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眉区同城化发展(成德眉资四市协同发展)(1)

成德眉资构建轨道交通一小时通勤圈 本报资料图片

报告摘录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报告摘录

增进民生福祉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城携手,共画一圈;巴蜀大地,宏图徐展。听了报告,我们对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暨成都都市圈建设的发展更有信心、更有决心。”省同城化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唱好成渝“双城记”,既要发展相向、又要能级相当。当前,成都都市圈正充分发挥成都带动作用和德阳、眉山、资阳比较优势,加快生产力一体化布局,促进基础设施同网、公共服务资源共享、政务事项通办、开放门户共建,创建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建设经济发达、生态优良、生活幸福的现代化都市圈。“按照四季度部署,下一步将重点协同德眉资三市着力推进‘三带’建设土地资源要素保障、基础设施同城同网、成都都市圈公积金‘组合贷’拓展应用等重点工作,加速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

推进“三带”建设

画好“产业生态圈”

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是深化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建设综合能级更高、支撑带动能力更强的全省发展主干和成渝地区发展的引擎。

报告中提及的“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让眉山天府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市政管理部负责人银敏智备受鼓舞。他告诉记者,“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位于天府大道成眉两地南北两侧的路灯,总是以精确到秒的时间同步点亮。无论是路灯还是绿化带,都做到了和成都区域保持高度一致,我们从细节入手,要让两地生活和工作的群众,无差别共享同城发展成果。”

当有着世界最长城市中轴线美誉之称的天府大道在“点亮”的那一瞬间,以成都科学城和眉山天府新区视高街道部分区域为起步区的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正加速成眉两地七区一县围绕产业带“产业园区 主导产业 重大平台 链主企业”进行产业适配共建。

与此同时,成德眉资四市携手,以项目为牵引,收集“三带”建设项目392个,总投资896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54亿元,上半年完成投资71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56%。

下一步,将推动“三带”共同打造同城化发展高能级载体,优化都市圈发展格局,推动成德眉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得到高质量发展。

加快轨道交通建设

画好“交通通勤圈”

“‘轨道 公交 骑行’的绿色出行方式,对于成都都市圈内上班的人来说太方便了!”周一,刚刚被派驻四川成渝高速资阳管理处上班的张先生选择了地铁换乘公交的出行模式。“第一次感受城市之间的轨道加公交通勤方式,见证了成资区域协同发展成果。等市域铁路成资S3线通车以后,成资之间通勤一定将会更加便捷。”

市域铁路作为连接都市圈中心城市城区和周边城市(镇)群组团的轨道交通系统,为通勤客流提供快速度、大运量、公交化运输服务。与日俱增的轨道交通需求,加快了成都都市圈内市域铁路建设的步伐。

当前,市域铁路成资S3线建设如火如荼,已完成7个车站主体结构封顶、完成年度投资26.9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88.2%,市域铁路成眉S5线于9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市域铁路成德S11线计划年底前开工建设,成都外环铁路等项目正加快推进前期工作。

未来,成都都市圈城市轨道的畅通,将持续刷新成德眉资四地群众的“交通通勤圈”。

推进四市便捷生活

画好“生活服务圈”

报告中提及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当前,成德眉资四市不断推进实施“都市圈便捷生活行动”,第二批九大行动23项子行动,截至目前,提前完成7项。持续打造教育发展共同体,新增结对学校17对,目前都市圈结对学校共245对。推进智慧教育发展,相关网校目前已覆盖德眉资远端学校45所,服务学生13500人,实现成德资高三“二诊”同步监测。

医疗方面,持续打造医疗协作共同体。挂牌四川省人民医院医疗集团德阳医院,成都与德眉资共建医联体16个,都市圈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增至99项,504家医药机构实现就诊“一码通”,22032家定点医药机构开通异地就医结算。

持续推进成德眉资住房公积金同城化,截至10月8日,成都公积金中心(含省分、石油中心)办理同城化个贷业务38笔,发放贷款1381.5万元。成德眉资四市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正式实施。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黄欢 陈星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