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世界“雷声”最大的地方当属乌克兰。俄、乌双方在边境大军云集,双方刚刚有过交手的痕迹,却已经有人在讨论和谈的事情了。有些人看了很紧张,俄罗斯会不会打进乌克兰呢?美国会不会带着北约的小弟们与俄罗斯直接开战呢?

美国帮助乌克兰扭转战争局势(乌克兰成了试验场)(1)

其实换个角度来看,这场迫在眉睫的战争其实更像是美、俄新型战略的演练。在现代局势下,如何在新版冷战模式中操作,这才是两个大国所关心的问题。

一、灰色地带

最近,美国特种部队司令部专门提出了一个军事名词:灰色地带。所谓“灰色”非常好理解,就是我们国人意识中非白非黑的交界地带,代表着一些不能拿到台面说的规则。不过“灰色”放到军事领域就不能这样讲了。美国将军事上的“灰色”定义为二次元性质的非对称战争。

二次元对于很多传统读者来说并不陌生,但非常模糊。二次元最初指画在纸上的二维图形,引申为主流文化派生出的次元文化体系。灰色地带也是这样理解,在传统战争与和平之间的冲突,发生的标准远低于常规战争,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甚至国家内部之间出现的竞争性互动等等,都包含在内。

美国帮助乌克兰扭转战争局势(乌克兰成了试验场)(2)

说白了就是非对称性,不过这种差距并不仅限于拿着枪对射、拿着炮对轰,还有网络上的交锋,比如网络攻击、网络宣传。这些不是简单的非传统斗争,还包含法规中的模糊和行为方式的渐进。翻译成正常人语言就是:这种“无形”斗争利用国际法规的空子不断变换形式,让你恼之无用、禁之不竭。

二、美国人的应对

美军对于“灰色地带”的理解已经上升到了战争层面,明确为一体化混合战争。

美国帮助乌克兰扭转战争局势(乌克兰成了试验场)(3)

战争主体是军队,但不限于军事,外交、金融甚至科技部门都牵涉在内。在军队介入之前,美式价值观的传播就要通过网络、电视媒体等在敌区开始工作。上段话可以作为要考试的重点内容。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突然漫天出现美式价值观的宣传,引导群众对当地政权产生不满,基本上就是美国“灰色地带战争”的前菜,意味着战争已经开始打响了。

一般来说,只有示威游行、激烈的抗议冲突才会吸引世界各地的镜头,认为这里要出现动乱。往往很容易让人忽略的是,早在几个月前,甚至几年前,就已经出现对西方式的民主进行美化、宣传的现象。有人说这是颜色革命。之前这叫颜色革命,但自从美国特种部队司令部正式颁布白皮书之后,这就可以理解为战争。起码对于美国人来讲,这是非传统手段的军事进攻。

美国帮助乌克兰扭转战争局势(乌克兰成了试验场)(4)

除了策略上,还有人才培养和经费投入。美军要求政府从各职能部门抽调人员进行联合训练,从顶层的角度塑造一支横跨多领域的“作战部队”。一旦这支部队开始运转,从网络、媒体的宣传层面,股市、外汇的金融领域,甚至国际上常用的社交软件都能实施多维度打击。当一个国家自己人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的时候,外部的军事手段往往只是辅助。

这也叫杀人诛心,亦或者是上兵伐谋,其下攻城。

这样一支多领域作战的“部队”,从组建、训练,到实际应用,自然少不了资金的支持。美军保证以维护长远战略利益的角度出发,区别于购买武器装备,专门拨出一笔资金用于运转。除了军方与政府的协作,军种内部之间的组合之外,还有美国盟友之间的聚合。

美国帮助乌克兰扭转战争局势(乌克兰成了试验场)(5)

因为美国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主战场一定发生在美国盟友的家门口附近。所以美国虽然是主导者,但主要参与者还是需要盟友们的配合。

三、实战范例

灰色地带的战争,亦或者说之前的颜色革命,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利比亚战争。这场战争让利比亚国内天翻地覆,但美国全程都好似在隔岸观火。但明白人都知道,战争起因便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进行的策划。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美国竟然与一直以来不死不休的基地组织形成了合作。

利比亚事件的第一层内幕便是逊尼派的激进组织推翻了一直为难自己的卡扎菲政权。整个过程中,美、英的情报组织提供了大量的金钱和建议。

美国帮助乌克兰扭转战争局势(乌克兰成了试验场)(6)

有人看了很疑惑,美国和基地组织是什么时候成为哥俩的呢?有些明白人说,这是某些国家从中进行了斡旋。否则双方很难保证在同一间屋内不拔枪互射。但深层次,也就是第二层内幕是美国需要这么做。他们的战略需要与极端组织缓和关系,继而驾驭他们,引导他们帮助自己办事。否则靠谁的面子也无法左右美国人的战略。

这也是为什么,卡扎菲被推翻后,利比亚竟然升起了基地组织的旗帜。还有后来的“班加西事件”,堂堂美国大使被杀,美国竟然罕见地保持了克制。还有后来的马里战争。全过程都是法国在参与,美国表态害怕法国在非洲的军事行动影响到自己在中东的战局。但他一边说着,却一边为法国提供战争后勤保障。

美国帮助乌克兰扭转战争局势(乌克兰成了试验场)(7)

马里战争起因是当地政府请求法国出兵镇压反政府武装。法国以罕见的快速度介入到马里的局势。但战争结束后多年,法国却在一些采访中露了底:为了打好马里战争,法国之前已经准备了3年。

请问谁能在3年前未卜先知?即使法国保持了战争警觉,那么碍美国什么事?但马里战争之后,该国很多矿产,比如铀矿、金矿等合作方都变成了美国公司。

如果说利比亚是颜色革命,那么马里呢?两场战争中,美国都不是前台的主要参与者,但后来收获的利益却不低。

四、剑拔弩张

美国在颁布《“灰色地带”白皮书》的同时,解释到这是学习俄罗斯的做法。后者在克里米亚的冲突中就是采用了“灰色地带”的战争方式。

美国帮助乌克兰扭转战争局势(乌克兰成了试验场)(8)

通过网络宣传、网络攻击、情报人员渗透、空中力量迅速介入等方式,以西方国家难以想象的速度获得了胜利。全部过程根本不能用传统战争的角度思考,因此也可以理解为是俄版的“灰色地带”战争。

归根结底,美国是在冷战结束后继续用冷战的思维做事情。他们通过自己的霸权主义对全球进行胁迫,发现传统战争方式收效甚微后,便转换了一种成本更低、隐蔽性更高的方式。

而乌克兰正好是白皮书颁布之后的试验场,同时俄罗斯也不甘示弱,双方在俄、乌边境持续斗法,但地面战争真的会大规模爆发吗?笔者认为未必。不过围绕着“灰色地带战争”所耗费的财力、物力、人力恐怕也是个天文数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