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面肥大全(史上最全叶面肥知识总结)(1)

近几年,随着对叶面肥的需求越来越大,市场上叶面肥也开始出现各种鱼龙混杂的状况,今天周末烛龙三龙君就静下结合实际经验,并参考书本、专家说法和网络课程,系统的为大家整理了规范的叶面肥的相关知识,供大家参考哈~

一、叶面肥定义及其优缺点

1.1叶面肥的定义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叶面肥不是肥料的分类。很多农友会迷糊认为它是一种肥料类别,其实它只是相对于根部施肥之外的一种叶面施肥方式。

叶面施肥主要用来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中微量元素的营养供应。作物后期的生殖生长阶段,根系的活力下降,养分吸收减弱,需要叶面施肥补充营养成分。二是干旱导致根系有效养分运输不畅。 或者涝灾积水,作物根系缺氧,不能正常地吸收养分。

叶面肥是以叶面吸收为目的,植物的叶片有上下两层表皮,由表皮细胞组成,表上细胞的外侧有角质层和蜡质,可以保护表皮组织下的叶肉细胞行使光合、呼吸等功能,不受外界不利条件变化的影响,叶片表面还有许多微小的气孔,行使气体更换的功能。叶片表面的气孔是叶面肥进入叶片更方便的通道。化肥中尿素类物质对表皮细胞的角质层有软化作用,可以加速其它营养物质的渗入,所以尿素成为叶面肥重要的组成成分。

叶面肥大全(史上最全叶面肥知识总结)(2)

叶面肥吸收原理图

叶面肥通过直接喷施于作物叶片表面,由叶片吸收,将养分输送到作物体内各部分。它主要是起到弥补根系供肥不足、平衡作物营养或是在作物某一生育时期缓解临时性的供不应求的作用。特别是磷、铜、锰、锌、铁等容易被土壤固定的元素。

在这里顺便给大家科普下,我国肥料登记是按肥料的主要成分进行登记的。主要分为氮肥、磷肥、钾肥、复合(混)肥、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生物菌肥、大量元素水溶肥、微量元素水溶肥、氨基酸水溶肥、腐殖酸水溶肥、土壤调节剂等30多种肥料。

叶面肥大全(史上最全叶面肥知识总结)(3)

1.2叶面肥6大优点:

优点一、叶面肥肥效高

在一般情況,施用氮、磷、鉀化肥后,常常受土壤酸度、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微生物等因素的影响,而被固定、淋失,降低了肥效。叶面施肥就能避免這种现象,提高肥效。叶面肥料直接喷施在叶面上,不接觸土壤,避免由於土壤吸附、淋洗等帶來的不利因素,因此利用率较高,可以減少肥料总用量。

而且叶面施肥具有较高的利用率,还有刺激根部吸收的作用。在保持同等产量的條件下,通过多次叶面喷施可节约土施氮磷鉀肥料的25%。

优点二、叶面肥省時省工

如把叶面肥料与农药混合行行一次喷施,不不仅可节省操作费用,还能提高某些农药的功效。经试验证明,叶面肥料中的无机和有机氮化合物對农药的吸收和转移有促进作用;表面活化剂能改善肥药在叶面的扩散性和延长易溶养分的吸收時间,叶面肥料的酸碱值能產生缓冲作用,提高某些农药的吸收率。

优点三、叶面肥作用快

叶面肥料比根系肥料作用快,叶面施肥可以及時迅速的改善植物营养狀況。一般來说,叶面施肥要比根部吸收快,如叶面喷施1-2%浓度的尿素水溶液,经测定在24小時后便可以吸收1/3;喷施2%浓度的过磷酸鈣浸提液,经过]5分钟后便可以车送到植株各個部位。由此看出,叶面施肥可以在短時间內补充植物需要的养分,保证植物正常生长。

优点四、叶面肥污染低

硝酸盐是导致致癌物质之一。由于不科学和过量施用氮肥,促使硝酸盐在地表水系和蔬菜类作物中存在和积累,已引起人们日益加剧的关注。人吸入的硝酸盐有75%來自于蔬菜类作物,因此采用叶面施肥于蔬菜种植,不但可以減少土施氮肥,保持既定产量,不可得到減免污染的蔬菜。

优点五、叶面肥针对性強

作物缺什么就补什么?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缺乏某一种元素,它的缺乏症会很快从叶面上反应出來。例如,作物缺氮素時,往往出現苗黄;缺磷素時,苗发紅;缺钾素時,植株发育迟緩,叶色暗绿,最后出現橘紅色褪绿斑点。可以根据作物叶片缺乏特征,及時喷施补充缺少的元素改善症狀。

优点六、叶面肥可以补充根部对养分吸收的不足

植物苗期,根系不发达,吸收能力弱,容易出現苗黄、苗弱现象。植物生长后期由于根功能衰退,吸收养分能力差。所以叶面施肥可以增加产量的作用。尤其是对果树、蔬菜类作物,叶面施肥效果较为明显。

1.3叶面肥料4大缺点:

  1. 肥效短暂,每次施用养分总量有限,又易从疏水表面流失或被雨水淋失。
  2. 有些养分元素(如钙)从叶片的吸收部位向植物其他部位转移相当困难,喷施的效果不一定好。
  3. 受天气影响,下雨、刮风时不能施用。
  4. 每次喷施的肥料量不宜太大,否则会烧伤叶片,因此喷施需要少量多次,较费工费时。

叶面肥大全(史上最全叶面肥知识总结)(4)

二、叶面肥的种类

叶面肥的种类繁多,根据其作用和功能等可把叶面肥概括为营养型、调节型、生物型和复合型四大类。

叶面肥大全(史上最全叶面肥知识总结)(5)

2.1营养型叶面肥:此类叶面肥中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等养分含量较高,主要功能是为作物提供各种营养元素,改善作物的营养状况,尤其是适宜于作物生长后期各种营养的补充。

2、调节型叶面肥:此类叶面肥中含有调节植物生长的物质,如生长素、激素类等成分,主要功能是调控作物的生长发育等。适于植物生长前期、中期使用。

3、生物型叶面肥:此类肥料中含微生物体及代谢物,如氨基酸、核苷酸、核酸类物质。主要功能是刺激作物生长,促进作物代谢,减轻和防止病虫害的发生等。

4、复合型叶面肥:此类叶面肥种类繁多,复合混合形式多样。其功能有多种,一种叶面肥既可提供营养,又可刺激生长调控发育。

叶面肥大全(史上最全叶面肥知识总结)(6)

三、用作叶面肥的各类原料性质

最好的叶面肥目前有三个:氨基酸、高纯度磷酸二氢钾、碳叶肥。

含氮营养物质

硝酸钙【Ca(NO3)2·4H2O】

含有氮和钙两种营养元素,其中氮(N)含量为11.9%,钙(Ca)含量为17.0%。硝酸钙外观为白色结晶,极易溶解于水中,20℃时每100mL水可溶解129.3克,吸湿性极强,暴露于空气中极易吸水潮解,高温高湿条件下更易发生。因此,储存时应密闭并放置于阴凉处。

硝酸钙是一种生理碱性盐,作物根系吸收硝酸根离子的速率大于吸收钙离子,因此表现出生理碱性。由于钙离子也被作物吸收,其生理碱性表现得不太强烈,随着钙离子被作物吸收之后,其生理碱性会逐渐减弱。硝酸钙是目前无土栽培中用得最广泛的氮源和钙源肥料。特别是钙源,绝大多数营养液配方都是由硝酸钙来提供的。

硝酸铵【NH4NO3】

硝酸铵中氮含量为34%~35%,其中铵态氮(NH4 -N)和硝态氮(NO3--N)含量各占一半。硝酸铵外观为白色结晶,农用及部分工业用硝酸铵为了防潮常加入疏水性物质制成颗粒状,其溶解度很大,20℃时100mL水中可溶解188克。

硝酸铵的吸湿性很强,易板结,纯品硝酸铵暴露于空气中极易吸湿潮解,因此,在贮存时应密闭并置于阴凉处。另外,硝酸铵有助燃性和爆炸性,在贮运时不可与易燃易爆物质共同存放。受潮结块的硝酸铵,不能用铁锤等金属物品猛烈敲击,应用木锤或橡胶锤等非金属性材料来轻敲打碎。

因硝酸铵中含有50%的铵态氮和50%的硝态氮,由于多数作物在加入硝酸铵初始的一段时间内对铵离子的吸收速率大于硝酸根离子,因此,易产生较强的生理酸性,但当硝态氮和铵态氮都被作物吸收之后,其生理酸性逐渐消失。同时,在用量较高时,对于铵态氮较敏感的作物会影响到其养分的吸收和生长,因此,在使用硝酸铵作为营养液的氮源时要特别注意其用量。

硝酸钾【KNO3】

硝酸钾的氮(N)含量为13.9%,钾(K)的含量为38.7%,它能够提供氮源和钾源,外观上为白色结晶,吸湿性较小,长期贮存于较潮湿的环境下也会结块。在水中的溶解性较好,20℃时100mL水中可溶解31.6克。硝酸钾具有助燃性和爆炸性,贮运时要注意不要猛烈撞击,不要与易燃易爆物混存一处。硝酸钾是一种生理碱性肥料。

硫酸铵【(NH4)2SO4】

硫酸铵中含氮(N)量为20%~21%,它是用硫酸中和NH3而制得的。外观为白色结晶,易溶于水,在20℃时,每100克水可溶解75克硫酸铵。硫酸铵物理性状良好,不易吸湿。但当硫酸铵中含有较多的游离酸或空气湿度较大时,长期存放也会吸湿结块。

溶液中的硫酸铵被植物吸收时,由于多数作物根系对NH4 的吸收速率比SO42-来得快,而使得溶液中累积较多的硫酸,呈酸性。所以,硫酸铵是一种生理酸性肥料。在作为营养液氮源时要注意其生理酸性的变化。

尿素【(NH2)2CO】

尿素是在高温、高压并且有催化剂存在时,由氨气(NH3)和二氧化碳(CO2)反应而制得的。尿素含氮量很高,达46%,是固体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纯品尿素为白色针状结晶,吸湿性很强。为了降低其吸湿性,作为肥料用的尿素常制成颗粒状,外包被一层石蜡等疏水物质。所以,肥料尿素的吸湿性一般不大。尿素易溶于水,在20℃时,每100克水中可溶解100克尿素。

加入营养液中的尿素由于在植物根系分泌的脲酶作用下,会逐渐转化为碳酸铵【(NH4)2CO3】,并在水中解离为NH4 和CO32-,由于作物对NH4 的选择吸收速率较快,致使溶液的酸碱度降低。因此,尿素为生理酸性肥。

叶面肥大全(史上最全叶面肥知识总结)(7)

含磷营养物质

过磷酸钙【Ca(H2PO4)2·H2O CaSO4·H2O】

过磷酸钙又称普通过磷酸钙或普钙。它是由粉碎的磷矿粉中加入硫酸溶解而制成的,其中含磷的有效成分为磷酸一钙【Ca(H2PO4)2】,同时还含有在制造过程中产生的硫酸钙【CaSO4·H2O】,它们分别占肥料重量的30%~50%和40%左右,其余的为其它杂质。过磷酸钙的外观为灰色或灰黑色颗粒或粉末,一级品的过磷酸钙的有效磷含量(P2O5)为18%,游离酸含量<4%,水分含量<10%,同时还含有Ca:19%~22%,S:10%~12%。过磷酸钙是一种水溶性磷肥,当把过磷酸钙溶解于水中时会在容器底部残留一些沉淀,这些沉淀就是难溶性的硫酸钙,但不要误会为过磷酸钙是一种缓效性的或难溶性的肥料。

过磷酸钙由于在制造过程中原来的磷矿石中的Fe、Al等化合物也被硫酸溶解而同时存在于肥料中,当过磷酸钙吸湿后,磷酸一钙会与Fe、Al化合物形成难溶性的磷酸铁和磷酸铝等化合物,这时磷酸的有效性就降低了,这个过程称为磷酸的退化作用。因此,在贮藏时要放在干燥处以防吸湿而降低过磷酸钙的肥效。

在无土栽培中,过磷酸钙主要用于基质栽培和育苗时预先混入基质中以提供磷源和钙源。由于它含有较多的游离硫酸和其它杂质,并且有硫酸钙的沉淀,所以一般不作为营养液的肥源。

磷酸二氢钾【KH2PO4】

外观为白色结晶或粉末,分子量为136.09,易溶于水,20℃时100g水中可溶解22.6g。磷酸二氢钾性质稳定,不易潮解,但贮藏在湿度大的地方也会吸湿结块。由于磷酸二氢钾溶解于水中时,磷酸根解离有不同的价态,因此对溶液pH的变化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它可同时提供钾和磷二种营养元素,是营养液中非常重要的磷源。

磷酸二氢铵【NH4H2PO4】

也称磷酸一铵或磷一铵。它是将氨气通入磷酸中而制得的。纯品的磷酸二氢铵外观为白色结晶,作为肥料用的磷酸二氢铵外观多为灰色结晶。纯品含磷(P2O5)61.7%,含氮(N)11%~13%。易溶于水,溶解度大,20℃时100g水中可溶解36.8g。它可同时提供氮和磷两种营养元素。对溶液pH变化有一定的缓冲能力。

磷酸一氢铵【(NH4)2HPO4】

也称磷酸二铵或磷二铵。它是将氨气通入磷酸溶液中制得的。纯品的磷酸一氢铵外观为白色结晶。纯品含磷(P2O5)53.7%,含氮(N)21%。作为肥料用的磷酸一氢铵常含有一定量的磷酸二氢铵,这种肥料的含磷量(P2O5)为20%,氮(N)18%。它对营养液或基质pH值的变化有一定的缓冲能力。

重过磷酸钙【Ca(H2PO4)2】

重过磷酸钙的有效成分为磷酸二氢钙即磷酸一钙[Ca(H2PO4)2·H2O],外观为灰白色或灰黑色粉末,含磷量(P2O5)为40%~52%,不含有硫酸钙,易溶于水,游离酸含量较高,可达4%~8%,故水溶液呈酸性,其吸湿性和腐蚀性都比过磷酸钙强,但不象过磷酸钙那样存在着磷酸的退化作用。很少作为营养液的磷源使用。

偏磷酸铵【NH4PO3】

外观为白色粉末或结晶,含磷(P2O5)70%~73%,含氮(N)17%左右,稍有吸湿性,不易结块,其水溶液呈弱酸性,是一种含氮、磷的高浓度肥料,在生产的用得较少。

含钾营养物质

硫酸钾【K2SO4】

纯品的外观为白色粉末或结晶,作为农用肥料的硫酸钾多为白色或浅黄色粉末。纯品硫酸钾含钾(K2O)54.1%。肥料硫酸钾含钾(K2O)50%~52%,含硫(S)18%,较易溶解于水,但溶解度稍小,20℃时100g水中可溶解11.1g,吸湿性小,不结块,物理性状良好,水溶液呈中性,属生理酸性肥料。

氯化钾【KCl】

纯品的外观为白色结晶,作为肥料用的氯化钾常为紫红色或浅黄色或白色粉末,这与生产时不同来源的矿物颜色有关。氯化钾含钾(K2O)50%~60%,含氯47%,易溶于水,20℃时100g水中可溶解34.4g,吸湿性小,水溶液呈中性,属生理酸性肥料。在营养液也可作为钾源来使用,但用得较少,主要由于氯化钾含有较多的氯离子(Cl-),对于马铃薯、甜菜等“忌氯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不良的影响。

叶面肥大全(史上最全叶面肥知识总结)(8)

中微量元素营养物质

硫酸镁【MgSO4·7H2O】

外观为白色结晶,含镁(Mg)9.86%,含硫(S)13%,易溶于水,20℃时100克水中可溶解35.5克硫酸镁。稍有吸湿性,吸湿后会结块。水溶液为中性,属生理酸性肥料。它是营养液中最常用的镁源。

氯化钙【CaCl2】

外观为白色粉末或结晶,含钙(Ca)36%,含氯(Cl)64%,吸湿性强,易溶于水,水溶液呈中性,属生理酸性肥料,在无土栽培中作为钙源用得较少,主要用于作物钙营养不足时叶面喷施使用,也可用于不用硝酸钙作为钙源的配方中。不宜在“忌氯作物”上使用,其它作物上使用时也要慎重。

硫酸钙【CaSO4·2H2O】

硫酸钙又称石膏,外观为白色粉末状,含钙(Ca)23.28%,含硫(S)18.62%。它由石膏矿粉碎或加热制成。农业石膏有生石膏(CaSO4·2H2O)、熟石膏(CaSO4·1/2H2O)和含磷石膏(CaSO4·2H2O)三种。硫酸钙的溶解度很低,20℃时100克水中只能溶解0.204克硫酸钙。水溶液呈中性,属生理酸性肥料,在营养液配制时大多不使用,有极个别的配方中可能使用硫酸钙作为钙盐,一般在基质栽培中可混入基质中作为钙源的补充。

硫酸亚铁【FeSO4·7H2O】

硫酸亚铁又称黑矾、绿矾。外观为浅绿色或蓝绿色结晶,含铁(Fe)19%~20%,含硫(S)11.5%,易溶于水,有一定的吸湿性。硫酸亚铁的性质不稳定,极易被空气中的氧氧化为棕红色的硫酸铁,特别是在高温和光照强烈的条件下更易被氧化,因此须将硫酸亚铁放置于不透光的密闭容器中,并置于阴凉处存放。硫酸亚铁是工业的副产品,来源广泛,价格便宜,是无土栽培中良好的铁源。但由于硫酸亚铁在营养液中易被氧化和与其它化合物(特别时磷酸盐)形成难溶性磷酸铁沉淀,因此,现在的大多数营养液配方中都不直接使用硫酸亚铁作为铁源,而是采用络合铁或硫酸亚铁与络合剂(如EDTA或DTPA等)先行络合之后才使用,以保证其在营养液中维持较长时间的有效性。同时,还要注意营养液的pH值不要过高(>7.5),应保持在pH7.0以下,否则也会因高pH值而产生沉淀,导致铁有效性的降低。如果发现硫酸亚铁被严重氧化、外观颜色变为棕红色时则不宜使用。

三氯化铁【FeCl3·6H2O】

外观为深黄色结晶,含铁(Fe)20.66%,含氯(Cl)65.5%,易溶于水,吸湿性强,易结块。作物对三价Fe3 的利用率较低,而且营养液的pH较高时,三氯化铁易产生沉淀而降低其有效性。现较少单独使用三氯化铁作为营养液的铁源。

硼酸【H3BO3】

外观为白色结晶,含硼(B)17.5%,冷水中的溶解度较低,20℃时100克水中溶解5克硼酸,热水中较易溶解,水溶液呈微酸性,是营养液中良好硼源。

硼砂【Na2B4O7·10H2O】

外观为白色或无色结晶,含硼11.34%。在干燥的条件下硼砂失去结晶水而变成白色粉末状,易溶于水,是营养液中硼的良好来源。

硫酸锰【MnSO4·4H2O或MnSO4·H2O】

外观上为粉红色结晶,含锰24.63%;一水硫酸锰分子量为169.01,含锰32.51%。它们都易溶解于水中。

叶面肥大全(史上最全叶面肥知识总结)(9)

硫酸锌【ZnSO4·7H2O】

俗称皓矾,为无色斜方晶体,易溶于水,20℃时每100g水中可溶解54.4g。在干燥的环境下会失去结晶水而变成白色粉末。含Zn 22.74%,它是营养液重要的锌营养来源。

氯化锌【ZnCl2】

外观为白色结晶,纯品含Zn37.45%,易溶于水,20℃时100g水中可溶解367.3g。由于溶解在水中会水解而生成白色氢氧化锌沉淀,故在营养液中较少用作锌源。

硫酸铜【CuSO4·5H2O】

外观为蓝色结晶,含Cu25.45%,含S12.84%,易溶于水,20℃时100g水中可溶解20.7g。它是无土栽培良好的铜营养来源。

氯化铜【CuCl2·2H2O】

外观为篮绿色结晶,含Cu37.28%,易溶于水,20℃时100g水中可溶解72.7g。

常见的络合剂

也称螯合剂,即凡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含有孤对电子的分子或离子(即配位体)与具有空的价电子层轨道的中心离子相结合的单元结构的物质。同时具有一各成盐基团和一个成络基团与金属阳离子作用,除了有成盐作用之外还有成络作用的环状化合物称为螯合物。

为了解决在无土栽培营养液中铁源的沉淀或氧化失效的问题,常将二价的Fe2 与络合剂作用形成稳定性较好的铁络合物来使用于营养液中,也可用于叶面喷施及混入固体基质中。螯合铁作为营养液的铁源不易被其它阳离子所代替,不易产生沉淀,强哥认为螯合元素即使营养液的pH值较高,仍可保持较高的有效性,而且易被作物吸收。

除了铁之外,其它的多价阳离子都可与络合剂形成螯合物,但不同的阳离子和不同的络合剂形成螯合物的能力不一样,其稳定性也不同。

EDTA:乙二胺四乙酸

外观为白色粉末状。它与硫酸亚铁作用可形成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铁,由于其价格相对较便宜,因此它是目前营养液中最常用的络合剂。

DTPA:二乙酸三胺五乙酸

外观为白色结晶,微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和碱性溶液中。

CDTA:1,2-环己二胺四乙酸

外观为白色粉末状,难溶于水,易溶于碱性溶液中。

EDDHA:邻羟苯基乙酸

分子量为360,外观为白色粉末状,溶解度小。

HEEDTA:羟乙基乙二胺三乙酸

外观为白色粉末状,冷水中的溶解度小,易溶于热水及碱性溶液中。在营养液中最常用的是铁与络合剂形成螯合物来使用,而其它的金属离子如Mn、Zn、Cu等在营养液中的有效性一般较高,很少使用这些金属离子与络合剂形成的螯合物。

叶面肥大全(史上最全叶面肥知识总结)(10)

四、作物叶面肥配制十五法

1.尿素溶液:常用浓度为0.5%~1%,0.5~1千克尿素,对清水100千克。尿素中有毒物质缩二胺含量超过1.5%,不能作叶面肥使用。

2. 尿洗合剂溶液:具有供氮、灭蚜两种作用。称取尿素0.5~1千克,对水100千克,再溶入洗衣粉70~100克。随对随喷,配后勿久放。

3. 过磷酸钙浸出液:具有补磷和防治棉花虫害的作用。取优质粉状过磷酸钙2~3千克,加水100千克,充分搅拌,放置24小时后过滤,取滤液叶面喷雾。

4. 磷酸二氢钾溶液:300克磷酸二氢钾,对水100千克喷施。

5. 氮磷钾混合溶液:配制2%~3%浓度的过磷酸钙水浸出液100千克,加入尿素0.3~0.5千克和硫酸钾1~1.5千克。

6. 硫酸钾溶液:常用浓度1%~1.5%,100千克水中,加入硫酸钾1~1.5千克。

7. 草木灰浸出液:取未经雨淋的新鲜草木灰5~7千克,对清水100千克,搅拌后放14小时,取澄清液喷用。

8. 硫酸锌溶液:取100~200克硫酸锌,加水100千克。若在配好的硫酸锌水溶液中,加入少量石灰水溶液,可以提高锌肥叶面喷施效果。

9. 硼砂溶液:取200~300克硼砂,对清水100千克。因硼砂在凉水中溶解缓慢,可先用4~5千克45℃温水化开,再对水95~96千克即可。

10. 硫酸铜溶液:每100千克清水中,加入30~50克硫酸铜。为避免毒害,可加入少量石灰水。

11. 硫酸亚铁溶液:取硫酸亚铁200~300克,对水100千克。因铁肥在叶片中流动性差,故多施几次,并应喷匀、喷细,叶的正面、反面都要喷到。在100千克铁肥水溶液中加50~70克洗衣粉,作用更佳。

12. 硫酸锰溶液:取50~100克硫酸锰,对水100千克喷雾。

13. 钼酸铵溶液:取50~100克钼酸铵,加水100千克叶面喷雾。

14. 沼气液稀释液:沼液富含速性氮,叶片易吸收,肥效迅速。取沼液过滤液10千克,对水100千克喷施。配后即用,以免氮素挥发。

15. 稀土微肥水溶液:叶面喷雾,可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作物、果树喷施浓度范围为0.08%~0.10%。每100千克清水中,加入80~100毫升稀土微肥即可。

五、常规肥料叶面喷施浓度

叶面施肥浓度直接关系到喷施的效果,如果溶液浓度过高,则喷洒后易灼伤作物叶片;溶液浓度过低,既增加了工作量,又达不到补充作物营养的要求。所以在应用中要因肥、因作物不同,因地制宜对症配制。

1. 磷酸二氢钾:常用浓度0.3%。方法:用300克磷酸二氢钾加水100公斤,充分溶解后喷雾。

2. 尿素:常用浓度1%~2%。使用时千万注意,如果尿素中缩二尿的含量如超过1.0%就对作物有毒害作用,所以这种尿素就不能进行叶面喷雾。

3. 草木灰:常用浓度5%~7%。必须用于草木灰加水配制,加水静置15小时过滤后喷施。

4. 过磷酸钙:浓度2%,把过磷酸钙加水后充分搅拌,再静置24小时过滤后,取清液喷施。

5. 硼砂(或硼酸):常用浓度0.2%~0.3%。方法:先用少量45℃热水溶化硼砂,再对水稀释。

6. 硫酸铜:常用浓度0.02%~0.05%。用时在溶液中加入少量石灰液,能免除毒害。

7. 硫酸锰:常用浓度为0.05%~0.1%。

8. 硫酸锌:常用浓度为 0.1%~0.2%,在溶液中加入少量石灰液后喷施。

9. 米醋:用200~250毫升对水45~50公斤喷施。

10. 钼酸铵:按常用浓度为0.05~0.1%,喷施豆科作物。

叶面肥大全(史上最全叶面肥知识总结)(11)

五、影响叶面肥使用效果的因素:

叶面肥的使用效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要提高叶面肥的使用效果,就要了解叶面肥的影响因素。

叶片

叶片腊质与角质层厚度、叶片活性等,都可以影响叶面肥的吸收。角质层薄、叶片活性强的新叶,叶面肥的吸收效果好。尿素对表皮细胞角质层有软化作用,可以加速其它营养物质的渗入,所以尿素成为叶面肥重要的组成成分。中性肥皂、有机硅助剂等,可以软化角质层、提高肥料溶液的展着性,增加与叶片的接触面积,提高吸收效率。叶龄一般与叶片活性相关,新叶较老叶易吸收养分。

植物本身的营养状况

养分缺乏的植株吸收养分的能力强。植株生长正常,养分供应充足,喷施叶面肥后吸收得就少;反之则多。

环境条件

光照、湿度、温度等对叶面肥的吸收影响很大。光照较弱,空气湿度较大,有利于叶面肥的吸收。叶面肥浓度过高、水分蒸发过快,有时会灼伤叶片,造成肥害。一般阴天或下午4:00~5:00,温度20~25摄氏度,叶面肥喷施效果较好。

喷施溶液性质

溶液浓度、pH值、溶液表面张力、营养元素移动性等也影响叶面肥的吸收。不同叶面肥适宜的浓度不同,要根据要求调节喷施溶液浓度。供给阳离子时,溶液调至微碱性;供给阴离子时,溶液调至微酸性,有利于营养元素的吸收。专家认为,在喷施液中加入2%的中性洗衣粉,可减小溶液的表面张力,增大溶液与叶片的接触面积,营养吸收快。叶片的吸收与养分在叶内的移动性呈正相关,叶片内营养移动速度快的营养元素,吸收速度也更快。

各类元素在植物叶片内的移动速度

叶片内营养元素的移动速度一般为:氮>钾>磷>硫>锌>铁>铜>锰>钼>硼>钙。在喷施不易移动的元素时,必须增加喷施次数并注意喷施部位,如移动速度较慢的铁、硼、钼等喷在新叶上效果更好。另外,溶液湿润叶片的时间等也影响了叶面肥的吸收。一般叶片湿润时间在30分钟至1小时内,吸收的速度最快。

六、喷施叶面肥技术及其需要注意的问题

叶面肥大全(史上最全叶面肥知识总结)(12)

6.1蔬菜喷施叶面肥要因菜而异

⑴叶菜类蔬菜。如白菜、菠菜、荠菜等需要氮素较多,喷肥应以尿素、硫酸铵为主,喷施浓度尿素应为 1~2% ,硫酸铵为 1.5% ,每季喷施 2~4 次,以生长前期喷施为宜。

⑵瓜果类蔬菜。如辣椒、茄子、番茄、豆角及各种瓜类,对氮磷钾的需要较为均衡,应选用氮磷钾混合溶液或复合肥。喷用 1~2% 的尿素与 0.3~0.4% 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溶液或 2% 的复合肥溶液。

一般在生长前期和后期各喷施 1~2 次。后期喷施,可防止早衰,增强后劲,具有很好的增产效果。

⑶根茎类蔬菜。如大蒜、洋葱、萝卜、马铃薯等需磷钾较多,叶面肥可选用 0.3% 的磷酸二氢钾溶液,10%的草木灰浸出液。每季一般喷施 3~4 次,效果较好。

6.2需要使用叶面肥的时期:

①遭遇病虫害时,使用叶面肥有利于提高植株抗病性;

②土壤偏酸、偏碱或盐度过高,不利于植株吸收营养的时候;

③盛果期;

④植株遭遇气害、热害或冻害以后,选择合适的时间使用叶面肥有利于缓解症状。

6.3最好不要使用叶面肥的时期:

①花期;花朵娇嫩,易受肥害;

②幼苗期;

③一天之中高温强光期。

6.4品种选择要有针对性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叶面肥品种较多,主要有氮、磷、钾营养元素型,微量元素型,氨基酸型,腐质酸型,生长调节剂型等类型。

一般认为:在基肥施用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选用氮、磷、钾为主的叶面肥;在基肥施用充足时,可以选用以微量元素为主的叶面肥。

6.5叶面肥的溶解性要好,要随配随用

由于叶面肥是直接配成溶液进行喷施的,所以叶面肥必须溶于水,否则,叶面肥中的不溶物喷施到农作物表面后,不但能被吸收,有时甚至还会对叶片造成损伤。

肥料的理化性质决定了有些营养元素容易变质,所以有些叶面肥要随配随用,不能久存。

6.6叶面肥的酸度要适宜

营养元素在不同的酸碱度下有不同的存在状态。要发挥肥料的最大效益,必须有一个合适的酸度范围,一般要求pH值在5-8,pH值过高或过低,除营养元素的吸收受到影响外,还会对植株产生危害。

6.7叶面肥的浓度要适当

由于叶面肥是直接喷施于农作物地上部的叶面,植株对肥料的缓冲作用非常小。

因此,一定要掌握好叶面肥的喷施浓度。浓度过低,农作物接触的营养元素量小,使用效果不明显;浓度过高往往会灼伤叶片造成肥害。

同一种叶面肥在不同的农作物上喷施浓度也不尽相同,应根据农作物种类而定。

6.8叶面肥喷施时间要合适

叶面施肥效果的好坏与温度、湿度、风力等均有直接关系,进行叶面喷施最好选择无风阴天或湿度较大、蒸发量小的上午9时以前,最适宜的是在下午4时以后进行,如遇喷后3~4小时下雨,则需进行补喷。

6.9选择适当的喷施部位

植株的上、中、下部的叶片、茎秆由于新陈代谢活力不同,对外界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强弱差异较大,要选择适当的喷施部位。

6.10在农作物生长关键时期喷施

农作物不同的生育阶段对肥料的吸收和利用不同,为了发挥叶面肥的最大效益,应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生长情况选择最关键时期喷肥,以达到最佳效果。

例如,小麦、水稻等禾本科农作物生长后期根系吸收能力减弱,叶面施肥可以补充营养,增加粒数和粒重;西瓜坐果期喷施可以减少落花、落果,提高西瓜坐果率。

6.11增添助剂

在叶面喷施肥液时,适当添加助剂,提高肥液在植物叶片上的粘附力,促进肥料的吸收。

6.12与土壤施肥相结合

因为根部比叶部有更大更完善的吸收系统,对量大的营养元素如氮、磷、钾等,据测定要10次以上叶面施肥才能达到根部吸收养分的总量。因此叶面施肥不能完全替代作物的根部施肥,必须与根部施肥相结合。

叶面肥施用量少,效果迅速明显,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是一种既经济、效果又好的施肥措施,特别是一些微量元素叶面施用更有独到之处。

但我们也应当看到,叶面施肥工作比较麻烦,花费劳动力也比较多,同时易受气候条件影响,也因作物种类和生育期不同,叶面施肥效果差异较大。因此,必须在根部施肥的基础上,正确应用叶面施肥技术,才能充分发挥叶面肥的增产、增收作用。

一般來说,叶面施肥要比根部吸收快,如叶面喷施1-2%浓度的高氮水溶肥,经测定在24小時后便可以吸收1/3;喷施2%浓度的糖醇钙,经过]5分钟后便可以车送到植株各個部位。 由此看出,叶面施肥可以在短時间內补充植物需要的养分,保证植物正常生长。

​七、主要类型叶面肥的生产工艺

7.1无机营养型叶面肥

这类叶面肥可单加大量元素氮、磷、钾等,也可单加中量元素钙、镁、硫或作物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同时也可混合加入,既有大量,又有中量或微量元素。简单的无机营养型叶面肥只添加1~2种元素,如尿素、过磷酸钙浸出液等,复杂的则可加入几种或十几种营养元素.

矿物元素是微量元素的最大来源,但矿物中所含的微量元素是难溶性的,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因此需要通过提取剂提取等步骤使其转变成植物可利用的形态。矿石中的微量元素含量也较低,需进行选矿富集以提高其含量。有的矿石中可同时含有多种植物所需的元素肥料,生产时可以省去复杂的分离程序。有些矿石中还含有与微量元素共生的重金属元素,需进行化学处理分离,除去有害成分。以矿石为原料生产微量元素肥料,一般有煅烧水淬法和溶解分离法。

(1)煅烧水淬法

煅烧水淬法的工艺流程如下:

叶面肥大全(史上最全叶面肥知识总结)(13)

煅烧水淬法工艺流程图

此工艺流程只适合不含有害元素的矿石,经煅烧后,可以使不溶微量元素分解为水溶性或枸溶性化合物。例如钾长石经过1100~1350℃的高温熔融后,再经过高压水淬,崩解成细小颗粒,经烘干、球磨、造粒后成以硅、钾为主的微量元素肥料(邵建华等,2001)。

(2)溶解分离法

此方法适用于含有害重金属元素的矿石,通过焙烧可以使优秀奥成分溶于水、酸化合物,然后依据其化学性质进行分类,出去有害元素,使有效成分中的微量元素成分较为纯净的无机盐。此工艺的特点是所得的微量元素成分单一且纯度高,但是工艺复杂,成分较高。如硫酸锌提取,需将锌矿石经焙烧后用稀硫酸溶解,生成硫酸锌,除去杂质之后用锌粉将溶液中的铜、铅、镍等金属置换出来,用高锰酸钾将二价铁锰离子氧化成高价态铁锰离子使之成为沉淀,除去杂质后可得到该产品(秦征等,2011)。

工艺流程如下:

叶面肥大全(史上最全叶面肥知识总结)(14)

溶解分离法工艺流程图

除利用矿石为原料生产微量元素肥料之外,还可以利用工业废液、废渣等原料生产,本文不做展开。

7.2氨基酸型叶面肥

氨基酸型叶面肥中的氨基酸多来源于一些动植物的下脚料或其它物质发酵或水解的产物。然后添加少量以游离态或络合态存在的微量元素,即可制成易被作物吸收利用的叶面肥。这类叶面肥最适宜大棚蔬菜苗期喷施,且可与氨基酸的铜盐、锌盐、镍盐或铁盐以及农药等混用,既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又可对某些作物的病虫害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根据国家标准要求,氨基酸型叶面肥需含8%以上的发酵氧基酸或10%以上的水解氯基酸,单质微量元素含量之和≥2%。氨基酸叶面肥中氨基酸可来源于动物有机废弃物、铬革固体废弃物、豆粕和活性污泥等(史舟芳等,2015)。

(1)动物有机废弃物

动物有机废弃物中蛋白质含量丰富,是氨基酸的重要来源,可制备螯合态氨基酸叶面肥。其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叶面肥大全(史上最全叶面肥知识总结)(15)

动物有机废弃物制备氨基酸叶面肥工艺流程图

动物有机废弃物需经洗涤,40℃温水搅拌3~5min以及烘干、粉粹的预处理。在110℃条件下加入适宜浓度盐酸进行酸水解。将水解完全的水解液过滤除渣,90℃以下水浴蒸发浓缩脱酸2~3次。脱酸后的溶液按比例依次加入Fe,Zn,Mn,B,Cu和Mo等微量元素的无机盐后在常压下加热回流2~3h,使氨基酸与微量元素充分螯合。反应完全后调节溶液pH,并将生成的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锌等沉淀过滤除去,加入氨水中和,静置抽滤后经检验、灌装即得螯合态氨基酸叶面肥成品(刘音等,2004)。

(2)铬革固体废弃物

铬革固体废弃物中含有80%以上的蛋白质,通过脱铬、水解等过程可以制得氨基酸叶面肥,比加工处理动植物废弃蛋白更为简单。其皮革脱铬采用酸碱联合脱铬法,流程为浸水→浸灰→脱灰→浸酸→水洗。采用酸水解法水洗,在90℃下水解四小时,可以使皮革水解率达90%以上。螯合条件:温度为30℃,pH在6左右,加入与氨基酸摩尔比未1:2的金属离子,螯合两小时(田鲁等,2015)。以其他原料为氨基酸来源的方法不做展开。

7.3腐殖酸型叶面肥

利用腐植酸铵、腐植酸磷铵等为原料,与氮、磷、钾或微量元素相混配,可制成腐殖酸型叶面肥,有固体和液体两种类型。腐殖酸是一组天然的羟基芳香族羧酸,根据在各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一般可分为棕腐酸、黄腐酸、黑腐酸(杨喜福等,2008)。其中黄腐酸叶面肥不仅具有营养作用,而且能提高作物的抗旱、抗冻能力,改良土壤性状,还对作物病害有一定治疗效果。根据国家标准要求,腐殖酸型叶面肥腐植酸含量需≥8%,单质微量元素之和≥6%或大量元素≥17%,单质微量元素之和≥3%。螯合态腐殖酸叶面肥加工工艺流程如下:

叶面肥大全(史上最全叶面肥知识总结)(16)

螯合态腐殖酸叶面肥工艺流程图

7.4复合型叶面肥

这一类叶面肥的成分较为复杂,凡是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剂、调节剂等均可加入,根据某些作物生长发育特点的需要或根据土壤中所缺的营养成分,按比例加入各种营养,既有调节物质、又有各种营养成份,是一种混合型的叶面肥。它的最大特点是营养齐全、功能较多,所加入的一定量螯合剂、表面活性剂或载体可使叶面肥喷洒后,更好地粘附、铺展在叶片表面,更有利于叶片肥料的吸收和利用(杜美利等,2010)。

复合叶面肥制备时,首先按配方称取氯化钙、硫酸镁、硫酸亚铁、硫酸锰、硫酸铜、硫酸锌、硝酸镧、硝酸铈,依次加入计量水中搅拌溶解,用硫酸溶液调pH值使溶液澄清透明,此溶液称之为营养液。之后按配方称取EDTA、柠檬酸、复合氨基酸,加入计量水中搅拌溶解,此溶液称之为螯合剂溶液。将营养液与螯合剂溶液混合,调至相应pH,然后在一定温度下搅拌一段时间,进行螯合反应。最后按配方称取硼酸、钼酸铵、尿素、磷酸二氢钾、腐植酸钾、复合氨基酸、表面活性剂,加入螯合反应后的溶液中,搅拌均匀后调至相应pH,得到产品(姜素荣,2008)。其工艺流程图如下:

叶面肥大全(史上最全叶面肥知识总结)(17)

其它类型叶面肥


以上,就是今天为大家总结的关于叶面肥的资料了,要能静下心大概浏览完的话,对叶面肥会有大致了解,主要是在实践中还要结合当地的土壤酸碱度、气候、作物缺素情况等有针对性的高效施用,尤其注意在喷施时要注意把正反面的叶子都要喷到。

图文参考了马国瑞老师的《叶面肥使用指南》及李佳怡老师的论文,一并致谢。

能力有限,如有疏漏及不足的地方,请农友们多多指正。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