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第四十四章:应从祖籍天水秦安县的唐代大诗人李白说起。因为李白小时候,有一则铁棒磨针的故事,对鼓励我们学习甚至有意义。也和本章《三字经》要表达的思想相吻合。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的祖籍在陇西成纪,就是现在的甘肃天水市秦安县。

李白的民间故事大全(三字经第四十四章)(1)

李白

天水秦安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隶属甘肃省天水市,天水市北部,渭河支流葫芦河下游。上古时代的伏羲和女娲,据说就是这里的,所以这里也被称为“羲里娲乡”,现在县内有大地湾遗址,凤山风景区,女娲祠,街亭古战场,兴国寺等名胜古迹。今天,我们就试着通过学习李白小时候的故事,来领略本章的思想。下面我们先看一下本章《三字经》的原文:

李白的民间故事大全(三字经第四十四章)(2)

天水秦安县

人遗子 金满籯 我教子 惟一经

勤有功 戏无益 戒之哉 宜勉力

我先把需要讲解的字解释一下:

(1)遗:留下来。

(2)满:充盈、全部充实。

(3)籯:竹箱。

(4)惟:仅、只有。

(5)一经:一部经书,这里指的是三字经。

(6)勤:勤奋上進。

(7)功:收获。

(8)戏:玩乐嬉戏。

(9)无益:没有好处、没有帮助。

(10)戒:警惕。

(11)哉:语助词,表示感叹。

(12)宜:应该、应当。

为了帮助一些朋友的读音,我把这个原文的拼音也写出来:

人(rén) 遗(yí) 子(zǐ) ,金(jīn) 满(mǎn) 籯(yíng),

我(wǒ) 教(jiào) 子(zǐ) ,惟(wéi) 一(yì) 经(jīng)。

勤(qín) 有(yǒu) 功(gōng),戏(xì) 无(wú) 益(yì),

戒(jiè) 之(zhī) 哉(zāi) ,宜(yí) 勉(miǎn) 力(lì) 。

下面我把这一章的现代白话文的意思说一下:

一般人留给子孙的是满箱的金银财宝,而我教导子孙们的,是要研读三字经,明白做人处事的道理。

只要肯努力的学习,一定会有收获,如果只顾着嬉戏玩乐不肯上進,必定没有好的结果。所以我们要引以为戒,并且应该努力才是。

下面我再讲一下“铁杵磨成绣花针”的故事

李白是唐代有名的诗人。他小的时候很贪玩,觉得天天在学堂里读书很枯燥,所以常常丢下书,逃学出去玩。

李白的民间故事大全(三字经第四十四章)(3)

铁杵磨成绣花针

有一天,他又逃学了,一个人在外面边走边玩,后来走到了河边,突然,他看到前边有一位老婆婆蹲在一块大石头旁,拿着一根铁杵在石头上来回的磨。李白非常好 奇,就走上前问老婆婆在做什么?老婆婆笑着说:“我正在磨一根绣花针呢!”李白惊讶的问:“这么粗的一根铁杵,怎么可能磨成很细的绣花针呢?”这时老婆婆 抬起头来,看着李白说:“是呀!这铁杵又粗又大,要把它磨成针是很困难的。可是我每天不停地磨呀磨,总有一天,我会把它磨成针的。孩子,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棒也能磨成针呀!”

李白听了老太太这一段话,忽然明白了。他想:“读书不就跟磨绣花针一样吗?我为什么不好好的用功呢?”从此以后,他不再逃学了,而且立志要好好读书,后来成为一位有名的诗人。

最后希望天水秦安县的朋友都来关注我,并提出宝贵意见,如果大家对李白感兴趣的话,请帮助转发此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