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陈寿对于刘备的评价很得当总体评价刘备为“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对于其托孤诸葛亮也评价为”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成就一段千古君臣楷模的佳话“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在韬略谋划上比不了曹操,是自己地盘在三分中占弱势的一方“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胸有大志,不愿屈为臣,洞察人心,懂得巧妙化解,在灾祸来临的时候不是硬碰硬,而是用“智”化解而三国志 m排序上是把蜀书放在吴书的前面,称呼刘备为先主而不是蜀主到了吴书就是《吴主传》《吴三嗣传》,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从正史角度对刘备的评价?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从正史角度对刘备的评价(关于刘备的评价)

从正史角度对刘备的评价

我一直觉得陈寿对于刘备的评价很得当。总体评价刘备为“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对于其托孤诸葛亮也评价为”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成就一段千古君臣楷模的佳话。“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在韬略谋划上比不了曹操,是自己地盘在三分中占弱势的一方。“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胸有大志,不愿屈为臣,洞察人心,懂得巧妙化解,在灾祸来临的时候不是硬碰硬,而是用“智”化解。而三国志 m排序上是把蜀书放在吴书的前面,称呼刘备为先主而不是蜀主。到了吴书就是《吴主传》《吴三嗣传》。

教员同志说“自己与曹操的心是一样的。”同时也高度赞扬了刘备,不像现在某些曹魏粉抬曹同时还要不间断地拉踩一脚刘备。昭烈帝这辈子最大的“缺陷”就是放不下天命已尽的汉朝气数,就像孙权那样称臣于曹魏来一个“分天下而莅临。”

在宋时,百姓听书,每听到刘备败退皆是扼腕叹息,每听到曹操败退皆是鼓掌欢庆。那时人虽然受教育程度不高,但大多都相信世间有仁义之事,有行仁义之人。故多尊刘而贬曹。而今人多利己,不相信世上有不为己的人。这样对比之下,曹操更符合今人的认知。故多尊曹而贬刘。于是枭雄变成了英雄,真仁义变成了伪君子。他们自己做不到仁义,便认为别人也做不到,即使做到了,那也要扣上各种帽子。这样他们才会觉得自己才是世界上认识最清醒的人,这才是符合他们的世界观。躲在角落里,看什么都是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