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都想帮助宝宝提升宝宝免疫力,使宝宝远离疾病困扰。那么,免疫力到底是什么?要怎样做,才能提高宝宝免疫力呢?

用什么方法来提高宝宝的免疫力(12个方法增强宝宝免疫力)(1)

什么是免疫力?

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一种防御机制,免疫力可以帮助人体识别和消灭外来侵入的任何外来异物(病毒、细菌等);

免疫力可以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的自身细胞;免疫力还具有识别和处理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

现代医学科学发现,免疫是一个与衰老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免疫功能减退是衰老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免疫力低下分三种情况

1、先天性免疫低下,医学上也称为免疫缺陷,是由于组成免疫系统的某种或多种组分由于基因突 变等因素而丧失了原有的功能,发生免疫低下,病情较严重。这类疾病在免疫低下的孩子中比例较少,一般得病较重,持续时间也较长。

2、后天继发性免疫低下,顾名思义是由于其他某些因素引起的免疫低下,这类疾病经过去除引起免疫低下的病因后,免疫功能往往都可以恢复。引起后天继发性免疫低下的原因常见于感染、药物、营养不良和其他疾病。

3、生理性免疫低下,实际上是人体生存的一个过程,不属于病态。类似于人类的智力发育,谁也不会或不应该要求孩子具有与成人相同的智力。同样,我们也不能指望年幼的孩子具有和大人一样的免疫力。

前两种属于病态,需要治疗。生理性免疫低下一般不需要治疗,主要通过调整饮食、睡眠、运动等生活细节来获得提高。

增强宝宝免疫力的方法?

1、母乳喂养

出生前宝宝可以通过胎盘接收抗体获得免疫力。出生后,母乳中富含增强免疫的抗体成分可保护宝宝,直到他建立自己的免疫系统。

母乳中含有一种免疫球蛋白A,有了它,过敏原和细菌就不能轻易地穿过去。母乳中还含有一种表皮生长素,它能促进宝宝肠道内壁细胞的生长,还能促进其他表皮细胞的生长,例如皮肤细胞。母乳喂养可以保护宝宝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耳部不受感染,这种保护甚至可以延续到母乳喂养结束后多年。

2、营养的食物

食物中特定的营养物质对支持宝宝的免疫系统起着关键作用。选择什么样的食物取决于宝宝所处的阶段:初生几个月,母乳和是最好的营养食品(没办法母乳喂养配方奶是最好的选择);4到6个月进入辅食阶段,母乳(或配方奶)和辅食就是并行的最佳食品;在一岁之后,婴儿的固体食物应该是此时最合适的选择。

3、运动和锻炼

运动和锻炼是增强宝宝免疫力的良好途径,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宝宝,不论在什么季节,都应该鼓励孩子多参加运动,增强体质。另外,活动身体可以加快宝宝体内循环,增强宝宝胃口,并有助于他们休息。淋巴拥有很多抗感染细胞,而运动可以促进淋巴在宝宝体内的循环。

4、休息和放松

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可以使身体迅速恢复。尤其是在宝宝疲劳和疾病前后,休息和放松更是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建议:妈妈应帮助宝宝在活动和休息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确保宝宝每天都有一定的休息时间,这包括有规律的睡眠时间和其他休息时间(比如讲故事时间)。

身体的恢复过程是在休息时进行的。相反,持续不断的活动使你的宝宝紧张劳累,这会影响到他们的免疫系统。

5、每天日光浴

我们都知道过多的日照对婴儿的皮肤有害,但适当的自然光照可以保证宝宝的免疫系统正常工作。

每天带你的宝宝到户外接受一些自然光照,这将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尤其是对新生的宝宝来说,在冬天里,保持每天的日晒可以有效地防止佝偻病。

如果裸露小屁股在阳光下,还可以很好地防止尿布疹的发生。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在冬天带新生宝宝晒太阳,最好不要隔玻璃窗晒,因为紫外线无法穿透玻璃照射到宝宝皮肤上,从而达不到防止佝偻病的效果。

把皮肤适当地暴露在自然光下有助于刺激宝宝身体内的T细胞,它们是宝宝体内对抗感染的关键卫士。

6、不要害怕病菌

有时候,轻微病菌的感染,比如:感冒、发烧等疾病,还有另外一项功能助宝宝完善免疫力。因此,当宝宝发烧、感冒,妈妈不必要太紧张,做好护理工作即可。

专家建议:宝宝的免疫系统在他出生最初几个月还不成熟,所以这期间应使他远离感冒人群。但是,当宝宝稍微长大些,妈妈不要怕感染病菌而一直避免带宝宝到公共场所。

当免疫系统遇到威胁比如感染病毒时,就会产生消灭病毒的抗体。尽管你的宝宝会有一些生病的症状,但产生抗体的过程会有助于自然免疫力的发展。

7、规律的作息、足够优质的睡眠

睡眠不良会让体内负责对付病毒和肿瘤的T细胞数目减少,生病的机率随之增加。因此,从宝宝出生开始,每天记录下他喝奶、睡觉的时间,耐心帮助宝宝建立生活规律,等孩子大一些后,也尽量保证每天作息有规律。

8、减糖

有些专家认为摄取糖分过高的饮食,会干扰白血球的免疫功能。

9、补充必需脂肪酸EFAs

EFAs能提供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决定细胞膜的流动和弹性,对免疫细胞非常重要。人体无法自行合成EFAs,只能从天然食物包括海鲜、蔬果等摄取,如鲑鱼、鲱鱼、沙丁鱼等深海鱼;胡桃、杏仁等坚果;亚麻仁油、葵花油、红花籽油内也含有EFAs,但要注意,某些油如亚麻仁油需避免高温油炸,最好直接加在烹煮好的食物上。

10、多吃蔬果

柑橘类水果富含维生素C,能增加噬菌细胞的数量;强化天生杀手细胞活力;建立和维护粘膜、胶原组织,以帮助伤口痊愈。

胡萝卜及其它深橘色蔬果如芒果、甘薯等富含β胡萝卜素,可以在人体内转换成维生素A。维生素A能维持上皮细胞及粘膜组织健全,减轻感染;提高抗体反应,促进白血球生成;并参与补捉破坏细胞的自由基。

其它可以滋养免疫系统的蔬果还包括蕃茄、十字花科蔬菜、大蒜、香菇等。

11、减少污染是提高免疫力的保证

加拿大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68%的疾病与室内污染有关,80-90%的癌症起因与居住环境和生活习惯有关。这些污染物包括进入室内的大气污染物、人体自身新陈代谢及各种生活废弃物的挥发成分;来自建材装饰材料如甲醛、氨、苯、臭氧和放射性物质氡等;日常生活用品如化妆品、杀虫剂、喷香剂、清洁剂等。

12、注射疫苗

疫苗使宝宝的体内产生抗体,这些抗体可以对抗特定的传染病毒,或使它们的危险性降低至最小。因此,妈妈们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带宝宝到所属地段医院或保健所注射各种疫苗。

在此,要提醒妈妈的是,你应当为宝宝保留每次记性疫苗注射的记录,以备宝宝进入幼儿园后,把记录交由幼儿园保健医生管理,作为宝宝在幼儿园期间进行统一疫苗注射时的备注。

疫苗不仅可以降低体内病毒的危险性,而且可以使一定的人口产生免疫群,如果大部分人都有了免疫力,疾病就很难传播了。

6种行为打击宝宝免疫力,请避免!

1、滥用抗生素

不该使用抗生素时使用、选择抗生素种类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不正确,都属于滥用抗生素。

滥用抗生素首先会杀灭体内的有益菌,这些有益菌的存在能抑制致病菌的繁殖,从而起到防病作用。如果有益菌被大量杀灭,身体的防御功能就会下降。

免疫力是人体在与疾病斗争中锻炼和提高的,滥用抗生素就等于剥夺了提高免疫力的机会;同时,致病菌却得到了锻炼,导致细菌耐药,最终陷入抗生素越用越多、越用越高级的恶性循环中。

2、过于干净

讲究卫生是必要的,但要把握好度,不必过于干净,否则宝宝接触微生物的机会太少了,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宝宝反而容易生病。家里的环境只需要干净,不必做到一尘不染,更不用样样物品消毒。

宝宝适当接触泥土、灰尘并不是坏事,妈妈只要保证宝宝玩过泥巴后好好洗手,不用小脏手抓东西吃就可以了。抚摸身体健康的宠物、和宠物一起玩耍对宝宝来说都没问题,妈妈不用禁止,但要注意提醒宝宝不要亲吻宠物。

3、睡眠不良

睡眠是最好的休息方式,也是保持正常免疫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科学研究证实,睡眠不好的宝宝更容易生病;生病后求助于睡眠可以促进身体的恢复。

宝宝的睡眠时间需要有保证,虽然每个宝宝的睡眠时间长短会有不同,但大多数都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新生宝宝每天大约睡16-20小时;1-3个月宝宝每天16小时左右;4-12个月宝宝14-15小时;1-3岁宝宝12-13小时。

睡眠质量很重要,给宝宝创造一个有助于睡眠的环境;尽量少打搅睡眠中的宝宝;患有影响睡眠的疾病要尽早治疗。帮助宝宝养成规律睡眠的好习惯,即使在节假日里也应尽量保持这种习惯,不要让宝宝熬夜。

4、运动不足或过度

适当运动能提高宝宝体内免疫细胞的活力,让宝宝少生病。但是,运动过度却对身体有害,使具有杀伤病原体的白细胞的寿命缩短,造成免疫力下降。

宝宝的运动要根据年龄不同灵活安排。不会走路的小宝宝可以通过挥舞手臂、蹬腿、抬头、翻身、爬等方式锻炼身体。会走、会跑的大宝宝运动项目就更多了,妈妈可以按照宝宝的兴趣带着他在玩儿中锻炼。

应该每天安排一定的运动量,天气好时最好去户外运动。运动后如果宝宝精神状态好,吃饭、睡觉都很正常,说明运动量合适;如果宝宝非常疲惫,没精神,食欲、睡眠不好,说明运动量过大。有时宝宝玩儿疯了会不知道累,而身体可能已经吃不消了,此时妈妈要提醒宝宝休息一会儿,喝点儿水、吃点儿东西。

5、营养不足

人体的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组成的,宝宝免疫系统的形成需要营养物质做基础,营养不足势必导致免疫力低下,免疫功能降低。

母乳是6个月以下宝宝的最佳食品,其中含有各种宝宝需要的营养素和多种免疫细胞和抗体,帮助宝宝免受疾病的侵袭。因此,纯母乳喂养应该满6个月。此后虽然添加了辅食,但仍应坚持母乳喂养至少到宝宝1岁。对于添加了辅食的宝宝,最重要的是均衡营养,食物要多样化,防止养成挑食、偏食的坏习惯。

6、情绪紧张压力大

免疫力与人的情绪关系密切,紧张、焦虑、失落等消极情绪会导致宝宝的免疫力下降,而快乐、愉悦、放松的情绪可以让免疫力保持最佳状态。

宝宝感知家人情绪变化的能力可能超过父母的想象,家庭和睦、被爱包围的宝宝情绪会很稳定,健康状况往往很好;反之,如果家人之间关系紧张,宝宝也会常常焦虑不安,容易生病。

在成长的过程中,让宝宝开心、快乐是最重要的,不要给他太多的压力。

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尊重原创者版权,除我们确实无法确认作者外,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