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城之内向来不准外人进入,毕竟,里面生活着皇帝,天威咫尺,谁都不敢胡作非为。然而,并非所有的人都会忌惮天子的威严,特别是那些在深夜出没的“梁上君子”。

历史上有哪些盗窃案例 古代真有飞檐走壁的人(1)

都知道,紫禁城内的建筑物太多,出入走动的人员也有不少,这样的环境和条件,非常有利于盗贼的出入。查看《清代档案史料选编》就可以发现,宫城之内发生失窃,登记在案的共有两起,且都发生在了机密要地。《清代档案史料选编》的“同治篇”中,就记载了这么一个情况:“洪逆伪金印”被盗事件。

同治四年的十月二十五日,军机处给内务府发了一条公文,称:在军机处章京值班房存放保管的“洪逆伪金印”不见了。那么,什么是“洪逆伪金印”呢?都知道洪秀全,他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在做了天王之后,自然需要一枚金印来代表自己的身份,而这个“洪逆伪金印”就是他的,并且,这个金印是用十足的黄金铸造而成。

那么,为什么却要称它是“伪金印”呢?

当时,执政的是清王朝,后来,才崛起的太平天国,所以,太平天国自然就成了“反兵逆贼”,而洪秀全使用的金印就是“伪金印”了。

这其实只是政治立场不同所导致的称呼,与金印的铸造材料没有一点关系。

历史上有哪些盗窃案例 古代真有飞檐走壁的人(2)

在军机处发给内务府的公文中,要求将所有可疑的人,在当天中午移交给内务府慎刑司处理。那么,什么人会有重大的作案嫌疑呢?

其实,所谓的嫌疑犯都是一些在军机处打杂的人员,比如:做饭的、下层的劳役人员等。过了四天之后,内务府又收到了军机处发来的公文,说:又新增了一名嫌疑人,名叫孙开文,是在军机处食堂干活的。第二天,军机处又给内务府发公文,把新抓的另外三人移送到慎刑司。

那么,作为被盗物品的洪秀全金印,怎么会出现在清政府的军机处呢?

话说,在同治三年六月,湘军攻下了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六月十七日凌晨,有一队太平军准备突围,但是,被湘军抓获了,然后,他们从几个士兵身上发现了洪秀全金印和两枚玉玺。于是,曾国藩把金印和玉玺上交,其中,金印就被存在军机处的章京值班房中。

同年十一月,具体日期是空的,因而,无法考证到底是哪一天。后来,军机处就收到了内务府发来的公文,公文称:慎刑司已经对所有的疑犯进行了“隔别研讯”,其实,就是“隔离审讯”,但是,都没有得出什么结果。

既然,审讯审不出什么内容,那么,就只能依靠侦探。于是,大内的密探就开始出动,在京城里开展搜寻工作。

历史上有哪些盗窃案例 古代真有飞檐走壁的人(3)

因为,失窃的是一个金印,所以这些密探就把搜寻的重点,放在了京城里的金铺和首饰铺。

幸运的是,没过多久,在一家名为“盛万”的首饰铺子,发现了一条重要的线索。该店铺的伙计说:在八月二十四日,有个自称姓萨的刑部大人来过,还拿了一枚金印,说要将其熔成普通的金条。另外,这位萨大人还解释了这枚金印的由来,说是他一个外地当官的亲戚带回来的。

有生意来了岂会不做?

最终,首饰铺子和萨大人达成了交易,首饰铺子将这枚金印熔成了十一两重的十根金条,收取了四十吊的工钱。这个伙计还隐约记得,那枚金印上刻有“天平天国万岁”这几个字。但是,从存有的“天王圣旨”上所盖有的章印来看,金印上完整的文字应该是“太平天国金玺大道君王全,奉天诛妖,斩雅留正”。

难道,这不是丢失的那枚金印?

当时,密探们觉得店铺的伙计没有将字记全,因为,他们只管铸造熔化,只管做生意,所以,哪会将字记得那么周全呢?之后,密探们顺着这条线索一直查下去,最后,锁定了一个名为萨隆阿的人,这个人其实是军机处章京刑部的郎中,所以,他有重大嫌疑。

经过一番询问查证,萨隆阿招供了。他说:八月十七日轮到他上早班,军机处的值班房是满人和汉人在不同的房间里值班,而萨隆阿本是在满人这边值班,却趁机溜进了汉人的值班房,之后,他看见一个柜子没有关好,里面正是那金光闪闪的“天王金印”。

历史上有哪些盗窃案例 古代真有飞檐走壁的人(4)

萨隆阿看着左右没人,就顺手拿走了金印,把它藏入包裹中带出了军机处。过了一段时间,就交给“盛万”首饰铺子,花了四十吊的工钱,将那枚金印熔成了十一两重的十根金条。其中,有两根金条,被萨隆阿兑成了银钱,剩下的“八根一小块一小包”就藏在了家中的炕头上。

十根金条用了两根,那么,应该剩下八根,怎么会出现一小块和一小包呢?

萨隆阿说:是因为首饰铺子熔铸得不好,那“一小块”是十根金条的其中一根折下来的,“一小包”则是从没熔化前的金印上弄下来的。这么一来,那天王金印估计就不是用一整块黄金铸造的。

案犯抓到了,案情完整了,赃物也追回了,至此,这一件“洪逆伪金印”失窃案,就真相大白。人赃俱获,无从抵赖,内务府批判萨隆阿“目无王法,胆大至极”。至于如何处置这样一个监守自盗的人,据说,是要斩首,但是,最终结果如何,也无从追究了。

萨隆阿在机关要地值班,其便利的环境与他不太高的自律性,盗取金印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毕竟,监守自盗的人,也挺多的。

历史上有哪些盗窃案例 古代真有飞檐走壁的人(5)

那么,如果不是机关重地的人,而是底层的杂役,有没有可能在皇宫之内盗窃并得手呢?

公元1775年,即乾隆四十年,内务府呈给了乾隆一份奏折,里面写着大清皇宫发生过的失窃案。这一年的八月七日,一个身影从宁寿宫的履顺门跳下,这个人的轻功了得,可是,武功却很一般,刚跳下就被值班的太监抓住了。

值班太监不仅将这飞贼抓到,还搜出了他藏在天沟里的一把铜锁,人赃俱获。内务府据此推测,这飞贼藏在皇宫内已经不是一日两日的事了。

除此之外,内务府在奏章中还提到:乾隆三十九年,发生过的一起银库被盗案,到现在都没有抓到疑犯。另外,内务府还提到了一件更过分的案件,说:有一个名为郭四五的毛贼,竟然潜入过皇宫两次,内务府称这些人“必系惯飞檐走壁猾贼”。

如此看来,在武侠剧中,经常演的在戒备森严的皇宫大内,不管是侠客、刺客,还是江洋大盗,他们都可以在皇宫之内来去自如。

历史上有哪些盗窃案例 古代真有飞檐走壁的人(6)

另外,内务府在这份奏章中还提出了一些建议,说要犒劳抓住飞贼的值班太监,比如:太监总管王成,应赏给他白银二两,但“功罪亦难相抵”,赏赐完之后,还是要处罚的。王成被罚了半年的薪水和一年的钱粮,这样算下来,贼算是白抓了,那二两银子的赏赐都算不上安慰奖。

对于内务府的这个建议,乾隆皇帝表示同意,批示了四个大字:依议,钦此。

那么,盗贼频繁出入皇宫的原因是什么呢?

内务府指出:紫禁城内有一些宫殿正在整修,进出的人员繁杂,导致完工之后,有人潜藏在某所宫殿的可能性很大,而太监也没有去搜查每一个地方,所以,也就导致宫城内部的治安形势非常严峻。但是,因为搜查不严而导致的失窃案,并非是偶然。

公元1776年,即乾隆四十一年,内务府有一份报告,就指出了一起因搜查不严,而导致的盗窃案。这一年的四月四日,一个曾经在大内当过差,名为大小儿的人来到了皇宫的西华门。这样一个陌生面孔突然出现在皇城门前,肯定要受到守门士兵的询问。

历史上有哪些盗窃案例 古代真有飞檐走壁的人(7)

但是,大小儿谎称自己是皇宫里的跟班,所以,这些士兵就没有多加阻拦。随后,他一路畅通无阻地来到了六部大臣值班的地方。

这里竟没有人看守,值班房中放满了值班官员的用品和杂物,大小儿撬开铁锁,把小铜镜、铜帽架、小锡盒等,容易带走的物品都扔出了西墙外。并在其快要得手的时候,刚好有人回来,看见大小儿的举止可疑,就立马去值班房查看,竟发现里面的所有物品都不见了。

于是,此人便上前抓住了大小儿。

其实,在宫城之内,发生盗窃也是常见之事,面对来来往往的宫女太监,谁能分清楚哪个是,哪个不是呢?更何况还有大臣、侍卫等等,如此多的人怎么会分辨出哪个是贼,哪个不是呢?

参考资料:

【《清代档案史料选编》、《清史稿·高宗本纪》、《枢垣纪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