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打卡的第25天了!”8岁的李隽杰摘下击剑面罩说,然后跟爸爸一起,把刚才练习击剑的照片上传到“清河友邻”APP上。
8岁的李隽杰是北京市海淀区西二旗小学二年级1班的学生,从寒假之初就在这款APP上打卡,他用打卡记录了自己练习击剑、绘画、垃圾分类等活动。
“清河有邻”是清河街道自主研发的一款公益APP,去年11月正式上线,有邻的名称源自论语里的“德不孤,必有邻”,街道希望通过清河有邻APP为居民搭建一个平台,让清河的居民朋友们相互认识,相互理解,社区的事大家一起来出谋划策,达到众人事众人议的目的。同时,街道各办公室、清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温馨家园等也在APP上建立了“官方号”,发布相关资讯新闻,为居民提供便利。
让学生在云端开展“集体”活动
在寒假到来之际,这款APP的“清河少年 寒假日记”版块开启,号召地区孩子上线打卡,像发朋友圈一样,连续21天用照片和文字秀出自己。“因为一个习惯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希望孩子们寒假居家也能养成良好的学习、劳动的习惯,并且结合疫情防控的要求,进行‘云端集体活动’。”清河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
打开这款APP,实名注册后,在“打卡”页面可以看到,共有“垃圾分类、光盘行动、低碳生活、志愿服务、亲子生活、才艺展示”六大主题,孩子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话题进行打卡。
从1月13日起,李隽杰每天都会在家做好垃圾分类,吃饭从不剩饭;出门买菜不用塑料袋,而是自己拎上购物袋;每天练习击剑、跳绳和绘画……
“现在他做这些事情都不用家长催,而且积极性很高。”李隽杰的爸爸李晴宇表示,“打卡操作简单,动动手指就上传了。打卡完成后街道文明办还会颁发证书,对孩子是很好的鼓励和督促,希望孩子开学后也能保持下去。”
地区近4000名学生踊跃打卡
无独有偶,今年上六年级的牛思涵,也在这款APP上是个小“网红”。她的才艺展示是古筝弹奏,照片中可以看到,她穿着粉红的居家服,在自己的客厅里认真弹古筝。“我每天白天练琴,让妹妹帮忙拍照,等妈妈下班后上传打卡。”在牛思涵的账号下,还能看到她烘焙小蛋糕、跟妹妹一起做运动的打卡照片。
此外,在APP的打卡页面,还能看到孩子们写大字、做家务、读课外书、做饭、光盘、分类垃圾等打卡照片,格外热闹。
据清河街道统计,截至2月8日,一共有3879名学生参与了打卡,其中106名学生已经完成了21天打卡。他们来自清河地区的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清河分校;海淀区西二旗小学等10所中小学。
每天上午,清华附小清河分校大队辅导员冯佳音,都会登录APP给学生们点赞和评论,因为他们学校自己也有一个“21天养成好习惯”的类似活动,“孩子们虽然放假在家,因为疫情不能聚集,但是又能用这种方式进行集体活动,相互比拼,可以更好地实现家校社政的良性共育。” 冯佳音说。
清河街道党群工作办公室科长宫磊介绍,这次线上打卡活动的目的是,用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帮助学生从学校教育走向社会教育。”
向地区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据介绍,清河街道借助“清河有邻”APP,还设计开展了“喜迎建党百年,党员回家报到”活动,鼓励党员参与“承诺践诺”“家园志愿”“红色党建”线上话题活动,展现地区党员文明风采,形成清河地区“红色年”氛围。
“清河有邻”APP除了实现社区治理的目的之外,街道还希望通过来APP实现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政务服务中心的深度融合。一方面发挥正面宣传,引导舆论,倡导文明行为的作用,一方面通过线上发起,结合线下活动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同时如社保办理、大件垃圾的处置预约等功能也在逐步探索和建设的过程中。“后续还将借助该平台,创新工作形式,开展‘向人民述职’活动,向地区人民交出满意答卷!”宫磊说。(文:王洁 图:田峰)
来源: 海外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