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席筒》又名《白玉簪》《斩张苍》等,影片中的主人公张苍娃是一个善良可爱的少年,他从小失去父亲,跟着母亲嫁到曹家。可是心术不正的母亲害死了曹老爷,并嫁祸于曹保山之妻张氏。正直的苍娃为了救出嫂嫂张氏,一人承担了杀人的罪名,被判斩刑。幸亏新到任的巡抚是苍娃进京赶考取得功名的哥哥曹保山,苍娃获救。他接来了嫂嫂张氏,一家团圆。

曲剧大师海连池与小连池共同演出(曲剧大师海连池)(1)

《卷席筒》剧照

续集简介

《卷席筒》续集又掀起了波澜,曹保山平反了张氏的冤案,原先和苍娃的母亲一起诬陷张氏的县官钱世理怀恨在心。他买通拐弯亲戚马尚书,把曹保山一家抓进了牢狱。苍娃一路乞讨来到京城,为哥嫂鸣冤。没想到又被钱世理关进了监牢。后来苍娃被一位好心的老差役偷偷放了出来,可是哥哥嫂嫂当天就要被处死。苍娃哭告无门,绝望之余,只好转回家乡,却在回家路上得到了转机……

小仓娃人物形象塑造者——海连池

曲剧大师海连池与小连池共同演出(曲剧大师海连池)(2)

海连池(1941年10月5日—2012年10月4日),出生于河南禹州,曾担任郑州市曲剧团团长,河南曲剧演员,国家一级演员。主工花脸、须生、丑等多个行当。曾任河南省第九届政协委员、郑州市第七届人大代表、中国剧协委员、中国志愿者协会理事等职务,“海派”艺术的创始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剧艺术传承人。代表作有曲剧电影《卷席筒》、《薛刚反朝》、《孤男寡女》、《徐九经升官记》等。

海连池与小仓娃

有人说想起了《卷席筒》,就想起了河南曲剧,想起了小仓娃,就想起了海连池。可见《卷席筒》成了曲剧的代名词,而曲剧大师海连池所塑造的那个可爱,善良的小仓娃也早已印刻在观众心中。

作曲家朱超伦曾这样评价海连池:“若论海连池老师的表演,莫过他塑造的小苍娃这一角色。海老师刻画的小苍娃,不仅有丑角的幽默,更散发着善良、正义的力量,这也是大家都喜欢这一角色的原因。海连池老师创立的海派艺术,更是别具一格,我和他不是一个剧种的,但我希望海派的后人们能踏着海老师的脚步,创造出曲剧新的经典。”

关于海连池的唱腔和表演风格

他的嗓音宽厚洪亮、音域宽广、刚健而有韵味,吐字清晰、字音准确、声情并茂、绘声绘色,表演情真意切、豪放大气、朴实无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艺术——“海派”艺术。

海连池在表演上善于捕捉所扮演人物的性格特点,把生活化的动作糅合在传统的戏曲表演程式之中,使人物活灵活现。

曲剧大师海连池与小连池共同演出(曲剧大师海连池)(3)

《卷席筒》选段经典唱词

小仓娃我离了登封小县

一路上我受尽饥饿熬煎

二解差好比那牛头马面

他和我一说话就把那脸反

(衙皂白)走!

在途中我只把嫂嫂埋怨

为弟我起解时你躲到那边

小金哥和玉妮儿难得相见

叔侄们再不能一块去玩

(衙皂白)走!

再不能中岳庙里把戏看

再不能少林寺里看打拳

再不能够摘酸枣把嵩山上

再不能摸螃蟹到黑龙潭

(衙皂白)走!

问解差里洛阳还有多远

(衙皂白)二十里!

(苍娃白)哎呀我的妈呀!

顷刻间我就进鬼门关

我实在不愿再往前赶

能耽误一天我多活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