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综合征和良性位置性眩晕(5张图清晰分解五大常见眩晕疾病诊断方法)(1)

眩晕疾病可分为外周性、中枢性和功能性,在临床常见的眩晕疾病中,有几种疾病占据了“半壁江山”,涵盖了外周、中枢和功能性眩晕疾病,分别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前庭性偏头痛(VM)、梅尼埃病(MD),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PPD)和双侧前庭病(BPV)。在这里,将VM归在中枢性眩晕中,将PPPD作为功能性头晕的代表,BPV则是需要与PPPD鉴别而入选。针对这五大临床常见的眩晕/头晕疾病,对它们的诊断标准和治疗进行分解,这也是打下扎实的眩晕基本功必须要掌握的。

眩晕综合征和良性位置性眩晕(5张图清晰分解五大常见眩晕疾病诊断方法)(2)

作者:Tinyel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眩晕综合征和良性位置性眩晕(5张图清晰分解五大常见眩晕疾病诊断方法)(3)

BPPV

BPPV需要掌握的重点是诊断标准中根据受累半规管不同而分类的各种类型的BPPV,包括特征性眼震、眼震的特点、位置试验以及不同半规管BPPV的复位方法。对于常见的后管管石症和水平管管石症,它们的眩晕发作时间及特征性眼震持续时间均为<1分钟,水平管嵴顶结石症的特征性眼震持续时间>1分钟,但它们在出现位置性眩晕或头晕之外,也可以持续的、轻微的不稳感而就诊,也可伴有外在性眩晕、自主神经症状。在鉴别不同半规管BPPV时要注意比较不同点,也要了解相同点。另外,在位置性试验时,只有出现了与受累半规管相对应的特征性眼震,才能诊断为某半规管BPPV。

眩晕综合征和良性位置性眩晕(5张图清晰分解五大常见眩晕疾病诊断方法)(4)

VM

2022年国际Barany协会对VM诊断标准进行了更新。新版诊断标准中有几点值得注意:

1.对流行病学进行了更新,从以往的终生患病率1%,年患病率0.9%,更新为会影响1%-2.7%的普通人群;不同学科门诊就诊率仅聚焦头晕门诊和头痛门诊,并且将就诊率精确到11%和13%;明确女性患病率为65%-85%。

2.将儿童复发性眩晕综合征重新定义,分为儿童性偏头痛、很可能的儿童前庭性偏头痛和儿童复发性眩晕。

3.强调VM与MD的重叠关系,明确VM患者的听力损失为双侧和下坡型,并强调在发病早期,VM和MD的鉴别困难,今后可能会出现VM/MD重叠综合征的类型。

4.在与BPPV的鉴别诊断中,明确了VM患者的位置性眼震具有持续且恒定性的特点,眼震速度大多为低速至中速,极少超过30°/秒,与BPPV患者相比,VM患者的症状持续时间更短,发作更频繁,并且VM患者常伴有典型的BPPV。

同时,也有未作更新而仍旧强调的内容。对于VM的前庭症状,新版诊断标准中仍分为自发性、位置性、视觉性、头动诱发的眩晕和头动诱发伴恶心的头晕。

眩晕综合征和良性位置性眩晕(5张图清晰分解五大常见眩晕疾病诊断方法)(5)

MD

通常,我们认为MD与内淋巴积水之间是划等号的,但根据目前的研究发现,这两者之间并不是双向等号的关系,也就是说,MD的患者存在内淋巴积水,这是可以划等号的,但有内淋巴积水的个体并不一定是MD患者,这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在诊断标准上,确定的MD和可能的MD之间的区别,在于前庭症状的持续时间不同,可能的MD还可以发作性头昏为表现,想要明确MD的诊断,必须进行听力检查。在2020版MD临床实践指南中,提出了16项关键行动声明,根据循证医学分为五个类别,其中“可选用”的证据级别最低,“强烈推荐”和“强烈不推荐”的证据级别最高,“推荐”和“不推荐”的证据级别相同。在16项声明中,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是听力测试,这是唯一一条强烈推荐的声明,说明在诊断MD时,听力测试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在治疗方面,对于利尿剂和倍他司汀的使用,以及鼓室内注射类固醇,都只给了最低等级的“可选用”,但鼓室内注射庆大霉素是“推荐”。

眩晕综合征和良性位置性眩晕(5张图清晰分解五大常见眩晕疾病诊断方法)(6)

PPPD

PPPD是一种功能性头晕,它在女性中多见,但年龄跨度比较大,并不仅仅发生在中老年女性中,青少年也可发生。诊断PPPD,需要符合诊断标准中的所有条目,包括症状的持续实践、加重因素、触发因素以及必须要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的痛苦或功能障碍。根据触发因素的不同,PPPD需要跟很多疾病进行鉴别,包括前面提到的BPPV、VM和MD,也包括后面要讲到的BPV。

眩晕综合征和良性位置性眩晕(5张图清晰分解五大常见眩晕疾病诊断方法)(7)

BVP

导致BVP的病因有很多,最常见的病因是耳毒性药物、双侧MD和脑膜炎。BVP与PPPD的鉴别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检查。虽然两者都属于慢性前庭综合征,但BVP的症状可在静坐或平躺时消失,BPPD的症状在卧位时可缓解,但可能不会完全消失,并且虽然在直立性姿势时症状会加重,但只要有轻微的扶靠就可缓解;BVP患者会出现视物模糊或振动幻视,这是非常特征性的鉴别点,BVP患者的不稳在黑暗环境和地面不平时会加重,BPPD患者的症状加重一般与直立姿势、主动/被动运动和暴露于移动视觉刺激或复杂视觉环境中。无论是BVP还是可能的BVP,都具有一定的前庭功能异常,可通过vHIT或其他检查明确,但PPPD患者没有特征性的前庭功能检查表现。

眩晕综合征和良性位置性眩晕(5张图清晰分解五大常见眩晕疾病诊断方法)(8)

参考文献:

1.焉双梅,张欢,杨旭,等.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Diagnostic Criteria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标准[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11):1275-1281.

2.华驾略,李焰生. 前庭性偏头痛: 诊断标准———Barany 学会及国际头痛学共识文件[J].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12,10(3):176-178.

3.玥,凌霞,王钰茹,等. 2022年前庭性偏头痛诊断标准更新:Bárány协会及国际头痛协会共识文件.

4.于慧前,李华伟,李庆忠.2020版梅尼埃病临床实践指南解读[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1,35(5):385-390.

5.李康之,刘博,顾平,等. 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PPD)诊断标准:Bárány学会前庭疾病分类委员会共识[J].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0,15(2):63-72.

6.凌霞,朱扬,王璟,等. 双侧前庭病诊断标准:Bárány学会前庭疾病分类委员会共识[J].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9,14(12):595-602.

眩晕综合征和良性位置性眩晕(5张图清晰分解五大常见眩晕疾病诊断方法)(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