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邦达列夫说:“人类的一切痛苦根源,都源于缺乏边界感。”

在我成长的过程里,我体会最深刻的三个字就是“边界感”,让人幸福在于你可以很好地把握人与人的边界距离,让你痛苦也在于你不知道关系里的那个所谓的“度”在什么位置。

你去生活中仔细观察邻里关系,你会发现人与人的关系非常微妙,走得越近越容易心生嫌隙,话多容易闹矛盾,事管多了便是打扰。

人之大恶在好为人师 人之患莫过于好为人师(1)

不论你们关系多好,都不能丢失所谓的边界感,因为侵犯别人的生活是一件非常不礼貌的事。

在一段关系里管太多,哪怕过往是多么亲密无间的关系,最终也会落得个互看生厌的境地。

正如《漫长的告别》中所说:“管别人的闲事,只会惹来一身腥。”

成年人的世界,少管他人闲事,是给彼此最好的尊重。

人之大恶在好为人师 人之患莫过于好为人师(2)

我们周围的邻居一见到我就会说,现在的人还走路啊,你干嘛不骑车,走路送孩子多辛苦,她们认为我步行接送孩子上学,孩子也遭罪,走路很累,一看到我会说:“干嘛不骑车,你家又不是没有电动车,干嘛非得让自己辛苦走路。”

我说:“不会骑,更不想学,因为我很享受步行走干净的马路,我从小学到高中读书期间都是走路的,那时候都是土路,下雨时道路水坑泥巴,天晴时尘土飞扬搞的浑身是土,现在比起过去,马路很宽且干净,既是马路有垃圾,我捡了丢垃圾桶也很开心。”

人之大恶在好为人师 人之患莫过于好为人师(3)

我喜欢在宽阔的马路上听着喜欢的音乐,穿着自己喜欢的衣服鞋子,背着自己喜欢的包,慢慢地感受风吹过我发丝的感觉,别人开车送我,我觉得车太快,体会不到走路很慢很美妙的意境。

我喜欢女儿骑个小自行车在马路上追着我玩小红帽大灰狼的游戏,我喜欢清静的小镇,车很少,人不多,很适合我生活的环境,不太嘈杂,那个骑着小自行车和我拉手上学的女儿特可爱,我陪伴孩子去学校每天都很开心。

我小时候很孤独,一个人去学校,一个人回家,没人陪我,没人理解我,我总是一个人在白天和黑夜穿梭体验生命的孤独,而我在孤独里慢慢的和孤独和解,并享受孤独从而在独处成长中学会自爱。

人之大恶在好为人师 人之患莫过于好为人师(4)

我记得小时候总感觉自己的父母怎么从不会陪我,大人的爱总是有条件,如果不是符合大人的标准,我总是会被指责批评。

那时候自己在想,如果我长大变成妈妈,我有个小女孩,我会把我小时候没得到的爱都给那个小女儿,于是我的心愿多年后实现了,我有了两个可爱的小女儿。

于是我每天和她们一起玩,我用爱陪伴孩子来治愈弥补自己童年的那种的创伤和孤独,深刻的孤独和爱本就一体,和孩子的情感连接让我内心深处的小女孩情结在和女儿的相处中慢慢被自己看到,从而得到疗愈,不得不说,每个孩子都是上帝派到父母身边的小天使。

人之大恶在好为人师 人之患莫过于好为人师(5)

原来小时候的缺爱和匮乏可以通过爱自己的孩子,在给予孩子爱,理解,尊重的时候,我被自己女儿治愈,我内心那个孤苦无依的小女孩长大了,上帝对我很好,先让我出生后就比其他人缺失太多,而后等我长大,让我小时候的心愿统统实现。

我喜欢独处,从不喜欢和别人浪费时间辩论那个好那个不好,在我眼里,无所谓好坏对错,高低贵贱这些区分,我觉得讨论这些太无聊了,只要听到有人和我说一次,下次我找借口也要躲开那些人,君子和而不同,我认为只有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才是最好的。

人之大恶在好为人师 人之患莫过于好为人师(6)

有时候,确实会有一些人强迫我们做不喜欢的事,或者说他们欺负你,甚至恶意攻击你。

我是个不喜欢别人强加东西给自己的人。然而,在人与人的相处过程中,这种情况难免发生。不管对方出于好心,还是无意,甚至恶意,都有可能。

这种事情的发生不是我们能够左右的,我们无法控制别人的想法和行为。当对方招惹你、欺负你、强加给你什么东西时,我们只能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

人之大恶在好为人师 人之患莫过于好为人师(7)

正因如此,我从不想强加东西给别人。我们当然应该尊重别人的想法和行为,但总会有意无意地招惹到别人,给别人添了麻烦,这是很难察觉到的。所以孔子说“非尔所及也”,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我们不指望别人不强加东西给我们,包括观念或行为。我们只能尽力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之大恶在好为人师 人之患莫过于好为人师(8)

其实,每个人都不愿意被人强加和左右,所以我们要相互尊重、将心比心。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能强加给别人;自己认为好的东西,也不能强加给对方。

如果你觉得好的东西,你可以介绍、推荐,甚至劝说。但如果对方不接受,也只能点到为止。所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包括了“己所欲,勿施于人。”

人之大恶在好为人师 人之患莫过于好为人师(9)

他人的私事,越管越乱

诗雅老公的舅家庭条件比诗雅家要好很多,孩子都是上班做老师,几个孩子工资待遇很好,舅也是有退休工资。

而诗雅公婆每天种地干活,舅总是打着关心的名义给诗雅的婆婆微信视频关心问候,诗雅听到太多次。

通话内容这些年都是差不多,你家媳妇再生个男孩,抓紧让他们趁着年轻要一个;给公婆说,你们年龄大了,地就不要种了,不然累垮身体,做老师的退休工资都没了,要么就是把自家不穿的旧衣服全部打包给诗雅家寄过去,诗雅的婆婆每次接完电话都会感觉不舒服。

人之大恶在好为人师 人之患莫过于好为人师(10)

诗雅其实不怎么喜欢这样的亲戚,公婆觉得自己的儿子没个正经的工作,工地打个零工,老人不放心儿子,总是种地养牛操心,诗雅特别心疼公婆,那些所谓打着关心晃子的人也只是显示他们的优越感对别人的生活指指点点。

他们寄过来家里大人孩子穿的旧衣服,诗雅女儿玩土的时候穿着,婆婆干活穿,有时候家里自己家别人家送的旧衣服没地方放了。

人之大恶在好为人师 人之患莫过于好为人师(11)

每当婆婆抱怨时,诗雅给婆婆说:“不用收别人的,我买了新衣服,你干活舍不得穿,旧衣服干完活脏了不用洗,直接烧炕就可以,也不用舍不得。

但对婆婆这个在受苦年代里成长的人,衣服破了还缝补穿,什么都舍不得扔,导致家里最多就是没用的旧衣服。”

而那些所谓的亲戚,话说不好听点,就是把他们城里穿着起球拉链坏了的衣服,有的洗都没洗就给我们寄过来,问都不问要不要,诗雅特反感这样的人。

人之大恶在好为人师 人之患莫过于好为人师(12)

婆婆不好意思拒绝这些亲戚,总是挂了电话会说一句:“如果我跟你一样有退休金,儿女都有工作有钱,我难道不知道让自己不种地轻松点吗?这还用你说嘛,都站着说话腰不疼。”

诗雅安慰婆婆说:“你和爸舍不得自己的地,那就好好地种着,不用管亲戚怎么说,哪怕那个人是舅舅又如何,你看看,舅舅啥都不做,一身病吃药住院。

你和爸身体硬朗可以田间劳作,也强身健体,土地有很多微生物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不会因为一个人干活而身体不好,只要劳逸结合就可以,只要不过度,我给你们多买点好吃的就可以,做什么不就是求个自己心安,如果种地让爸妈心安,何必在意别人说什么,自己安心就可以。”

人之大恶在好为人师 人之患莫过于好为人师(13)

诗雅的姨母也是如此,每次通话都是对自己一地鸡毛的生活哭诉,对诗雅的生活指点批判,把这些“美其名曰”叫做亲人之间的关心,实则是一种侵犯和打扰。

但是这种亲人之间关系,你想做到一点不受影响其实很难,但是这些人喜欢掺和别人私事成瘾,后面诗雅从不主动接触亲戚,诗雅发现,如果不和这类型的人保持界限,他们的负能量很快把你的生活搅和到一团糟。

人之大恶在好为人师 人之患莫过于好为人师(14)

看过一句很扎心的话:

如果在你自己看来是“帮忙”,别人却说跟你无关,你就是在瞎管闲事;如果别人说“谢谢”,那才是真的在助人。

生活中,我们时常打着“帮忙”和“为你好”之名干涉别人的生活,可从未细想过,对方是否真的需要。

每个人的立场和角度不尽相同,看待事情的观点和态度更是不一样。

人之大恶在好为人师 人之患莫过于好为人师(15)

特别是家庭的私事,外人永远也只是雾里看花,看不清波涛下那个所谓的真相。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人都有无言的难和苦。

这世间,没人能真正完全做到所谓的换位思考,多数人只是在自己的思维和认知局限下无力浅谈罢了。

家事对他人而言就是私密的,不是家中人,莫管家中事。

收起自己的心,别插手他人家事,生活会变得豁然开朗。

人之大恶在好为人师 人之患莫过于好为人师(16)

别人的感情,管了疏远

有一天,一个读者跑过来给我发私信:“说最近自己的闺蜜在感情问题上总是矛盾冲突找自己倾诉,不管觉得自己不近人情,但是感情这事没办法说,左右为难,自己不知道怎么办?问我到底要不要管?”

我想了一下说:“不管你和对方有多好的感情,都不要掺和别人的感情问题,否则就是自讨没趣。”

感情的纠葛如同一团乱麻,身临其境的人都难以理清,又何况旁人。

感情之事本就反复无常,爱到深处皆是美好,争执撕扯全都是瑕疵。

我们永远不懂他人感情里那些所谓的是是非非,更不会是现实版的丘比特。

人之大恶在好为人师 人之患莫过于好为人师(17)

他人的好坏优劣,与你无关,别人的悲欢离合,都需要自己去体验和品尝。

心理学家乔治·戴德说过:“所谓边界,就是让你的事归你,我的事归我。”

很多时候,朋友间的吐露只是倾诉,不是想让别人给出意见和评价。

爱情中人都是护短的,自己可以说爱人的不好,但别人不能道是非。

你的一句无心之言,或许就会成为对方关系破败的起点。

保持自己在关系里该有的边界,不触碰对方的感情领地,人与人相处才能融洽无间。

人之大恶在好为人师 人之患莫过于好为人师(18)

他人的选择,掺和无用

通常有很多读者会给我讲述自己的心事或者人生重大的选择问题,问我该如何做选择,我对所有人的回答一样,遵循自己的本心,对方接着和我说:“自己内心深处纠结,不知道如何选择时。

我会说:“说明这件事机缘未成熟,一旦时机成熟,也不存在纠结的说法,选择在内心深处自然有答案显现出来的,你只要安住当下往前走就可以。”

人之大恶在好为人师 人之患莫过于好为人师(19)

我从小到大是被命运和自己内心直觉推着前行的人,内心深处感受让我怎么做,我跟着自己感觉往前走,我觉得自己人生不存在所谓的问题,因为一切问题本质都是认知障碍和信念模式的限制,一旦一个人成长中不断完成所谓的认知突围和信念解锁,以前所谓的问题也就不了了之了。

人生无所谓得失,更无所谓成败,我从不会用自己的价值观帮别人做选择,毕竟那是别人的人生,但是我会在旁观者的角度帮对方分析问题关键点在哪里,至于决定选择权,问我的人内心自会有答案。

人之大恶在好为人师 人之患莫过于好为人师(20)

我尊重并无条件的信任那些读者,那些读者也很信任我,我听到很多陌生人的故事,也是读者让我有不同的视角审视和提升自我认知,我对此心怀感恩。

我从不会指责评判任何人的价值观,在我意识状态下,世界是多元化的,我可以兼容不同的价值观和认知思维,我觉得这点让我内心相对来说很自由。

我是个不喜欢活在条条框框下的人,我从小到大内心的成长,都有一条恒定不变的路,就是挣脱束缚,让心灵无所挂碍无所恐惧,我认为没有尊重的地方无法产生良好的信任关系,就不会有顺畅的人际沟通和交往。

人之大恶在好为人师 人之患莫过于好为人师(21)

我认为作为一个成年人,最大的自律就是学会克制自己去纠正别人的欲望,让自己接纳不同的思想并且让自己保持独立不被外界影响,这是我内心深处保持独立的核心。

一个人成熟与否的标志,就是不再着急与人争辩自己的看法,逐渐明白,不是所有人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经历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不同,结果就天壤之别,放弃对他人的说教,你就会生活在阳光下的快乐里。

人之大恶在好为人师 人之患莫过于好为人师(22)

在大多数好为人师的人哪里,你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人们,十个有九个根本不是真心在给别人提供建设性意见,他们仅仅只是想满足自己那点支配欲和表达欲,秀秀自己那所谓的优越感罢了。

人在很多时候,总喜欢站在自己的道德制高点去评判别人,然后用自己的标准去束缚别人,用自己的主观臆想去猜测别人,却从未想过别人经历过什么。

人之大恶在好为人师 人之患莫过于好为人师(23)

很多时候,我们自认为以“关心”之名的建议,远不抵一个“旁观者”所谓的无声支持。

明朝张凤翼说得好:“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该走的路,要面对的生命课题,你所谓的价值观和看法,铺不出别人的前路和未来。

与其去干涉别人的选择,不如潜心走好自己选择的人生之路才是正道。

人之大恶在好为人师 人之患莫过于好为人师(24)

未来路上,看到他人成功时,随喜他人的成功,为他人的成功鼓掌,看到别人落魄的时候,如果在自己能力范围能够做到雪中送炭尽可能做到这点,如此足矣,这是我个人的生活态度。

我平时特别喜欢慧开禅师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莫将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人生的诸多烦恼,只因闲事管得太多,对自己关注太少,当你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的时候,你会发现,岁月静好,人间值得,万物可爱。

你要清楚地知道,一段关系不会因为你过度热心而变暖,反而会因横加干涉而变淡。

人之大恶在好为人师 人之患莫过于好为人师(25)

人往往有个最大的通病,就是喜欢当别人的老师。有太多人都好为人师,喜欢为别人的事情乱出主意,总觉得自己的建议比别人的更高明,这也是好为人师的表现。

在心理学上说,人都有领导别人的欲望,佛家说这是我慢习气最重要的关键,人人都有发表欲,其实也是好为人师的典型表现。

人之大恶在好为人师 人之患莫过于好为人师(26)

世上人情最难控,人心更是难猜,纵使关系再好,也不能走进别人的生活指指点点。

真正成熟的人,都懂得守心克己。

闲话,莫谈;闲事,莫管。

彼此归于自己的方位,把有限的精力用在提升自己身上,而不是想着说服别人,只要能够清楚的意识到这点,才能做到所谓的各自安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