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属于秋的日子只剩一两天了,那一片片被秋日的阳光印染过的金黄的银杏叶、或者红红的枫树叶从枝头翩然落下时,那一行行排成人字形的大雁在由北向南的天际间留下翩跹的身影时,似乎就是秋与冬的一场浪漫的交接仪式。风渐冷,天渐寒,立冬了。
如“二十四节气歌”中唱得那样,冬天从立冬开始。每年公历的 11月7日或8日,太阳运行到黄经225 度时为立冬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注:“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即冬季开始,由此万物归避寒冷,粮进仓,菜入窖,动物眠之。立冬,是24节气的第19个节气,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义,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对“立冬”的理解,我们还不能仅仅停留在冬天开始的意思上。追根溯源,古人对“立”的理解与现代人一样,是建立、开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么简单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
所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
我国幅员广大,除全年无冬的华南沿海和长冬无夏的青藏高原地区外,冬季并不都是于立冬日同时开始的。气候学划分四季标准,下半年平均气温降到10℃以下为冬季,“立冬为冬日始”的说法与黄淮地区的气候规律基本吻合。最北部的漠河及大兴安岭以北地区,9月上旬就早已进入冬季。北京于10月下旬也已一派冬天的景象,长江流域的冬季要到“小雪”节气前后才真正开始。
立冬是十月的大节,汉魏时期,这天天子要亲率群臣迎接冬气,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小进行表彰与抚恤,请死者保护生灵,鼓励民众抵御外敌或恶寇的掠夺与侵袭。
在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农民自己亦获得饮酒与休息的酬劳。
古代,在立冬当日,民间有贺冬的习俗,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
民国以来,贺冬的传统风俗,似有简化的趋势。但有些活动,逐渐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办冬学、拜师活动,都在冬季举行。立冬游泳:现在有些地方庆祝立冬的方式也有了创新,在黑龙江哈尔滨、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汉等地立冬之日,冬泳爱好者们就曾用冬泳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
冬泳无论在北方还是南方,是冬季人们喜爱的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立冬食补:立冬后,就意味着当年的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
与民间对立冬的迎接方式不同的是,文人墨客对立冬的表达往往呈现出更加文人化、符号化的仪式感、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立冬节气也出现在很多文人墨客的佳作中,就让我们跟着经典诗词的韵律,去邂逅最美的立冬。
唐代诗人元稹《咏廿四气诗》中有《立冬十月节》一诗:
霜降向人寒,轻冰渌水漫。
蟾将纤影出,雁带几行残。
田种收藏了,衣裘制造看。
野鸡投水日,化蜃不将难。
霜降时节寒风瑟瑟吹向人们,在薄冰之上,清澈的水轻轻漫过。蟾将纤影出,雁带几行残。月亮的身影出现了,大雁带着残留的几行身影南归了。田种收藏了,衣裘制造看。庄稼收集储藏完毕,皮裘加工制作后非常耐看。立冬时节,人们忙着收获果实,置办入冬的衣裳。野鸡们纷纷钻进水林中不见了,仿佛一下子都化为了“大蛤”。
前几句写天寒水冻,霜降冰结,月影瘦、雁南飞,农作物收获,寒衣制成。后两句则是典故,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立冬节气一到,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这其实是古人对一些事物的变化不能做出科学解释的一种错误认识而已。
按中国传统科学“春生、夏长、秋敛、冬藏”的理论,一入立冬,万物都开始了收敛后的闭藏,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
李白在立冬当日写下了一首与节气同名的诗歌《立冬》: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立冬之夜,笔墨都冻僵了,诗人只好搁下了手中的笔,在寒炉中温起一壶美酒驱寒。醉眼朦胧间,只觉大雪纷扬覆盖了整个村庄。原来,诗人竟在微醉中将一地月光当成了雪花。细品此诗,不仅酒香四溢,浪漫之情跃于笔端,也让我们感知到一个云游诗人的思乡之情,读来颇有人生意味。
宋代诗人钱时的这首《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七言绝句,寥寥数语,把立冬时节大自然的景物描摹得生动而充满理趣,原诗如下: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夜里清霜袭来,,躲在被衾中都感到寒冷,满树的红叶落了一地;早晨起来,门前台阶落满了红叶。花园里的草木在寒冷的西北风中逐渐凋零;只有那金菊凌霜绽放,不负秋光。诗人钱起对立冬时节菊花在霜过之后依旧傲然盛开的赞叹表露无遗。
大自然即如这般,不知疲惫地调令四序迁流。我们随之一时一日地行走,也在不觉间,悄悄浸染了季节的颜色。循着季节和心性自然流转的节奏去生长,万物各有时令,无论你现在花繁叶茂还是落英缤纷,都会有新的故事和感悟在经脉里酝酿。
立冬是一年四季里冬季到来的门槛,品读这些脍炙人口的诗篇同时,感受节俗文化的独特魅力,倒也别具一番情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