龌龊和下流(风流与下流)(1)

先说一个老生常谈的典故,即辜鸿铭的茶壶茶杯理论。民国时期,据说有一次,一个贵妇人在宴会上问辜鸿铭:“辜先生,您曾为中国的纳妾制度辩护,可是为什么一个男人可以娶许多女人,而女人则不可以反过来有很多男人呢?”辜鸿铭便说出了那个有名的幽默对答:“你们见过一个茶壶配四个茶杯,可曾见过一个茶杯配四个茶壶?”一时间,辜鸿铭的茶壶茶杯理论,在当时文人圈内流传开来。

后来随着女权主义的兴起和男女平等观念的深入人心,有好事者反其道而行之,针对性地提出了钥匙锁的理论。说一个茶壶配几个茶杯不假,可一把锁却可以配几把钥匙、几把钥匙也都可以开这把锁。这基本上就是对一个女人可以有多个男人的形象辩解。

当初那位质问辜鸿铭的贵妇人没有反应过来用这个问题反问辜鸿铭,甚为遗憾。如果当时反应过来这样反问的话,不知道辜鸿铭会作何反应?也许会哑口无言?也许会有更高妙的辩答?但也许毕竟没有发生。

但是后来人还是把这个问题抛了出来,而且使得两种说法各有千秋,如今看来,其喻事说理从形式上看实在是难分伯仲的。

实际上,这两种说法本来也只是说笑而已,用到比喻夫妻男女关系上本来就是不恰当的。因为人们其实更认可一种更普遍的说法:爱情是自私的。并且也有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说法。据说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后,因担心丈夫用情不专,陆小曼就对徐志摩说:“你可不能拿辜鸿铭老先生的譬喻来做风流的借口。你要知道,你不是我的茶壶,乃是我的牙刷;茶壶可以数人公用,牙刷只允许个人私使。我今后只用你这只牙刷来刷牙,你也不能再拿别的茶杯来解渴!”

不得不佩服,那个时代的人真得是太有才了,在现代文明开化伊始,就把人们难以启齿的夫妻男女关系说得这么委婉形象、妙趣横生,堪称是风流而不下流之典范。

风流与下流,一字之别,差以千里。风流指风度,仪表。语出《汉书·赵充辛庆赞国忌等传》:“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谣慷慨,风流犹存耳。”唐·杜甫《咏怀古迹》:“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毛泽东《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可以说,风流是个褒义词,是一种让人十分向往的精神状态。

下流,有三种含义:一指河流的下游,二指水平的末流,三指引起性欲的或绘声绘色地描述色情的言行举动。后来人们把第一种含义经常说成下游,比如说黄河下游、长江下游等,就不再说下流了。第二种含义本来就是对第一种含义的延伸,如《论语·子张》:" 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宋·司马光《辞知制诰第二状》:"臣虽甚愚,诚不忍以身居下流,蒙受众恶,为世污泽。"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五:"某太史掌教金陵,戒其门人曰:'诗须学韩、苏大家,一读温、李,便终身入下流矣。'"这种含义的说法,后来也逐渐被低端、弊俗、末流等词语取代了。实际上到最后,下流一词,就专指第三种含义了,即卑鄙、无耻、下流的意思。如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四回:"你长成人了,怎么学出这般一个下流气质。"也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下流坯子。

人生在世,很多道理容易讲明,但实际上却很难把握。所以贵在知行合一,方可竞争风流,而避免下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