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本人发了个头条,以研究唐代咸通九年刻本《金刚经》为由头,讨论“正书”与“丑书”,并发表了自己对书法的理解。狭义的“正书”指楷书,广义的“正书”指传承有序的篆书、隶书、魏碑、行草等符合主流审美的书法风格。而“丑书”,有正解和反解。正解是突破传统,彰显个性,“以丑为美”,代表书法未来发展的方向。反解是拉虎皮做大旗,以创新流行书风名义,大行丑书之事。

这个头条因为主要是文章,所以不是发的高清图,结果被网友们一阵好骂。今天重新补上高清扫描件截图,正都是今天一早起来做的,一段一段截,累死了,希望能满足大家,这样我累了也是快乐。

历代名家书金刚经(教科书称万经之王)(1)

敦煌文化浩劫历史罪人集体照,有些啥子人物,大家可以查资料。我就不啰嗦了,免得给大家带了负面情绪,影响欣赏宝贝。

历代名家书金刚经(教科书称万经之王)(2)

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唐咸通九年刻本《金刚经》复制件。看清楚,是复制件。原件在英国。

中国学者要研究这件国宝,光看复制件是不行的,必须到英国国家图书馆即大英图书馆去看唐代原件。这张图就是说的这事。

上面三张图相当于序幕,先给大家来点情绪。看古代文物,需要心情纯净,所谓的心无旁骛,这样才能走进古物。大家看了上面三张图,是啥心情?冒火是不行的,疼痛也是不行的,这都是矫情。现在我们需要平心静气地与古物对话,虽然中间穿越了一千三百零八年,但是因为东西就在眼前,当年的细节,历历在目,有这生动的力量,在蓬勃生长。所以,我们说,此刻时光似乎暂时是缓慢甚至停滞了的,正一点点从指尖滑落。

历代名家书金刚经(教科书称万经之王)(3)

当年,这件国宝就在这里发现的,今天的名字叫“藏经洞”,是世界文物遗产敦煌莫高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看到没,已经被保护起来了。

下面,我们我们看一下当年这个洞是啥情况。图是盗宝者斯坦因自己拍摄的资料图像。他本来是匈牙利人,但是在为英国女王做事情,他自己拿这个回去给英王报告,宝物是咋来的,后来英王给他弄了个爵位。今天,我们看,这是不是算啥证据呢?

历代名家书金刚经(教科书称万经之王)(4)

历代名家书金刚经(教科书称万经之王)(5)

历代名家书金刚经(教科书称万经之王)(6)

历代名家书金刚经(教科书称万经之王)(7)

上面几张图,由远及近,斯坦因算是把发现宝贝的背景资料弄得很周到。大家可以看看当年的敦煌莫高窟千佛洞,今天叫藏经洞,环境有些傻变化。

历代名家书金刚经(教科书称万经之王)(8)

终于看到藏经洞了。看到没,那些经卷就是斯坦因已经清理好的精品,要准备搬走了。真是原生态的历史瞬间!

历代名家书金刚经(教科书称万经之王)(9)

再来个特写,就是这些宝贝,里面就有大名鼎鼎的我们的主角,被历史教科书称作“万经之王”的唐代咸通刻本《金刚经》。这上百卷经卷,有的有彩绘,有的是写本,刻本似乎只有那一套。这堆玩意,值多少英镑呢?天文数字!说出来吓死先人。

历代名家书金刚经(教科书称万经之王)(10)

已经把到手的宝贝装上了马车,之前,斯坦因已经付了王道士区区一点生活费,叫了一小笔税金。这是当年的敦煌小镇,斯坦因装敦煌宝物的马车,很快就要启程了。这些马车都是在当地阻挡。这是要把敦煌宝贝搬到哪里去?

历代名家书金刚经(教科书称万经之王)(11)

历代名家书金刚经(教科书称万经之王)(12)

搬到哪里去了?搬到这里去了,这叫英国国家图书馆,也叫大英图书馆,收藏了全球很多古迹善本,很牛逼的一个读书查资料的地方。据说当年马克思就坐在这里读过书。这件宝贝放在这里,应该还是比较放心的。

该看这件传说中的国宝了。

历代名家书金刚经(教科书称万经之王)(13)

这是卷首的版画,这也是全世界可考的最早的版画。

下面该转入正题了。雨余天,休啰嗦,让大家一睹为快吧!

历代名家书金刚经(教科书称万经之王)(14)

历代名家书金刚经(教科书称万经之王)(15)

历代名家书金刚经(教科书称万经之王)(16)

历代名家书金刚经(教科书称万经之王)(17)

历代名家书金刚经(教科书称万经之王)(18)

历代名家书金刚经(教科书称万经之王)(19)

历代名家书金刚经(教科书称万经之王)(20)

历代名家书金刚经(教科书称万经之王)(21)

历代名家书金刚经(教科书称万经之王)(22)

历代名家书金刚经(教科书称万经之王)(23)

历代名家书金刚经(教科书称万经之王)(24)

历代名家书金刚经(教科书称万经之王)(25)

历代名家书金刚经(教科书称万经之王)(26)

历代名家书金刚经(教科书称万经之王)(27)

历代名家书金刚经(教科书称万经之王)(28)

历代名家书金刚经(教科书称万经之王)(29)

历代名家书金刚经(教科书称万经之王)(30)

历代名家书金刚经(教科书称万经之王)(31)

历代名家书金刚经(教科书称万经之王)(32)

历代名家书金刚经(教科书称万经之王)(33)

历代名家书金刚经(教科书称万经之王)(34)

这件唐代刻本经文主题一共为6纸(6块雕版),每纸70余厘米,框高23.7厘米。首有净口业真言、奉请八大金刚等前仪5行;尾有真言4行,题记1行。

有人说,一件印刷品能有写本珍稀吗?我告诉你,这件印刷品不一样,因为它号称“万经之王”,影响力太大了,几乎每个中国初中以上学历的学生都知道的。读初中那会,我们知道中国唐代弄了个雕刻版本《金刚金》,全世界最早的印刷品,当时觉得好自豪哦。读大学,才知道这玩意在英国,顿时崩溃。

说一下这宝贝的牛逼之处:一是因为题记说明有明确纪年:“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咸通九年,即公元868年,距今已1100多年。二是书法母本是标准的唐楷,而且又有隶书和魏碑沉稳、顿挫、雄厚的风格,并且可看出往瘦金体书法和宋体印刷字体发展的趋势,字字一丝不苟,甚至超过电脑。三是还融合了雕刻艺术。从母本写本,到木板雕刻印刷,是中国唐代的高级发明,几百年后才有宋人发明了活字印刷。但就此刻本的刀法,你看那刀锋,那电话细节,十分到位,而且收放自如,非常自信,印刷墨色也精美。拜吧,这是上了教科书的科学技术发明——中国唐代雕版印刷术。四是出身好。这个王玠是谁,我没研究过唐史,但一定是个皇家沾亲的。普通人家,有啥能耐做这个东西,单就请个国家级书法家来写,都似乎完不成,更不用说再找个国家级的刀手来雕版。写本要求一丝不苟,再到雕版也要求一丝不苟,这中间有多大变数?告诉你,那就不是以时间和工价、材料成本来计算的。五是保存完好,品相精美。六是存世唯一一件。母版早就失踪了。

所以,它被称为“万经之王”。

前面我提到过,说这宝贝字体精美程度超过电脑,我的理由是啥:同样都一丝不苟,精美无比,但电脑字体是死的,而这件千年文物是活的。如果大家认为我说得不对,可以打死我!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刻本和写本,发一个斯坦因当时一起拿走的经卷《金刚经》,不过是个写绘本,现在也存在大英图书馆。大家看看,区别有多大!

历代名家书金刚经(教科书称万经之王)(35)

历代名家书金刚经(教科书称万经之王)(36)

历代名家书金刚经(教科书称万经之王)(37)

历代名家书金刚经(教科书称万经之王)(38)

这件宝贝也是宋初明确纪年的文物,为公元969年,宋干德七年,水墨纸本,书册、线装本,单页尺寸14 x 11 cm。大英图书馆收藏编号S.5646。纪年文字是:“于时大宋干德七年己巳岁四月十五日大乘贤者兼当学禅录何江通发心敬为大小经三筑子计九卷尽夜念诵一心供养故记之耳”。

这件宝贝的珍稀程度和影响力,就与我们的主角差太远太远了。不过,就大英博物馆这件宋代写绘本,文物估价也要上千万英镑。

好了,终于该看看当年合伙把宝贝弄走的两个著名历史人物,我们能不能说他们是敦煌文化浩劫的历史罪人呢?大英心中一定有一个说法的。

历代名家书金刚经(教科书称万经之王)(39)

历代名家书金刚经(教科书称万经之王)(40)

王道士和斯坦因。余秋雨写过一篇文章叫《道士塔》,在里面提到过他们。不过,似乎余秋雨对斯坦因之流没啥感觉,倒是对王道士很不满。

这是他开骂王道士:“历史已有记载,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我见过他的照片,穿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滞,畏畏缩缩,是那个时代到处可以遇见的一个中国平民。他原是湖北麻城的农民,逃荒到甘肃,做了道士。几经周折,不幸由他当了莫高窟的家,把持着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他从外国冒险家手里接过极少的钱财,让他们把难以计数的敦煌文物一箱箱运走。今天,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只得一次次屈辱地从外国博物馆买取敦煌文献的微缩胶卷,叹息一声,走到放大机前。完全可以把愤怒的洪水向他倾泄。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倾泄也只是对牛弹琴,换得一个漠然的表情。让他这具无知的躯体全然肩起这笔文化重债,连我们也会觉得无聊。”

谢谢大家点击雨余天头像,免费订阅关注雨余天文物史头条号。雨余天讲述的历史,是收藏家眼中的历史。岁月看得见,文化有价格,鉴赏很专业,秘密不一样。我已授权“维权骑士”代为全网维权。凡未经本人许可转载和抄袭的,将保留追诉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