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汆”字,上边为“入”下边是“水”。见字生意 就是把食物放在水中稍微一煮,迅速捞出来的意思,北京人爱吃的冬瓜汆儿丸子,白菜粉丝汆儿丸子就是这样。把肉剁成肉馅儿加上葱、姜、汁,再慢慢加水打成丸 子馅儿,用手挤成丸子下到开水锅里,只一会儿功夫丸子一变颜色飘上来就可以出锅了。

特色羊肉汆面(冬天必须来一碗)(1)

说到“汆”一定是要快速出锅,如果放到锅里长时间不出来,那就是“煮”了。冬瓜煮丸子、白菜粉丝煮丸子,没有听说过。

特色羊肉汆面(冬天必须来一碗)(2)

回到我们要说的面条。同样的“汆”,到了吃面条的时候,北京人儿化音重,就约定俗成念为“汆儿”了。以前说过,若论北京面条,炸酱面当仁不让的占有“京城第一面”的交椅,打卤面与其不分伯仲,再要说讲究一点的就是羊肉汆儿面了。

特色羊肉汆面(冬天必须来一碗)(3)

不喜欢葱花炝锅味道的也有办法,先把羊肉切成薄片加上葱花和蒜片,一起放在碗里用酱油、香油喂好味道,再用白水煮面条,面条快煮熟的时候把碗里喂好的羊肉片和葱蒜末一起放到锅里用筷子划散,等羊肉片变色以后立马捞出。因为没有用油锅炝葱花,所以吃起来口感清爽一些,没有那么腻口。这种做面的方法有个很有 意思的名字——“倒炝锅”。

特色羊肉汆面(冬天必须来一碗)(4)

无论是炝锅面还是倒炝锅,北京人习惯上统称为“羊肉汆儿面”。 把羊肉片倒进面条锅里迅速捞出来,这倒是很符合“汆”字的本意。羊肉汆面在数九寒天时吃最有感觉,本来面里就有胡椒面,吃的时候再来点辣椒油,咬 一瓣大蒜,辣上加辣!一边吃一边顺着脖子往下流汗!如果炝锅的时候把大白菜换成东北酸菜炒一下,那味道就更别提啦!

特色羊肉汆面(冬天必须来一碗)(5)

老北京饮食文化结构里,分为汉民饮食和清真饮食,清真风味占有很大的比重。若论饮食传统的保存,还是回民做的更好。在北京想寻找正宗的传统小吃,南城牛街比较多且容易找到。

特色羊肉汆面(冬天必须来一碗)(6)

北京人习惯上把吃面的浇头也称作“汆儿”。同样是浇头,卤面和汆儿面的区别是卤面的“卤”要勾芡,汆儿面的“汆儿”是不勾芡的。如果说汉民的羊肉汆儿面的“汆”是个动词,那么回民的羊肉汆儿面的“汆”就是名词。

特色羊肉汆面(冬天必须来一碗)(7)

回民信仰伊斯兰教,在吃上严格遵守清真戒律。多年来生活习惯使得他们非常善于整治牛羊肉菜肴。同样的牛羊肉,做法大概相同,回民做出来的就是比汉民的好吃,让人不服不行。在清真饭馆吃羊肉汆儿面,按照牛街长大的哥们儿的说法,“汆儿”是“汆儿”,“面”是“面”。

特色羊肉汆面(冬天必须来一碗)(8)

把 羊肉切成薄片,加入酱油、香油码好味儿,大葱切成滚刀块。油锅烧热下羊肉片,多加酱油,然后把大葱扔到锅里,羊肉临出锅之前顺着锅边淋一点醋,不要多,要 有醋香而没有醋味才正合适。羊肉汆儿出锅后再做油锅炸一勺花椒油出来。面条煮好后浇上刚才做好的羊肉汆儿,淋上一勺花椒油,撒上一撮香菜。羊肉的味道和香 菜味道配合得天衣无缝,花椒油吃到嘴里让舌头微微感觉发麻,吃着这样的羊肉汆儿面,耳边响起《西厢记》里张生的唱段:“畅奇哉,浑身通泰,不知春从何处 来?”

后话:冬季是吃羊肉进补的最佳季节,如果将羊肉与某些药物合并制成药膳,则健身治病的功效更高。“喂汆儿”是一种老北京家常吃法,王敦煌在《吃主儿》里有过特别细致的描述。小编想说如果您想要吃正宗的味道,还是自己动手吧!

:老北京羊肉喂汆面制作方法

特色羊肉汆面(冬天必须来一碗)(9)

1、羊肉3两切片(精选上好羊肉);

2、葱切末姜切丝适量,羊肉片放一只大碗里加葱姜,酱油3大勺(要多一点,咸味主要就靠它了),盐一点点,香油1大勺;

3、搅匀腌制3小时,一般早上腌制中午做刚刚好;

4、6两面粉加说和到软硬适度;

5、擀成薄片;

6、切面;

7、锅里放适量的水,因为说水太多汤的味道就淡了;

8、面煮到9成熟的时候,将腌制好的肉片倒入锅里;

9、用筷子快速打散,到锅在开时关火,这时肉刚好熟,最嫩;

10、 接下来就可以盛到碗里开吃了,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加点胡椒粉、香菜末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