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上中学的时候,学到《孔雀东南飞》一诗,非常有才的语文老师突然问了我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孔雀东南飞不说孔雀西北飞呢?这一下,同学们都愣住了。是啊,为什么要说孔雀东南飞而不是西北飞呢?这么多的方向,孔雀是瞎蒙的吧,或许就是那么一飞。一会儿,老师略带得意地自问自答:古诗云,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孔雀向西北飞飞不过去,所以只能往东南飞了!我们恍然大悟,一下子对老师更加拜服了!

古诗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竟是因为西北有高楼)(1)

后来读书多了,知道了两汉时期确有这么一首诗叫《西北有高楼》,入选《古诗十九首》,作者就是那个叫“无名氏”的大作家,各朝各代都有,两汉以前居多。诗是这样写的: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看来老师果然没有骗人。

再后来,读到一则故事。1935年,在巴黎大学的博士论文答辩会上,主考人向陆佩如先生提出了一个怪问题:“《孔雀东南飞》这首古诗里,作者为什么不说‘孔雀西北飞’呢?”问题一提出,答辩会场上顿时有些动静,旋即又都静了下来,一齐把目光投向了陆先生。陆佩如心想:作为艺术描写,说孔雀东南飞,西北飞,都是可以的。但如果这样认真地照直说,会使主考官受窘,认为自己所提的问题近于无知和荒唐。于是,他灵机一动,做了一个奇怪的回答:“西北有高楼。”满座的老师放声大笑,连连称赞。看来老师也是早就知道这个故事了吧!

古诗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竟是因为西北有高楼)(2)

既然西北有高楼,那就只能孔雀东南飞了!但这也太遥远了吧?西北有多大的高楼,能挡住一只小孔雀的去路呢?如果想要西北飞,可以绕过去吧?超级疑惑中。

其实,从古至今,有这个疑问的大有人在,学术界和教育界有不少人在关注并做了研究呢。整理了一下,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1.暗示剧情说。据考证,《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和刘兰芝二人的故事发生在今天安徽省怀宁县的小市镇。小市镇古名小吏港,又名焦吏港。旧志载“以汉庐江郡小吏焦仲卿而得名”。焦家位于小市镇西北梅城镇(今潜山县政府所在地)的焦家畈,刘家则在小市镇东半里处的刘家山。两家隔皖水相望,相距十多里。从地理位置看,刘家正位于焦家的东南方。原来诗歌开头的两句起兴不是偶然的。它隐喻着刘兰芝被遣回家。刘兰芝投水自尽后,焦仲卿也“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追随爱人的魂魄去了。当地至今还在纪念两人的遗世,提醒世人。戒之慎勿忘”。这样看来,刘兰芝这只美丽的“孔雀”确实是东南飞了。

古诗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竟是因为西北有高楼)(3)

2.隐喻死亡说。有人研究反映同时代语言特点的文学著作《玉台新咏》,发现一个带规律性的现象:在汉魏两晋时代,“东南”象征鄙野之处,隐喻其处境之凄惶;丽“西北”则象征贵雅之地,隐指美好事物。3.敬畏死亡说。和上一种说法有共通之处,古人有对于“东”的敬畏与膜拜。道家传说,东华为男仙所居,领以东王公;西华为女仙所居,领以西王母。汉代又有“生人属西长安,死人属东太山”之说。东方茫茫大海让人心生畏惧,滚滚长江东逝水,东逐渐成为死亡的方向代指。

古诗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竟是因为西北有高楼)(4)

4.象征涅槃说。在讲阴阳对立的神话思维中,西北应是天界所在,众所周知的仙界神山就位于此。与此对立的另一方,便是一个幽冥世界。孔雀向作为死亡的下界东南飞去,实际蕴含着一个死亡的主题。但是,在原始思维中,一物的死亡,也包含着他重生的希冀。正像在道教神话思维逻辑中,作为掌管生命大权的东岳大帝,也是鬼魂世界的最高统治者。现在人们常说日出东方,但汉人说过,“日出东南隅”每天太阳的重新升起,实际上可以说是他的新生。古人认为,孔雀是阳鸟,那么它便与太阳有了象征类同。东南之行,既是它的死亡,也孕育着它的再生,就如同刘焦变鸳鸯一样。

古诗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竟是因为西北有高楼)(5)

看来,古人的写法还是有隐含的依据的。那么,朋友们认为哪一个理由更让人信服呢?反正我是相信“西北有高楼”了。

参考借鉴:

杨书松《孔雀为什么“东南飞”——兼谈比兴》

左言洪《"孔雀"为何"东南飞"》

许保刚《孔雀东南飞》浅析

崔庆莉《孔雀为何"东南飞"--论"东"的传统文化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