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分析师:招商证券 周铮 曹承安 赵晨曦)

一、磷矿石成为稀缺资源,景气度持续大幅向上

磷化工上游为磷矿石,中游为黄磷、湿法磷酸和热法磷酸,下游为各种含磷终端产品。

磷化工产业以磷矿石为基础原料,磷矿石通过湿法工艺加工得到湿法磷酸,可直接用于制备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等普通肥料;磷矿石通过热法工艺加工得到黄磷,可进一步制得热法磷酸,热法磷酸和湿法净化磷酸纯度更高,可用于制备各种工业磷酸盐、食品级磷酸盐和新型肥料等产品;三氯化磷、五氯化磷等中间体可用于制备草甘膦、六氟磷酸锂等产品,磷化工终端产品广泛 应用于农业、食品工业、精细化工、水处理剂、医疗、电子和新能源等众多领域。

磷矿的市场前景(传统磷化工行业)(1)

磷石膏是湿法磷酸工艺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其成分主要是二水硫酸钙,含有磷酸及其盐、氟化物、有机物等三大类杂质,其中可溶性的含磷或含氟物质会腐蚀设备,降低石膏强度,故在综合利用前需要进行预处理,但由于预处理过程能耗高、设备投资大、有害杂质难以去除,磷石膏的污染防治与资源化利用成为行业瓶颈,但也促进了我国磷化工行业有序发展。

磷矿的市场前景(传统磷化工行业)(2)

全球磷矿资源集中于摩洛哥和西撒哈拉地区,国内磷矿资源集中于云贵鄂三省。

含磷物质主要以磷酸盐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地壳中含磷矿物大约有 120 种,由于成矿原因不同,磷矿的组成、结构和杂质含量也不同,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相差较大。天然磷矿按照矿石成因可分为磷灰石和磷块岩两大类,主要成分都是氟磷酸钙(Ca5F(PO4)3)。

(1)全球磷矿石基础储量约 670 亿吨(可用于商业生产的磷矿),其中摩洛哥和西撒哈拉地区磷矿石基础储量 500 亿吨,全球占比约 75%;中国磷矿石基础储量 32.4 亿吨,全球占比约 5%,位居全球第二。

(2)我国磷矿资源主要分布在湖北、云南、贵州、湖南和四川五省,磷矿保有储量全国占比超过 80%,其中,湖北磷矿储量为 63.4 亿吨,占比 29.4%,位居全国第一,其次是云南、贵州分别占比 18.6%、16.6%。

磷矿的市场前景(传统磷化工行业)(3)

我国磷矿资源具有总量大、平均品位低和开采难度大的特点。

(1)磷矿以五氧化二磷(P2O5)的含量来划分品位,含量越高则品位越高,生产中使用的磷矿以富矿为佳。我国磷矿整体品位仅为 17%,可采储量的平均品位也仅有 23%,远低于 30%的全球平均水平,其中 P2O5 含量小于 20%的较低品位磷矿占比约 60%,含量大于 30%的 I 级磷矿储量仅占比 9.4%。

(2)我国中低品位胶磷矿占比较高,由于矿石嵌布粒度较细,含有较多有害物质,因此选矿成本高,同时我国磷矿床呈倾斜至缓倾斜,为薄至中厚矿层,导致开采损失率高、贫化率高、采矿难度大。经过多年的高强度开发,优质磷矿资源大量消耗,难以满足开发利用要求,因此开发利用中低品位磷矿资源将成为破解行业发展困境的关键。

磷矿的市场前景(传统磷化工行业)(4)

近几年全球磷矿石产量总体下降,中国磷矿石产量持续下降后大幅反弹。

2020年全球磷矿石产量2.23亿吨,同比下降1.8%,近五年全球磷矿石产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磷矿石生产国,2020年国内磷矿石产量约8200万吨,较2016年下降43.4%,全球产量占比下降至36.74%,近年来在环保安全和限产政策下我国磷矿石产量大幅 下降。

2021年国内磷矿石产量1.03亿吨,同比增长25.4%,主要是国内疫情防控成效显著及下游需求提升,磷矿石行业景气度上行,国内磷矿石生产企业开工率明显提升。

磷矿的市场前景(传统磷化工行业)(5)

战略性矿产资源保护和环保限产政策下,我国磷矿石供给受限。

近几年基于对战略性矿产资源的保护性开采,政策限制力度逐年加大,同时由于磷化工属于高污染行业,环保政策趋严促使行业开工不足,预计未来国内磷矿石供给将持续受限,我国磷矿择优开采、资源利用率低、小型化分散化开采的现状将逐步改善。

(1)磷矿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我国磷矿基础储量与开采量十分不均衡,中长期将导致磷矿资源快速消耗殆尽。2016年磷矿石首次被列入战略保护矿产资源,部分地区对磷矿进行限产,我国对磷矿石出口实行许可证管理。

(2)我国磷化工产业大多分布于长江流域,由于其工艺流程相对简单、管理较为粗放,造成了部分断面总磷严重超标。近些年,我国提出了长江“三磷”专项排查整治行动(磷矿、磷化工企业和磷石膏库),重点解决“三磷”行业中污染重、风险大、严重违法违规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磷矿的市场前景(传统磷化工行业)(6)

磷矿的市场前景(传统磷化工行业)(7)

我国磷矿石表观消费量逐年减少后大幅增长,下游主要用于磷复肥。

我国磷矿石以自产自用为主,2016-2020年,国内磷矿石表观消费量持续下降,主要是随着环保趋严及供给侧改革推进,下游落后产能不断被淘汰,同时国家倡导化肥减量增效,导致磷矿石需求不足。

2021年我国磷矿石表观消费量为 1.02 亿吨,同比增长15.4%,随着疫情后全球粮食安全备受重视和粮食价格大幅上涨,下游草甘膦、磷肥等需求旺盛,同时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推动国内磷矿石需求大幅增长。

2021年我国磷矿石消费结构中,磷复肥占比71%,其余主要用于生产黄磷、磷酸盐和其他磷化物。

磷矿的市场前景(传统磷化工行业)(8)

磷矿石价格持续突破近年来新高,公司磷矿石产能规模较大有望受益。

2021年磷矿石市场迎来涨价时代,以湖北、贵州地区为代表的主产区磷矿石价格频繁上调,供给端,磷矿石开采受限,市场供应持续紧张;需求端,下游磷肥、黄磷市场供不应求,价格大幅上涨,带动磷矿石市场价格不断创新高。

当前国内磷矿石市场均价 750 元/吨,较2021年初大幅上涨100%,盈利能力大幅提升,2022年以来磷矿石市场继续上行,一季度湖北、四川地区陆续停采导致磷矿石市场供应紧张,3 月份因安全检查导致市场供应不稳,全国磷矿石资源紧缺,主流企业磷矿石以自用为主,而下游市场需求旺盛带动磷矿石市场进一步上行。(报告来源:远瞻智库)

磷矿的市场前景(传统磷化工行业)(9)

二、传统磷化工供需关系偏紧,迎来发展新机遇

1、黄磷供给端受到严格管控,中长期供需关系将趋紧

黄磷是一种磷单质,是多种磷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材料。

黄磷外观为白色或浅黄色半透明性固体,又称白磷,主要原材料为磷矿石、焦炭(白煤)、硅石和石墨电极,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电力,黄磷化学性质活泼,除碳、硼、硅外,几乎所有元素均能与它直接化合生成相应的磷化物。

磷矿的市场前景(传统磷化工行业)(10)

黄磷是制造赤磷、磷酸、各种卤化磷(如三氯化磷、五氯化磷)、硫化磷(如五硫化二磷)、磷酸盐、磷酸酯以及有机磷农药等磷化工产品的原料,也用于生产信号弹、燃烧弹及烟幕弹,还可用于制造磷铁合金及用于气体分析等方面。

黄磷行业供给基本平稳,行业集中度有望逐步提升。

2021年国内黄磷产能143.45万吨/年,同比增长7.25%,产量68.9万吨,同比下降11.38%,产能利用率仅48.03%,同比下降10.10 pct,黄磷行业属于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生产1吨黄磷约消耗1.4-1.5万度电,受能耗双控影响较大。在国家供给侧改革和安全环保趋严背景下,黄磷新增产能严格受限,落后逐步被淘汰。

我国黄磷产能主要分布在水电资源和磷矿资源相对丰富的区域,其中云南占比41%,其次是四川、贵州、湖北分别占比23%、18%、10%。目前我国黄磷行业供给格局较分散,CR3仅为22.31%,在现行环 保安全政策下,落后小产能将陆续被淘汰,黄磷行业集中度有望逐步提升。

磷矿的市场前景(传统磷化工行业)(11)

近几年我国黄磷表观消费量有所下降,预计未来几年黄磷需求有望持续增长。

2021年我国黄磷表观消费量68.92万吨,同比下降11.35%,我国黄磷以自产自用为主,进出口量均较小。

从下游消费结构看,2021年黄磷下游应用以热法磷酸、草甘膦、三氯化磷(除用于草甘膦)为主,需求占比分别为42%、30%、17%。热法磷酸是黄磷最大的应用领域,尽管热法磷酸产品纯度高,但是耗能高,生产成本比湿法磷酸高约25%,部分热法磷酸逐步被湿法净化磷酸替代。

随着国内草甘膦、草铵膦、有机磷阻燃剂等产量逐步增长,用于电解液的六氟磷酸锂新建产能逐渐释放,预计未来几年我国黄磷市场需求有望持续增长。

磷矿的市场前景(传统磷化工行业)(12)

黄磷行业中长期供需关系将趋紧,黄磷价格有望维持在较高水平。

2021年黄磷行业供需关系持续趋紧,同时受能耗双控政策影响,黄磷行业开工率受限,产品价格一度暴涨至 6.5 万元/吨以上,年内最高涨幅超过 3 倍。

2022年黄磷市场高位震荡向上,当前市场价 3.6 万元/吨,较年初上涨约 24%,继续保持较好的盈利水平。

黄磷上游磷矿石供需关系紧张,对黄磷市场形成较强的支撑;黄磷行业作为高污染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和行业开工都将受到严格限制;黄磷行业下游需求有望保持稳步增长,我们认为中长期黄磷行业供需关系将趋紧,黄磷价格有望维持在较高水平。

磷矿的市场前景(传统磷化工行业)(13)

2、精细磷酸盐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磷酸盐主要分为饲料级磷酸钙盐和工业磷酸盐,其中工业磷酸盐在食品加工行业中应用广泛。磷酸盐根据阳离子可分为磷酸钠盐、钾盐、铵盐、钙盐等十余个种类,食品加工中使用最多的是磷酸钠盐;根据阴离子可分为正磷酸盐和缩聚磷酸盐,使用广泛的缩聚磷酸盐有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和六偏磷酸钠。磷酸盐市场主要分为饲料级磷酸钙盐、工业磷酸盐以及其他精细磷酸盐产品,其中饲料级磷酸钙盐是除了磷肥外第二大磷化工产品,食品级磷酸盐在食品加工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在肉类、海鲜、饮料等食品加工、包装、烘烤等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重要。

(1)饲料级磷酸钙盐:磷酸钙盐产品主要有过磷酸钙和饲料级磷酸钙两种。随着高浓度磷肥产品结构调整,过磷酸钙等低浓度磷肥逐年萎缩,而饲料级磷酸钙盐在家畜家禽饲料添加剂中不可替代,成为大宗磷酸钙盐产品。

(2)工业磷酸盐:主要包括三聚磷酸钠、磷酸二氢钠、磷酸氢钠、磷酸三钠、六偏磷酸钠等产品。三聚磷酸钠是我国用量最大的工业磷酸盐种类,用于生产洗涤剂、印染助剂、食品添加剂、陶瓷原料分散剂等,由于含磷洗涤剂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三聚磷酸钠在洗涤剂中的应用逐渐下降;六偏磷酸钠吸湿性强,能与钙、镁等金属离子生成可溶性络合物,可用于食品添加剂、洗涤剂和水处理等领域。

磷矿的市场前景(传统磷化工行业)(14)

中国磷酸盐产能全球占比高,高端精细磷酸盐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全球磷酸盐产能约 300 万吨/年,主要包括磷酸钠盐、钾盐、钙盐、铵盐等,其中国内产能占比超过四成,国内磷酸盐生产企业众多,主要集中在云、贵、川、鄂、苏五省。

2021 年全球食品级磷酸盐市场 20.3 亿美元,同比增长 6.1%,年均复合增长 5.7%,全球前五大厂商占据约 50%市场份额,欧洲、北美和中国分别占据全球市场份额 30%、30%、25%。

近年来,我国磷酸盐行业发展呈现如下趋势:

一是粗放型向精细型发展,工业级向食品级转换,高端精细磷酸盐规模不断扩大,已逐步占据国内外主要食品级、医药级市场主导地位,正加速向电子级产品突破发展,以满足更高端领域的需求;

二是大众产品向专用化、特种化转变,应用领域更加宽广;三是普通磷酸盐产品生产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目前在全球食品级磷酸盐种类已经达到 204 种,国内食品级磷酸盐产品种类逐渐丰富,产业规模也不断增长,但相较于美国和日本,我国获批用于食品领域的食品级磷酸盐种类较少,未来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磷矿的市场前景(传统磷化工行业)(15)

国内三聚磷酸钠供给基本平稳,六偏磷酸钠供给逐年下降。

三聚磷酸钠和六偏磷酸钠是主要的磷酸钠盐产品,2021 年国内三聚磷酸钠产能、产量分别为 75.4 万吨/年、38.01 万吨,产能利用率为 50.41%;2021 年国内六偏磷酸钠产能、产量分别为 31.9 万吨/年、15.2 万吨,产能利用率为 46.41%,近五年供给端逐年下降态势。西南地区由于磷矿资源丰富,上游配套完整,国内磷酸钠盐产能主要分布于该区域。

磷矿的市场前景(传统磷化工行业)(16)

我国三聚磷酸钠需求总体平稳,六偏磷酸钠需求持续收缩。

2021年我国三聚磷酸钠表观消费量 20.87 万吨,较 2016 年下降 6.0%,近几年来总体平稳;六偏磷酸钠表观消费量为 9.04 万吨,自 2016 年以来大幅下降 53.1%。

进出口方面,我国三聚磷酸钠和六偏磷酸钠基本无进口,2021出口量分别11.0万吨和4.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9.50%和16.36%。

过去我国六偏磷酸钠主要应用于工业领域,在食品添加领域应用偏少,主要是我国对食品级六偏磷酸钠的标准不完善,2021 年 3 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六偏磷酸钠》正式实施,食品级六偏磷酸钠未来发展前景向好。

磷矿的市场前景(传统磷化工行业)(17)

三聚磷酸钠价格高位回落后大幅反弹,六偏磷酸钠价格强势运行进一步上涨。

2021 年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市场均价分别为 6524 元、7518 元/吨,同比分别上涨 14%、8.9%,特别是三季度上游黄磷、磷酸景气度上行,推动磷精细酸盐价格大幅上涨;

四季度上游黄磷、磷酸价格下调,三聚磷酸钠市场高位回落调整,六偏磷酸钠市场维持高位运行。2022 年以来,三聚磷酸钠市场探底后开始反弹,当前市场价 7614 元/吨,2 月底以上累计上涨 14.7%;

六偏磷酸钠市场高位继续上行,当前市场价 9880 元/吨,较年初上涨 4.4%。当前精细磷酸盐上游原料成本支撑性强,国内需求和出口市场表现较好,供需关系较为紧张。

2022 年 1-3 月,我国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出口量分别为 3.03 万吨、9954 吨,同比分别增长 33.1%、14%,当前海外磷化工上游磷酸供需偏紧,精细磷酸盐产品成本较高且供给不足,出口需求有望提振我国精细磷酸盐市场。

磷矿的市场前景(传统磷化工行业)(18)

3、全球磷肥市场供需关系紧张,出口市场盈利丰厚

磷肥是以磷矿为原料的含有作物营养元素磷的化肥。磷肥能促进植物苗期根系的生长,使植物提早成熟,植物结果时,磷大量转移到籽粒中,使得籽粒饱满,磷肥的肥效取决于磷肥中有效的五氧化二磷(P2O5)的含量、土壤性质、施肥方法、作物种类等。目前磷肥主要品种有磷酸一铵、磷酸二铵、普钙、重钙和复合磷肥等,其中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产量占磷肥 85%,是应用最普遍的品种,磷酸一铵主要用于生产复合肥。

磷矿的市场前景(传统磷化工行业)(19)

磷矿的市场前景(传统磷化工行业)(20)

我国磷肥行业产能供给持续收缩,磷酸一铵产能较分散,磷酸二铵行业集中度高。

2021 年国内磷酸一铵有效产能、产量分别为 1846 万吨、1243 万吨,产能利用率为 67.3%;磷酸二铵有效产能、产量分别为 2205 万吨、1354 万吨,产能利用率为 61.4%,我国是全球磷肥最大生产国,2021 年我国磷铵产量全球占比约 38.3%。

近几年随着“三磷整治”政策落实及行业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入,我国磷肥行业落后产能不断被淘汰,磷铵供给端持续收缩,目前我国磷酸一铵有效生产企业达 47 家,CR3 仅约 29.4%,行业集中度低,部分复合肥企业自主配套了肥料级磷酸一铵产能;磷酸二铵行业集中较高,目前有效生产企业 16 家,CR3 约为 55.7%。

磷矿的市场前景(传统磷化工行业)(21)

国内磷肥施用量不断降低,受限于政策出口量大幅下降。

2021 年我国磷酸一铵、磷酸二铵表观消费量分别为 864 万、 728 万吨,同比分别下降 12.15%和 12.59%,国家提倡化肥减量提效控制化肥施用量。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磷肥出口国,2021 年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出口量分别为 379 万吨、626 万吨,同比大幅增长 49.6%、9.2%,海外市场需求旺盛,全球肥料供需关系紧张。

2020 年全球磷铵表观消费量 6787 万吨(折 100% P2O5 3200 万吨),其中磷酸一铵、磷酸二铵表观消费量分别为 3231 万、3556 万吨,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 3.75%、0.8%。

2021 年 10 月起我国肥料出口需经过法检程序,出口受到严格限制,2022 年一季度我国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出口量同比分别下降 65.6%、19.1%。

磷矿的市场前景(传统磷化工行业)(22)

我国经济作物对中高端肥料需求不断增长,全球粮价上涨有助提升肥料需求。

2020 年我国蔬菜、稻谷、小麦和玉米每亩磷肥折纯用量分别为 0.93、0.35、0.24 和 0.20 公斤。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长,居民的膳食结构和营养需求也在逐步升级,近年来国内农产品种植户也开始布局高端水果和蔬菜的种植,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未来肥料有望走向新型化、功能化,中高端肥料的渗透率不断提高是必然趋势。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各国更加注重粮食安全,粮食价格从 2020 年三季度开始逐步上涨,特别是近期俄罗斯和乌克兰爆发冲突后,全球粮食价格加速上涨,有望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全球农作物种植面积有望提升,同时种植收益提升有助带动农民增加肥料等投入。

磷矿的市场前景(传统磷化工行业)(23)

全球磷肥市场景气度大幅向上,如果出口政策放松则有望大幅提升磷肥盈利水平。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全球磷肥供需关系持续趋紧,特别是近期俄乌爆发军事冲突,导致俄罗斯磷肥出口受阻,全球磷肥供需关系更加紧张。

当前国内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市场价分别为 3860 元、4050 元/吨,较 2021 年市场均价分别上涨29.4%、18.4%,国内肥料出口受限制,优先保障国内用肥需求。

海外磷肥市场价远高于国内,当前中国磷酸一铵、磷酸二铵 FOB 价分别为 998 美元、1078 美元/吨,如果出口政策放松,国内磷肥行业盈利有望大幅提升。

磷矿的市场前景(传统磷化工行业)(24)

三、草甘膦行业供需格局向好,有望保持较高景气度

草甘膦是一种内吸传导型广谱灭生性除草剂。

草甘膦属于有机膦类除草剂,具有非选择性、无残留灭生性的特点,对多年生根杂草非常有效,广泛用于转基因作物、橡胶、桑、茶、果园及甘蔗地等。

磷矿的市场前景(传统磷化工行业)(25)

草甘膦主要抑制植物体内的烯醇丙酮基莽草素磷酸合成酶,从而抑制莽草素向苯丙氨酸、酪氨酸及色氨酸的转化,使蛋白质合成受到干扰,导致植物死亡。

草甘膦是通过茎叶吸收后传导到植物各部位的,可防除单子叶和双子叶、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等 40 多科植物,入土后很快与铁、铝等金属离子结合而失去活性。

草甘膦主要有 IDA 法和甘氨酸法两种合成路线。IDA 法以亚氨基二乙酸(IDA)作为原料,水解、氧化双甘膦(PMTDA) 制得草甘膦;甘氨酸法合成草甘膦经过加成、缩合、水解三步反应,是目前国内的主流工艺,2020 年国内采用甘氨酸路线合成的草甘膦产能占比约 70%,其余采用 IDA 法路线。

两种方法各有特点,国内普遍采用的甘氨酸法工艺原料相对易得,成本比 IDA 法低,但环保压力较大;IDA 法具有流程短、收率高、产品纯度好和污染少等优势,拜耳(孟山都) IDA 法生产技术成熟,采用“氢氰酸-亚氨基二乙腈”的 IDA 法生产工艺,技术壁垒较高,而国内企业主要采用“氢氰酸-羟基乙腈-亚氨基二乙腈”的 IDA 法生产工艺。

磷矿的市场前景(传统磷化工行业)(26)

我国是全球草甘膦最大供应国,受环保及供给侧改革影响,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

全球草甘膦主要由中国和拜耳(孟山都)供应,全球总产能约110万吨/年,其中拜耳是全球最大的草甘膦生产商,全球产能占比超过 30%,其余产能主要分布在中国。

2021年我国草甘膦有效产能及产量分别为76万吨和62.05万吨,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国内草甘膦产能集中于四川、江苏、湖北和浙江四省,分别占比26%、24%、17%和10%。

近年来,我国草甘膦总产能下降明显,一些无法达到环保标准的中小企业彻底退出,草甘膦行业有效产能总体保持平稳,基本无新增产能。

2021年国内草甘膦主要生产企业仅 9 家,前三大供应商分别为兴发集团、乐山福华和新安股份,产能分别为 18 万、15 万和 8 万吨/年,CR3达到54%,行业整体供给格局较好。

磷矿的市场前景(传统磷化工行业)(27)

环保趋严政策下草甘膦扩产受限,供应紧张格局短期难以改善。

含磷农药企业生产过程产生大量的母液、废酸、低浓度废液及工艺副产物,无论采用甘氨酸法还是 IDA 法,草甘膦生产过程都会产生大量的母液。草甘膦母液成分复杂,有机磷含量及难降解有机物含量高,一旦企业偷排或者以雨水冲释等方式逸散到外环境,将会导致较大的环境风险。

“三磷”专项排查发现,含磷农药企业主要存在母液回收处理设施运行不正常、污水处理系统运行不稳定、危险废物贮存不规范等问题。过去,由于草甘膦市场长期低迷,边际供应持续下降,基本无新增投资,展望未来,由于草甘膦扩产受到环保政策制约,预计草甘膦供应紧张格局仍将持续。

磷矿的市场前景(传统磷化工行业)(28)

草甘膦农用市场主要为转基因作物,未来潜在市场提升空间大。

草甘膦可以应用于传统作物、转基因作物、果蔬等防除各种常见杂草,其中转基因作物是其最大需求领域之一。

2019年全球大豆、果蔬、玉米草甘膦使用量分别为19.54万吨、9.86万吨和9.81万吨,转基因大豆和玉米分别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48%、32%。

2019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为1.90亿公顷,自2010年以来年均复合增长2.8%;ISAAA 数据显示,全球五大转基因种植国家美国、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印度的种植面积合计占比近 9 成,中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320万公顷,仅占比1.68%。

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中国化工完成收购全球第三大转基因种子公司先正达,同时国内转基因种子技术不断进步,未来中国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有望加速,潜在增长空间大。

磷矿的市场前景(传统磷化工行业)(29)

2021年草甘膦价格大幅上涨,中长期价格中枢有望维持较好水平。

2021年12月草甘膦原粉月均价上涨至 8.02 万元/吨,较2021年初大幅上涨180%,创下近十年来价格新高。

2021年美国德州遭遇极寒天气,导致海外生产商开工受到影响;中国能耗双控政策严格,导致部分基础化学品比如黄磷、氯碱等产品价格创下新高,推动草甘膦成本上涨; 9 月底至 10 月中旬,江苏地区限电以及四川环保督查,导致国内草甘膦供应下降,进一步带动草甘膦市场快速上行。

2021年四季度以来,草甘膦市场随着限电结束供应逐步提升,同时由于价格高位,终端市场接受度不佳,原材料价格也有所下滑,草甘膦价格逐步下跌,当前草甘膦华东市场价 6.45 万元/吨,近期价格有所反弹,国内草甘膦企业仍保持较好的盈利水平。

中长期看,草甘膦行业新增供给少,随着农产品价格上涨,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加,下游市 场需求有望持续提升,全球草甘膦行业有望维持供需趋紧格局,草甘膦价格中枢有望维持较好水平。(报告来源:远瞻智库)

磷矿的市场前景(传统磷化工行业)(30)

四、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需求爆发,带动磷酸铁行业高速发展

磷酸铁锂是一种优异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由四个主要部分构成,分别为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其中正极既是离子导体也是电子导体,其主要组成部分称为活性物质。

磷酸铁锂(LiFePO4)呈现橄榄石结构,作为电池正极材料,涂敷在铝箔与电池正极连接;中间是聚合物的隔膜,将正极与负极隔开,但锂离子可以通过而电子不能通过;石墨等作为电池的负极材料,涂敷在铜箔与电池的负极连接处。

磷酸铁锂电池在充电时,正极中的锂离子通过聚合物隔膜向负极迁移;在放电过程中,负极中的锂离子通过隔膜向正极迁移。

磷矿的市场前景(传统磷化工行业)(31)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具有生产成本低、循环寿命长、安全性好等特点,但能量密度低于三元材料。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选取条件较为苛刻,必须是嵌锂型化合物并且不能与电解液发生反应,为使电池拥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导电性要足够好,并且单位单元内需要能容纳大量的锂,这些会直接影响电池的安全性能,电化学性能。

现在商业化应用的正极材料主要有钴系正极材料、镍系正极材料、锰系正极材料、三元材料、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等。

(1)生产成本低:钴盐、镍盐和锂盐是制备三元材料的主要原材料,其中钻盐、镍盐在我国的可开采储量较小,供应较为紧张,导致三元材料生产成本较高。磷酸铁锂主要原材料为锂源、铁源、磷源,我国铁源和磷源资源较为丰富,随着锂源供给端实质性改善,锂源价格逐步回落,磷酸铁锂材料将具有更明显的成本优势。

(2)安全性好、循环寿命长:在充放电过程中,磷酸铁锂作为正极材料是处于 FePO4/LiFePO4 两相共存的状态,由于 FePO4 与 LiFePO4 的结构与体积都很相近,所以在充放电过程材料的晶体结构不会发生大的改变以至于崩坏,循环寿命大于 2000 次,组装成电池后就会有良好的循坏性能和安全性能。

(3)能量密度较低:磷酸铁锂电池的平均能量密度为 100-150 Wh/kg,相比三元材料能量密度较低,因此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目前定位于满足高安全、低成本、长寿命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需求。

磷矿的市场前景(传统磷化工行业)(32)

磷酸铁锂生产技术可分为固相和液相合成法两种。

固相合成法是制备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最常用的方法,液相合成法较为普及的是水热/溶剂热法。

固相合成法由于设备和工艺简单,制备条件容易控制,较为适合工业化生产,但原材料固相不均匀,化学反应产物颗粒较大,粒度分布范围宽,产品批次一致性较差,对产品导电性、安全性等产生不利影响。

液相法使初始原料在分子水平上的混合和获得的前驱体更均匀,相比固相合成法更具优势,但由于对生产条件控制的要求较高,其产业化难度更大,在制备过程中,由于锂/铁的原子排布混乱,会使大概7%的铁原子占据锂的位置,使得制备出的磷酸铁锂产品容量不够高。固相法和液相法由于工艺路线不同,对原料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磷矿的市场前景(传统磷化工行业)(33)

净化磷酸和工业级磷酸一铵是磷酸铁锂的主要磷源。

磷酸或磷酸一铵直接参与磷酸铁锂生成的反应过程,对磷酸铁锂的产品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在磷酸铁锂制备过程中,主要使用净化磷酸或工业级磷酸一铵为磷源。

1)净化磷酸:磷酸的主流工艺分为热法和湿法两种,其中热法磷酸纯度高,无需经过净化,但不具有成本优势;湿法磷酸由于产品纯度低、杂质多,分离出粗磷酸后,需再经净化制得净化磷酸产品,具有较高技术壁垒。

2)工业级磷酸一铵:工业级磷酸一铵的纯度要求高于农业用磷酸一铵,有以下三种主流工艺:(1)热法磷酸氨中和法:采用热法磷酸为原料,无须净化,直接与氨中和;(2)净化磷酸氨中和法:以湿法磷酸为原料,经有机溶剂萃取净化制得净化磷酸,再与氨反应。(3)湿法磷酸氨中和直接净化法:将湿法磷酸预净化,脱硫并除去悬浮物,再进行氨中和净化,脱除杂质,分离杂质后即得工业级磷酸一铵。

磷矿的市场前景(传统磷化工行业)(34)

未来几年国内磷酸铁行业竞争将加剧,磷化工龙头企业具备更强竞争力。

2021 年我国磷酸铁产能达到 62.6 万吨/年,同比增长 113%,产量 34.8 万吨,同比增长 162%,产能利用率 55.7%,同比提高 10.4 pct,主要由于下游新能源行 业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需求快速增长。

目前国内磷酸铁产能主要分布于湖南、安徽、湖北、贵州,分别占比 27.2%、13.7%、11.7%、11.2%,前五大企业产能占比约 47.6%,行业集中度仍有提高空间。由于近几年新能源行业高速发展,国内化工及新能源企业积极进军磷酸铁行业,我们粗略统计未来几年主要企业磷酸铁新增产能规划达到 518 万吨/年,其 中 2022、2023 年新增产能计划分别为 103.5 万吨、151 万吨,磷酸铁行业竞争将逐步加剧,但集中度有望大幅提高,部分产能投产具有不确定性,拥有上游净化磷酸或工业级磷酸一铵配套的磷化工龙头企业将具备更强竞争力。

磷矿的市场前景(传统磷化工行业)(35)

未来几年国内磷酸铁锂行业新增产能较多,拥有产业链一体化布局的企业竞争优势显著。

2021年我国磷酸铁锂产能71.2万吨/年,同比增长96.1%,产量43.55万吨,同比增长212%,产能利用率达到61.2%,同比提高22.8 pct,主要受益于新能源行业需求快速增长。

2020年以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尚未成熟,补贴政策以高能量密度、长续航里程为重点,因此市场更加侧重三元电池,导致完成产能扩张的磷酸铁锂厂商遭受打击,2020年磷酸铁锂渗透率拐点向上,主要是补贴政策弱化以及 CTP(无模组技术)对磷酸铁锂系统能量密度的改善。

2021年国内磷酸铁锂产能主要分布在湖南、广东、湖北,分别占比29.4%、18.3%、14.7%,前五大企业产能占比约 61.1%,行业集中度较高。

国内企业积极布局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未来几年行业新增产能较多,我们粗略统计主要企业磷酸铁锂新增产能规划达到520万吨/年,其中2022、2023年新增产能计划分别为94万吨、53万吨,部分产能投产具有不确定性,磷化工企业具有资源、成本及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同时与新能源企业合作,整体竞争优势明显。

磷矿的市场前景(传统磷化工行业)(36)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幅增长,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迎来发展机遇。

2021 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 2608.2 万、2627.5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3.4%、3.8%,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 353.26 万辆、350.72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168%、165%,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仅 13.3%,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是最主流的动力电池类型,2020 年以来,由于镍、钴价格大幅上涨,叠加我国动力电池补贴政策退坡,三元电池成本压力不断增大,磷酸铁锂电池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2021 年我国动力电池产量 219.7 GWh,同比增长 163.4%,其中三元电池产量 93.9 GWh,同比增 长 93.6%,占比 42.7%;磷酸铁锂电池产量 125.4 GWh,同比增长 262.9%,占比 57.1%,磷酸铁锂电池产量首次超过三元电池,2022 年 1-3 月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占比进一步提升至 62%。

全球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需求空间大,有望带动磷酸铁需求大幅增长。

国际汽车制造商数据显示,2021 年全球汽车产量 8015 万辆,同比增长 3.1%,较 2019 年下降 13.1%,销量 8105 万辆,同比增长 4%,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 670 万辆,同比大幅增长 102.4%,约占全球汽车总销量8.3%。

2021 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 296.8 GWh,同比增长 102.18%,其中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154.5 GWh,同比增长142.8%,宁德时代电池装机量达到96.7 GWh,国内市场占有率53.1%,全球市场占有率为 32.6%,位列全球第一。

假设 2025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 30%,则对应动力电池需求量约 1077 GWh,年均复合增长约 38%;GGII 预测 2025 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有望达到 416 GWh,年均复合增长约 72.8%,则 2025 年全球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需求量约 1500 GWh。

假设 2025 年磷酸铁锂电池占比 60%,1 GWh 磷酸铁锂电池消耗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0.25 万吨,1 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消耗 0.96 吨磷酸铁,则对应磷酸铁锂、磷酸铁需求量分 别为 225 万吨、216 万吨,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高,磷酸铁和磷酸铁锂未来市场需求空间大。

磷矿的市场前景(传统磷化工行业)(37)

磷酸铁和磷酸铁锂价格大幅上涨,中长期有望逐步回归合理水平。

2021年初开始磷酸铁锂行业景气度持续上行,随着新能源汽车、电动两轮车、储能等需求不断释放,磷酸铁锂市场供不应求,同时原材料碳酸锂价格大幅上涨,推动磷酸铁锂市场价格不断突破新高,目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市场价 16.3 万元/吨,2021年初以来累计上涨 340%,但相比三元材料仍有较大的价格优势。

受磷酸铁锂需求拉动影响,磷酸铁供需关系紧张,当前磷酸铁市场价 2.5 万元/吨,2021年初以来累计上涨108%。短期磷酸铁和磷酸铁锂供需仍保持偏紧状态,同时原材料碳酸锂价格仍处于高位,支撑磷酸铁锂价格高位运行,中长期随着新增产能持续释放,价格将逐步回归合理水平。

磷矿的市场前景(传统磷化工行业)(38)

五、重点公司

1、兴发集团

兴发集团是国内磷化工行业龙头企业,主营产品包括磷矿石、黄磷及精细磷酸盐、磷肥、草甘膦、有机硅及湿电子化学品等百余种产品,是全国精细磷产品门类最全、品种最多的企业之一,打造了“矿电化一体”、“磷硅盐协同”和“矿肥化结合”的产业链优势。

公司参控股磷矿资源储量合计 12.2 亿吨,目前公司拥有磷矿石产能 415 万吨/年、黄 磷 16 万吨/年、精细磷酸盐产能 20 万吨/年、草甘膦产能 18 万吨/年、有机硅单体 36 万吨/年、磷酸一铵 20 万吨/年、磷酸二铵 80 万吨/年、湿电子化学品 12 万吨/年、二甲基亚砜 4 万吨/年;此外,还拥有配套的湿法磷酸(折百)68 万吨/年、精制净化磷酸(折百)10 万吨/年、硫酸 200 万吨/年、甘氨酸 10 万吨/年、复合肥 10 万吨/年。

公司持续扩充新产能,在建产能包括 200 万吨/年磷矿石、5 万吨/年草甘膦、40 万吨/年有机硅单体、10 万吨/年湿电子化学品、2 万吨/年二甲基亚砜,进一步增强公司未来成长性。

公司积极布局磷酸铁和磷酸铁锂行业,2021 年 11 月,公司与华友钴业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围绕新能源锂电材料全产业链进行合作,计划建设 50 万吨/年磷酸铁、50 万吨/年磷酸铁锂及相关配套项目。2021 年 12 月,公司与华友钴业签订《合资合同》,双方拟共同出资设立湖北兴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持股 51%,并以合资公司为建设主体,投资建设 30 万吨/年磷酸铁项目,项目一期为 10 万吨/年磷酸铁项目。

公司拟发行可转债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 28 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新建 20 万吨/年磷酸铁及配套 10 万吨/年湿法磷酸精制技术改造项目、新建 8 万吨/年功能性硅橡胶项目以及偿还银行贷款。

公司是国内磷化工行业龙头企业,全产业链竞争优势明显,同时拥有净化磷酸先进技术,未来将充分受益于新能源市场需求提升。

2、云天化

云天化目前是国内最大的磷矿石生产商,目前拥有磷矿石储量 8 亿吨左右,磷矿石年产能力 1450 万吨/年,化肥生产业务:目前主要产品为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尿素以及复合化肥,其中磷肥总产能为 555 万吨位居全国第二、全球第四,且出口量约占全国总量的 20%;磷酸二铵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 27%左右,位居全国第一;尿素产能为 200 万吨,在云南省市占率约为 50%,产品区域优势明显。公司精细化工业务主要产品有聚甲醛、黄磷、饲料级磷酸氢钙、含氟硝基苯等产品,其中聚甲醛产品实现进口替代、产能 9 万吨位居全国第一。

目前公司加快布局产业转型,通过聚焦资源和产业优势,推进产业纵向延伸,推动产业结构转型,非肥业务发展已初具规模。公司抓住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正加快建设年产 50 万吨磷酸铁及其配套装置,预计 2022 年下半年投产 10 万吨,2023 年底前 50 万吨全部投产。

福石科技年产 4000 吨五氧化二磷项目、年产 2.2 万吨聚磷酸(年产 3 万吨食品级磷酸)项目、年产 1500 吨含氟硝基苯项目,红磷化工年产 1 万吨氟硅酸镁项目已全面建成,合资公司年产 5000 吨六氟磷酸锂项目快速推进,精细化工产业集群战略布局加快落地。

3、川发龙蟒

公司是国内最大工业磷酸一铵、饲料级磷酸氢钙生产企业,是饲料级磷酸氢钙、磷酸二氢钙和磷酸一二钙现行国家标准的起草单位之一。

公司现有产能工业级磷酸一铵 30 万吨/年、饲料级磷酸氢钙 44 万吨/年、肥料系列产品136 万吨/年。

公司工业级磷酸一铵国内市占率 13.0%,已向磷酸铁锂头部企业销售,同时公司作为国内肥料级磷酸一铵主要生产企业,产销量居国内前列,另外公司硫基喷浆复合肥在国内市场具有较强优势,在西南地区市场占有率高。2021 年,公司工业级磷酸一铵全球产销量最大同时国内出口量也是最大,出口量超过国内出口总量的 50%。

公司 2021 年 8 月 3 日公告拟发行股份购买天瑞矿业 100%股权预案,天瑞矿业设计产能 250 万吨/年,天瑞矿业收购完成后,公司将具备年产 365 万吨的磷矿生产能力,届时公司磷矿自给能力将显著提高,经济效益、一体化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为抓住锂电新能源材料行业的发展机会,公司积极发挥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的优势,在德阳-阿坝生态经济产业园投资 120 亿元建设德阳川发龙蟒锂电新能源材料项目,该项目被列为四川省重点推进项目,已正式开工,同时公司有序推进在攀枝花、湖北等地的锂电新能源材料项目。

4、云图控股

公司是国内复合肥行业龙头企业,拥有复合肥产能 520 万吨/年,同时是我国黄磷行业主要供应商,黄磷产能达 6 万 吨/年。

公司不断整合复合肥上下游资源,形成一体化的产业格局,充分利用产业链的协同效应,现已形成复合肥、联碱及磷化工等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主要产品包括复合肥、纯碱、氯化铵、磷酸一铵、黄磷等。

公司旗下拥有丰富优质的磷矿、盐矿等资源。磷矿方面,公司在雷波县牛牛寨北矿区东段磷矿石资源储量 1.81 亿吨,正在办理“探矿权转采矿权”的相关手续;盐矿方面,公司控股子公司孝感广盐华源拥有北纬 30 度“盐海膏都”自主盐矿,井盐储量达 2.5 亿吨。公司的矿产资源可持续支持公司磷化工产业的发展需求,确保公司联碱及复合肥产品具备较强的成本控制优势,提高公司对市场波动的防御能力。

公司不断夯实复合肥主业,在建产能120 万吨/年,其中 60 万吨复合肥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于 2022 年 6 月建成投产;60 万吨复合肥项目已取得项目建设审批文件,预计于 2023 年 12 月建成投产。公司抓住新能源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依托丰富的磷矿资源储备、一体化产业配套及化肥化工多年的积累,布局磷酸铁及相关上游原料产能,进军新能源材料赛道:公司磷酸铁规划产能 45 万吨(湖北松滋 35 万吨,湖北宜城 10 万吨),配套不同纯度的磷酸产能 90 万 吨(湖北松滋湿法磷酸(折纯)30 万吨、精制磷酸 30 万吨,湖北宜城湿法磷酸(折纯)20 万吨、精制磷酸 10 万吨),并利用副产低品位磷酸联动生产复合肥 140 万吨(湖北松滋 60 万吨,湖北宜城 80 万吨)。

目前,相关项目正在筹建阶段,尚未形成落地产能,预计松滋 35 万吨磷酸铁及配套项目将于 2023 年陆续建成投产。

5、川恒股份

公司是饲料级磷酸二氢钙行业国内绝对龙头,公司的“小太子”牌饲料级磷酸二氢钙市场占有率已多年稳居行业首位,成为行业第一品牌;在国外市场,公司自 2013 年起致力于推广出口产品品牌“Chanphos”,“Chanphos”饲料级磷酸二氢钙在亚太地区已成为同行业的知名品牌。

公司业务主要为磷酸二氢钙、磷酸一铵与少量掺混肥、水溶肥及聚磷酸铵的生产、销售,其中:磷酸二氢钙为饲料级,磷酸一铵主要为消防用,少量为肥料用。

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直接持有小坝磷矿、新桥磷矿山、鸡公岭磷矿三个采矿权,可采储量合计约为 1.6 亿吨,小坝磷矿、新桥磷矿年产磷矿石可达 300 万吨,公司生产用磷矿石自给率显著提升,磷矿石供应能力获得充分保障。

公司 49%参股子公司天一矿业持有的老虎洞磷矿采矿权保有储量约 3.7 亿吨,设计生产规模为 500 万吨/年,目前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度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主要募投项目,由广西鹏越进行投资建设的“20 万吨/年半水-二水湿法磷酸及精深加工项目”,部分建设内容预计将于2022年下半年逐步投产,项目整体预计将于2022年12月底完成建设。

公司积极布局新建电池用磷酸铁项目,推进公司逐步向新能源方向转型。公司围绕磷矿石中的“磷、氟”资源进行一体化开发,重点发展磷系电池材料和氟系电解液材料。2021 年 9 月公司与国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共同规划建设不低于 50 万吨/年产能的电池用磷酸铁生产线。

2021 年 9 月,该公司与福泉市人民政府签订《投资项目合作协议》,建设“矿化一体新能源材料循环产业项目”,建设包括磷矿石选矿、硫铁矿制酸、湿法磷酸、净化磷酸、磷酸铁等在内的全链条的新能源材料生产线。公司与欣旺达合资新设的控股子公司恒达矿业及孙公司恒昌新能源业已完成设立,恒昌新能源拟投资建设的磷酸铁项目已在筹备中。

6、川金诺

公司专业从事磷化工产业链,形成了适合自身发展的“酸 肥 盐”相结合的独特产品线模式。公司拥有从硫铁矿制酸、磷矿石的浮选至磷酸盐、磷肥产品生产、销售一体化产业链,实现了低成本高品质的湿法磷酸生产,主营产品包括磷酸氢钙、磷酸二氢钙、磷酸一二钙、重过磷酸钙等饲料添加剂及肥料产品。

公司现有磷酸二氢钙产能 10 万吨/年,磷酸氢钙产能 15 万吨/年,磷酸一二氢钙产能 15 万吨/年,富过磷酸钙产能 15 万吨/年,工业湿法粗磷酸产能 20 万吨/年,重磷肥产能 14 万吨/年,水泥缓凝剂产能 80 万吨/年等,另有工业湿法净化磷酸建设中产能 10 万吨/年。2021 年 公司基本完成 10 万吨工业净化磷酸和 5000 吨磷酸铁产能建设,新增工业净化磷酸产品和磷酸铁产品。

公司具备原料资源的区位和成本优势,磷矿、硫酸和硫铁矿资源有保障,原料分级分类管理利用。昆明工厂磷矿资源富集,探明储量的 20 亿吨,以中低品位胶质磷矿为主。针对磷矿特点公司开发了独特的选矿技术,实现从进厂分级分类管理到浮选分段综合利用,33%P2O5 磷精矿用于重钙二次矿,28%P2O5 磷精矿用于半水酸生产出优质磷酸。23%P2O5 磷精矿用于二水酸生产氢钙。

随着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提速,公司结合自身特点,顺应产业政策,逐渐切入电池正极材料领域,规划生产电池级磷酸铁产品,使磷酸盐和新能源材料在技术和工艺上实现了有机耦合。目前,公司 5 万吨/年电池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前驱体材料磷酸铁及配套 60 万吨/年硫磺制酸项目处于准备建设阶段;10 万吨/年电池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前驱体材料磷酸铁项目和 10 万吨/年电池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正在办理中。

7、湖北宜化

湖北宜化主要从事化肥和化工行业,磷酸二铵、气头尿素的市场竞争力行业领先,聚氯乙烯、烧碱装置的盈利水平目前居于国内同行业中上游水平。公司现有尿素产能 156 万吨/年,磷酸二铵产能 126 万吨/年,聚氯乙烯产能 84 万吨/ 年。

2021 年,公司优化产业布局,加速低效资产处置。以公开挂牌方式转让了雷波县华瑞矿业有限公司 18.5%的股权,并将湖南宜化股权转让给宜化集团;对香溪化工申请破产清算,减轻公司的经营负担。同时,公司顺利完成内蒙宜化 PVC 及烧碱升级改造扩产项目和青海宜化电石炉改造项目,实现提产增效。

公司经营态势良好,盈利能力不断增强,积极布局精细化工和新能源赛道。2021 年公司主营产品毛利率提高,尿素销量 148.44 万吨,聚氯乙烯销量 80.17 万吨,磷酸二铵销量 132.21 万吨,上述产品毛利率同比分别增长 20.13pct、9.89pct 以及 19.19pct。同时,年产 2 万吨/年三羟甲基丙烷(TMP)及其配套装置项目于 2021 年上半年建成投产, 年产 6 万吨/年生物可降解新材料(PBAT)项目建设迅速推进,预计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新能源方面,与宁德时代开展合作,宁德邦普宜化项目于 2021 年末开工建设,总投资额 320 亿元。

8、新洋丰

经过近 40 年的发展,公司已形成了产业链一体化的竞争优势,已建成 10 大生产基地,具有年产各类高浓度磷复肥逾 800 万吨的生产能力和 320 万吨低品位磷矿洗选能力,配套生产硫酸 280 万吨/年、合成氨 15 万吨/年、硝酸 15 万吨/年。

公司在湖北荆门、湖北宜昌、湖北钟祥和四川雷波建立大型磷酸一铵生产基地,毗邻长江,从而有效降低物流运输成本、加快供货反应速度,公司拥有 180 万吨磷酸一铵产能,位居全国第一,产品充分满足自用,还可部分外销。

布局新能源行业,拓展磷化工产业链,开启第二增长曲线。2021年,公司成立全资子公司洋丰楚元新能源科技有限 公司,先后在湖北钟祥、湖北宜都投建磷酸铁生产基地,预计投资 60 亿元建设 30 万吨磷酸铁、15万吨磷酸铁锂及相关配套项目。

其中投资 25-30 亿元与江苏龙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分别设立合资公司建设 20 万吨磷酸铁及相关配套项目,拟以参股形式投资格林美牵头建设的不小于 10 万吨/年磷酸铁锂项目;另与宜都市人民政府签署投资 30 亿元建设年产 10 万吨磷酸铁、5 万吨磷酸铁锂及配套 10 万吨精制磷酸生产线项目。

项目建成后可以扩大公司在磷化工产业链的经营规模,发挥与现有磷矿石、磷复肥业务的高度协同作用,巩固公司在磷化工行业的领先优势,提升综合盈利能力。

9、史丹利

史丹利公司所处行业为化肥行业中的复合肥行业,主要产品为磷复肥,公司的“史丹利”牌复合肥是全国复合肥中单品牌销量最大的品牌之一,具有品牌影响力,截至目前,公司开拓了 3000多家一级经销商,10万多家终端网点,建立了覆盖全国大部分省县级区域的销售网络。

公司现有磷复肥产能为521万吨/年,另有磷复肥在建产能100万吨/年,在全国拥有10个复合肥生产基地,覆盖了我国大部分种植区域,能够快速响应各种植区域的肥料需求,降低运输成本。公司的高塔复合肥生产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2004 年建成了国内首条高塔复合肥生产线。公司具有品牌影响力和渠道优势。公司坚持将品牌影响力由行业下沉到经销商、终端用户公司。

公司未来将坚持产业链上游延伸,推动磷产业链布局。2021 年,公司收购了黎河肥业 51%股权,黎河肥业成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布局公司上游行业,黎河肥业的主营业务为磷酸一铵的生产销售。2022 年,黎河肥业开始筹建 100 万吨绿色高效复合肥项目,其中包括 90 万吨/年高端复合肥及配套项目、6 万吨/年新型高端水溶肥项目和 4 万吨/年绿色高效叶面肥项目等。此外,轮台公司完成了 2 万吨硫酸钾和液体肥项目的建设,轮台公司新项目的建设投产将提升公司在西北地区的生产能力,完善公司西北地区的产品结构。

2021年12月,公司与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湖北宜化松滋肥业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意向书,公司与湖北宜化及其控股子公司拟在新能源材料与磷化工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投资建设新能源材料前驱体磷酸铁及配套设施、萃余酸综合利用、新型肥料以及净化石膏综合利用项目。

六、风险提示

1、市场需求下滑的风险。国家倡导控制化肥施用总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增施有机肥料,可能导致有机肥挤压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等磷肥产品的市场空间,同时草甘膦行业监管严格,会受到农产品价格及种植面积影响需求,进而影响磷肥及上游磷化工产品需求量。

2、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近几年新能源行业高速发展,国内化工及新能源企业积极进军磷酸铁行业,目前行业规划新增产能规模较大,未来可能存在供给端大幅增加导致行业竞争加剧,盈利能力下滑的风险。

3、新产能投产不及预期的风险。新项目容易受审批、政策、调试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能否顺利投产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若投产不及预期,将影响磷化工行业相关公司业绩。

——————————————————

请您关注,了解每日最新的行业分析报告!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获取更多精选报告请登录【远瞻智库官网】或点击:远瞻智库|文库-为三亿人打造的有用知识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