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是中国古代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帝王之一。他出身寒门,一度过着游手好闲的“无赖”生活,却一步步打败诸强敌,开创西汉王朝,最终成为“封建皇帝中最厉害的一个”(毛泽东语)。

围绕着刘邦的史料、轶闻很多,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荀悦的《汉纪》等史书,到近些年陆续出土的云梦秦简、居延汉简、尹湾汉简等文物,人们看到关于刘邦的信息越来越多,但刘邦身上的谜团、争议等并未因此减少:刘邦究竟出生于哪年?参加吕太公寿宴时的“贺万钱而娶吕雉事件”,是事先早有预谋,还是吕太公慧眼识人?刘邦与项羽的决战地点,到底是在陈下还是垓下……

刘邦的励志人生(提三尺之剑而坐天下)(1)

日本著名历史学者佐竹靖彦的新作《刘邦》,试图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为这些谜团寻找最接近历史真相的答案,走近不同时期刘邦的真实人生,重现秦末汉初的历史风云变幻

在佐竹靖彦的笔下,既有以人性角度出发,对刘邦,及其对手项羽、麾下谋士良将张良、韩信等人物的心理分析,对秦末乡里社会、任侠群体的描摹,也有从宏观视角,对泗水系水乡山泽地带的地缘政治、秦末的官场生态,以及各军事集团的生动解读,许多观点相当新颖,且具有启发性。

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这本《刘邦》以时间脉络为主线,将刘邦从出生到赢得楚汉争霸的人生历程做了细致梳理。在佐竹靖彦的笔下,我们不难发现,这位“起于闾巷之间,奋剑而取天下”的帝王之所以能成功逆袭,有秦末乱世的特殊时代背景加持,更多的还有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权谋之道。

刘邦的励志人生(提三尺之剑而坐天下)(2)

01 龟背龙股,天子之气:以玄幻开启的不凡人生

在史书中,古代帝王的诞生总是伴随着各种“异象”。

《明史》里写朱元璋出生时,满室红光,周围的邻居都以为是他家的房子着了火,纷纷过来救火。《宋史》里讲到宋太祖赵匡胤出生时的景象,同样是异香萦绕、体有金色、三日不散。

这些传说往往听起来十分玄乎,但也不太经得起推敲,就像赵匡胤的“体有金色”,很可能是现代医学中常见的新生儿黄疸,只是编纂史书者把这些当成了“帝王之兆”,写进了史书之中,是将帝王“神格化”流程的一部分。

刘邦作为西汉开国皇帝,他在史书中的形象同样充满了玄幻色彩。在《史记》中,他“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生就高鼻梁、美髯飘飘的帝王相,而且身上有72颗黑痣,据说这是他身为赤帝之子的标志。《河图》中的刘邦是“口角戴胜,斗胸、龟背、龙股”,从头到脚都散发着与众不同的高贵气质。

刘邦的励志人生(提三尺之剑而坐天下)(3)

当时,看出刘邦有“天子之气”的人也有不少。刘邦年轻时,经常带着一群兄弟到小酒馆中饮酒作乐,其中一家的老板娘武负(又称许负)善于相面,她曾对众人说,有一次在刘邦烂醉如泥时,亲眼看到他的身上有一条巨龙盘旋,因此断定他绝非凡夫俗子。因为她颇具前瞻性的预判,在刘邦发迹后,武负的声名远播,还被封为鸣雌亭候。

项羽身边的谋臣范增,在鸿门宴之前,曾极力劝说项羽除掉刘邦以绝后患,因为他先前悄悄派人观察刘邦的“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是典型的天子之气。如果项羽心怀妇人之仁,未能一举趁此良机剿灭刘邦,未来形势会更加棘手。可惜的是,项羽并未采纳亚父的肺腑之言,最终导致了自己的覆灭悲剧。

刘邦的励志人生(提三尺之剑而坐天下)(4)

虽说史书、时人对刘邦的相貌有如此高的评价,但在早年生活中,并非所有人都对他另眼相看。他的长嫂就曾因为他总是不务正业、到处蹭饭的行为十分鄙夷,还用刮锅底的方式下“逐客令”,让刘邦对她记恨半生。

02 祭祀蚩尤,怀王之约:称霸之路上的大义名分

关于刘邦的“传奇出身”,史学家徐经对此多有诟病,他说:“自古帝王受命而起,必征引符瑞以表其灵异,而谶纬之说,由此兴焉。余谓此皆太史公不能裁之以义,而荒诞不经,遂有以致之。”

翻译过来就是,司马迁不加辨别地接受了民间流传的刘邦故事,还写进了史书里,给后世帝王用祥瑞、谶纬之说,证明自己的权力正统性开了个坏头,实在是糟糕透顶。

虽说褒贬不一,在今天看来还有几分荒诞不经、缺乏科学依据,但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代社会,这些故事具有广阔的生存与传播土壤,毕竟它们天然符合人类的“猎奇本性”和“慕强本能”。就像毛姆曾经说的:

“人类天生具有制造神话的特性,对于那些出类拔萃的人物,人们对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奇闻逸事往往好奇心极强,编造出一个个传奇故事,然后对此深信不疑,达到近乎狂热的地步。”

从本质上来说,刘邦及其追随者对所谓的天子之气、相貌如龙等大加宣传,其目的就是人为“造神”,以稳固其统治地位,是站上权力金字塔顶端所必须的“大义名分”的一部分。事实上,从沛县起兵、入主关中到楚汉争雄的整个过程中,刘邦都在巧妙地利用各种“大义名分”,为自己拉拢更多的支持者。

刘邦的第一个有力工具是自己的“楚人身份”。秦末暴政肆虐,人们对秦统治的反感程度日增,这时复兴六国的思潮暗涌,陈涉吴广起义就打着建立“张楚国”的旗号,项梁起兵时拥立楚怀王为傀儡。刘邦一向以楚人自居,着楚式短衣,会说楚地之语,这一做法对具有楚文化背景的沛县及周边地区的人们很有吸引力,因此也更容易接纳从芒砀山泽入城的刘邦军事集团。

为了增强沛县百姓的凝聚力,刘邦在出征前还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祭祀蚩尤仪式”祭蚩尤于沛庭,而衅鼓,旗帜皆赤

在南方农耕民族,蚩尤是人们顶礼膜拜的重要神明,他能够操雾唤雨,还颇具反叛精神、战斗力卓群。刘邦借助楚人的蚩尤崇拜心理,既表达了对家乡的挚爱之情,也将自己的军队与“蚩尤之兵”相提并论,成为抗击秦暴政的正义化身。

刘邦的励志人生(提三尺之剑而坐天下)(5)

在楚人身份、出身轶事之外,刘邦还善于利用各种冠冕堂皇的名头,布下一张“大义之网”,为自己统治天下的主张做背书。

在刘邦实力远弱于项羽之时,楚怀王许过一个“画饼充饥”式的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虽然项梁、项羽在扶持楚怀王、与秦军作战中功劳更大,但首先进入咸阳的却是刘邦。因此,从名义上来说,刘邦更有资格成为关中王,是对抗暴秦的直接功臣,而且他与咸阳百姓的“约法三章”,“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等举动,更是一举赢得了秦地的民心。这在社会动荡的时代,无形中赢得了一定的优势地位。

相比之下,项羽自立西楚霸王,尊怀王为义帝、分封诸侯王等与“大义”背离的举动,显然就更容易引发争议与不满。

刘邦的励志人生(提三尺之剑而坐天下)(6)

即使到了陈下决战之时,项羽拿“烹尔父”为要挟时,刘邦依然不紧不慢地拿出“怀王之约时,两人约为兄弟”之事,还要求分一杯羹,让项羽瞬间失去了烹杀刘太公的权利。

在楚汉双方对峙的紧要关头,刘邦站上城墙,细数项羽的“十大罪状”,除了背弃怀王之约这一屡试不爽的法宝,还有“阴弑义帝”“烧秦宫室”“冷落战国王族子孙”等大逆无道之罪,占尽了舆论先机。

03 踞床洗足,慢而侮人:令众狂生俯首的心理战

大义名分,固然是成就刘邦传奇人生的重要因素,但能够从秦末官僚体系中的小小泗水亭长,一跃成为西汉王朝的缔造者,刘邦独特的行事风格、能够迅速掌控人心的“心理战术”同样不容小觑。

刘邦的励志人生(提三尺之剑而坐天下)(7)

青年时与刘邦以兄弟相称的王陵,对刘邦的评价是:“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

前半句乍听起来似乎有些自相矛盾,明明性情傲慢,常常侮辱人,却比“仁而爱人”的项羽更能凝聚人心。王陵认为这是由于刘邦慷慨大方,对下属赏罚分明,能够同甘共苦所致。但在史学家佐竹靖彦看来,“慢而侮人”恰恰是刘邦的特别之处。

通常来说,成大事者,不能仅靠一个人的力量,而是要学会“借势”,招拢天下人才为我所用。因此,在历朝历代的史书中,求贤若渴的故事层出不穷,“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即是其一。然而,到了刘邦这里,画风变得有点不太一样了。

刘邦的励志人生(提三尺之剑而坐天下)(8)

原本是项羽麾下大将的淮南王黥布,在随何等人的游说下,投靠了刘邦阵营,但他第一次见到刘邦的场景着实有些尴尬:刘邦大喇喇地坐在床榻边上,张着双腿,让侍女给他洗脚。在秦汉时期,这种“踞床洗”的姿态不仅十分失礼,还有几分羞辱对方的意味。

曾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猛将,如今遭此对待,黥布自然是怨言满腹,但是当侍从把他引入准备好的馆舍时,他的情绪来了个180度大转变:帐御饮食从官如汉王居,布又大喜过望。

后来,陈留县高阳乡的郦食其加入刘邦集团时,同样遇到了“踞床洗”的“优待”。面对郦食其“您是要助秦灭诸侯,还是要率诸侯灭秦”的尖锐问题,刘邦怒而斥其为奴才相的儒生。不过,在听到郦食其不卑不亢、条理分明的谋略规划后,刘邦马上以礼待之,不仅停止洗脚,还恭敬地将郦食其奉为座上宾。

在对待黥布、郦食其的方式上,刘邦的做法如出一辙,先用贬抑之法、倨傲态度将对方的期望值降到最低,再来个收买人心的“胡萝卜”,一来二去之间,既让对方明了自己所处的相对弱势位置,又以高规格的礼遇让他们死心塌地为我所用。不得不说,刘邦的这一“心理战术”着实高妙。

其后刘邦在攻打齐国时,派郦食其前往临淄与齐王田广假意和谈,在田广得知刘邦仍然举兵攻齐时,曾试图让郦食其前去说服刘邦退兵,但郦食其断然拒绝,最后被田广所烹杀。郦食其用自己的性命,报答了刘邦的知遇之恩。

事实上,“慢而侮人”不只是刘邦掌控人心的特殊方式,在与下属相处过程中,“轻士善骂”也是他的一大“嗜好”。

在视声名如性命的时代,刘邦善骂却能尽揽英才,其原因有二:一是刘邦集团中有不少任侠出身者,刘邦看似粗野无礼的做法实则构筑了一种独特的礼仪体系,并得到了上下的认同。二是刘邦在“骂”之余,依然能够豁达开朗地对待下属,对好的建议从善如流,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他“揽英豪而驱御之”的秘诀。就像日本学者贝塚所总结的:

“这种骂人行为是他情感的自然流露,如实地暴露出他人性中最朴的东西,是对人不含任何芥蒂的结果。等暴风雨过后,他不对挨骂者有任何成见或恶言。”

04 结语:刘邦的权谋人生,是时代使然,更有人格加持

英国著名史学家约瑟夫·汤因比对刘邦评价很高,他说:

“人类历史上最有远见、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位政治人物,一位是开创罗马帝国的恺撒,另一位便是创建大汉文明的汉太祖刘邦。恺撒未能目睹罗马帝国的建立以及文明的兴起,便不幸遇刺身亡,而刘邦却亲手缔造了一个昌盛的时期,并以其极富远见的领导才能,为人类历史开创了新纪元!”

刘邦的励志人生(提三尺之剑而坐天下)(9)

刘邦以一介布衣,提三尺之剑而成为天下之主,其中有许多偶然性的因素,如生逢秦末的动荡乱世,张良萧何等人的慧眼识人等,但他卓越的眼光、广泛建立人际关系网的能力、以及对人性的透彻把握等,也在无形之中为他登上权力之巅铺平了道路,他的成功,大概也是对“天时地利人和”的最佳诠释。

对于今人来说,通过《刘邦》一书,走近形势瞬息万变的秦汉时代,看秦始皇、项羽、刘邦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历史大剧,以及刘邦在嬉笑怒骂之间,成为一代英雄人物的传奇人生,也可以从中窥见个人与时代、性格与命运等诸多命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