤诗》与《胡笳十八拍》,从此青史留名。

众所周知,古代女子一向看重贞节。可蔡文姬三度嫁人,不仅没有遭到世人谴责,反而多受褒扬之词,这的确令人有些费解:为何没人批评蔡文姬不守贞节呢?

一、改嫁之风,蔡文姬并非是个别案例

实际上,蔡文姬多次嫁人,并非是新鲜事。纵观两汉史书,汉代妇女再嫁、改嫁之风,是当时很常见的一种社会现象。

蔡文姬历史上和谁在一起(蔡文姬三次嫁人)(2)

西汉开国名相陈平之妻,在“五嫁而夫辄死”之后,才嫁给了看似寻常的陈平。而汉宣帝有一女,名曰敬武公主,也曾三嫁夫婿。而且从这些改嫁案例中,还不难看出一点:在婚姻期间,汉代妇女甚至可以选择主动离婚。如大将军卫青的妻子,是汉武帝的胞姐平阳长公主。但在此之前,平阳公主已有夫婿,名叫曹寿。前者嫌他有恶疾,遂主动提出离婚。贵族阶层尚且如此,更别提平民家中了。

汉代朱买臣年轻时,“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他的妻子见朱买臣没有出息,羞于与他为伍,遂主动离去,“买臣不能留,即听去”。朱买臣妻子能顺利出走,其实离不开汉代对妇女的宽松律法。根据汉代法律,妇女要求婚内合离,只要是合情合理,就连官府也会帮助她们达成心愿。因此汉代名臣孔光曾直言:“夫妇之道,有义则合,无义则离。”

由此可见,汉代妇女在当时改嫁、再嫁,是社会与法律共同允许的一种常见现象。这么看来,蔡文姬的嫁人经历,倒也不足为奇。

二、婚恋自由,令古代女子向往的汉代

上文中说,汉代妇女有改嫁、再嫁之权。实际上,这反映了她们在婚恋生活中的高度自由。

何以见得?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其实这便是当时婚恋自由的最好佐证。

司马相如未成名之前,只是个不得志的穷书生。偶然之下,他受邀到临邛富商卓王孙家中做客,席间一曲《凤求凰》,引得宾客皆拍手叫好。卓王孙有个女儿,叫做卓文君,刚刚进入守寡生活。她见司马相如有如此风采,遂心生爱慕,并与其暗送秋波。司马相如亦被卓文君的才华与美貌打动,遂“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

蔡文姬历史上和谁在一起(蔡文姬三次嫁人)(3)

郎有情、妾有意。卓文君见相如表明心迹,遂半夜逃出家中,与司马相如一同私奔回了后者的老家蜀郡(即成都)。不久之后,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再度返回临邛县,夫妻二人还开了一家酒店,公然做起了生意。卓王孙本不同意二人的婚事,但抹不开面子,只好“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

若非这则爱情故事出自于《史记》,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之间的自由恋爱,真的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发生在古代的事情。而且更难得的是,当二人私奔之后,有人还劝说卓王孙支持这桩婚事。由此可见,汉代社会对这种自由爱恋的婚姻,是颇为赞同与鼓励的。

三、地位突出,社会对妇女的包容态度

从蔡文姬与卓文君的例子,不难看出两个共同之处。一方面,汉代妇女在婚恋生活乃至家庭中,都拥有一定地位;而另一方面,蔡文姬与卓文君都是名动一时的才女,这说明她们有权力享受高等教育。换句话说,多数汉代妇女都有受教育之权,且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蔡文姬历史上和谁在一起(蔡文姬三次嫁人)(4)

为何在古代各个朝代中,只有汉代妇女能享受一定的家庭与社会地位呢?实际上,这离不开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

首先,汉代妇女是当时的劳动与经济主体。

经过长达数百年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虽然一统天下,但也只是存在了三十余年。由此一来,百姓还没能休养生息,便再次陷入战乱。这导致汉朝建立之后,国家经济还非常落后。

正因如此,汉代妇女便自发承担了繁重的农业劳动,且所占比重不低于男子。据《汉书·高祖纪》记载:“高祖尝归之田,吕后与两子居田中。”汉高后吕雉,年轻时便曾参与农业活动。这种“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耕于前”的情形,在秦汉时期再正常不过。

除此之外,妇女还在纺织业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无论是值桑养蚕,还是手工纺织,汉代妇女都是主力部队。《孔雀东南飞》说刘兰芝“鸡鸣入织机,夜夜不得息”,便是当时的社会写照。上文还说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同卖酒,也同样说明汉代妇女在经济中的主要地位。

蔡文姬历史上和谁在一起(蔡文姬三次嫁人)(5)

综上,汉代妇女是社会劳动与经济中的主体。两汉时期的经济回暖,离不开她们的无私奉献。

在传统的农耕社会,汉代妇女承担着如此重任,又岂能不令社会与法律对她们采取包容态度?正因如此,汉代妇女能在家庭和社会中享受一定地位,是她们自己的努力与坚持的结果。

其次,儒家传统的伦理体系,还没有造成太大影响力。

虽说在两汉时期,经学家已经开始讲“三从四德”与“男尊女卑”。但这种思想体系,还没有真正渗透到社会中来。前文中又说,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私奔,其父卓王孙的好友非但不指责这种行为,反而劝说他支持这桩婚姻。可见在世人心中,女子并非是男人的附属品,她们是拥有独立人格与地位的。

蔡文姬历史上和谁在一起(蔡文姬三次嫁人)(6)

而这,便是汉代社会的共识。世人对受封建伦理体系的接受,尚且比较浅薄。这么一来,汉代妇女受到社会尊重,倒也不难理解了。

参考文献:《史记》《汉书》《后汉书》《汉代妇女地位研究》《浅析汉代妇女的婚恋自由》

曹操的包装计划:少时“不治行业”的他,后来是怎样成名的?

金元之交两位文坛大佬,因何事交恶成仇,老死不相往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