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有幸被抽去做中学教师资格证认证面试官。进行了两天紧张的面试工作,边面试边感慨:我们的语文教学该到了反思的时候了。到底我们的语文教学如何抓?如何培养人的语文能力?应该明白,语文是语言和文字,是语言逻辑和思维表达。首先语文是工具性的,再之,语文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严谨性能力、分析能力、解读文字能力、审美能力、表达得体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而我们目前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语文能力是什么?看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后,让人大跌眼镜,让人有一种想骂娘的冲动。

如何看待语文教育的现状(我们的语文教育真的应该到了反思一下的时候了)(1)

凡是参加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的考生,都是大学本科毕业,至少也是大三的学生,然而,在面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相当严重,不禁要问:这是大学生吗?这是汉语语言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吗?

其大部分考生暴露出的问题是:

一.文字的书写极为不规范,字非常丑,连横、撇、竖、捺、弯钩都写不好,写出的字难看得不叫字,叫“丑陋”,也许是“以丑为美”。

二.错别字层出不穷。比如《滕王阁序》中的“滕”写成“腾”,“真”里的三横写为两横,而考生手上有抽到的讲课文章,照着抄写题目都抄错。板书十几个字,就能写错三四个字,而且这些字,是试讲文中的原字词,只是挪列到黑板上居然出现错误。也许有人说北大博士生导师112个字都有十几个错别字,而我们只是考中学教师资格证!北大博士生导师不能代表语文!

三.最基本的语法都不知道。比如《别了,大不列颠尼亚》,问考生这题目是什么句式?考生不知道,幸有一考生说是倒装句,接着问是什么倒装?不知道。在文中抽出一个简单的单句,让找出“主语、谓语、定语、宾语”,考生居然不会。

三.一些最基本的语文常识都没有,比如一些考生,你问他(她)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问他新闻的要素是什么?通常刻画人物的方法有哪些?问巜祝福》中的“我”是不是鲁迅本人?判断诗歌是不是绝句的标准是什么?一问三不知。

四.试讲的要求在试讲文的上面已经给考生打印的明明白白,考官也给提示的清清楚楚,而考生讲课时却根本不按要求讲,完全是“南辕北辙,随心所欲”。开始提问,考官将抽取的题念了,需要考生回答的,一些考生要么是东拉西扯不知所云,要么是问东答西。总之属于“读不懂题干,答非所问”。如果这样的人,真的当了语文教师,怎么培养学生?怎么去贯彻落实上级的要求,考纲的要求?这样的语文教师培养的都是一些南辕北辙缘木求鱼的人,因为他(她)本人都是这样的人!

五.看不懂诗、词、文的意思,可以用只会认得到字来形容。因为读不懂诗、词、文,自然讲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其对文字的理解力、领悟能力在哪里?连文字都理解不了,怎么讲课?将来纵使搬参考资料上的挪到课堂上讲,效果怎么样?老师都读不懂原文的意思,怎么给学生能讲清楚原文的意思?再说,考生所抽取的试讲文章,全都是中学教材里的经典文章片段(或者经典诗词),中学时都学过的,又到大学几年,为什么还一点不懂?

六.语言表达上问题多多。有的语无伦次,词不达意,语言不清晰,逻辑混乱,没有重点。回答问题,其实就是小作文,已经是大学生了,而5分钟的回答都乱七八糟,不禁让人要问:几年大学,是怎么读的?语言逻辑是怎么训练的?

如何看待语文教育的现状(我们的语文教育真的应该到了反思一下的时候了)(2)

既然是汉语语言文学专业,既然是想当中学语文老师,那么,首先要明白语文老师必须具备的素养,第一大素养,即工具性(基础性的东西),必须落实到文字的书写上来,书写的正确、美观上来,必须落实到字、词、句、篇中来,落实到语文的常识上来,落实到听说读写上来,一句话,落实到语文的基本功上来,务实而不虚无缥缈;第二,必须明白问什么答什么,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坚持训练自己在语言上“表达得体、连贯、清晰明了、简明扼要”;第三,必须落实到挖掘文本、剖析文本、提取文本精华等的能力上来;第四,落实到语文的审美能力,解构能力上来。第五,学语文,最终要落实到能力上来,学以致用上来,精神塑造人的方面来。第六,学语文,必须明白掌握语言文字的美,并能用这种美去滋润学生。抓不住这些,我们的汉语语言文学专业,就不叫专业,就只能叫虚无缥缈百无一用浪费人的时间与精力的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