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同时也是诸子百家中,唯一一个用自己的名号来命名学派的人。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连作为竞争对手的法家代表韩非子也承认:“世之显学,儒墨也。”但是在秦汉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儒家一枝独秀,墨家迅速衰落,以至于很多人只知儒不知墨。其实,但从学术内容来讲,墨家比儒家更为亲近大众。
墨家学说主要有十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
一、兼爱
“兼爱”是墨家学说的基础和理论根本,所谓兼爱,简单来说就是“互爱”。墨家的爱不同于儒家的“仁爱”,是一种更加理想化的博爱,没有阶级之分、他我之分,比之儒家更加无私。墨家将社会动乱的根源归咎于“不相爱”,认为只有施行兼爱,才能去除私心、避免争执,从而避免战争,营造和平安宁的社会。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三、尚贤
“尚贤”即尊尚贤人。墨子反对当时的贵族政治,认为统治者只任用那些“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会使社会“饥不得食、寒不得衣、乱不得治”,要打破阶级局限任用那些有才德的人来治理国家才能使国家安定。“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四、尚同
“尚同”指“下同于上”,即天子统一天下意见,“尚”通上。墨子认为人们总是各执己见而反对他人,因此纷争四起,天下大乱,“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百人百义”。因此要“一同天下之义”,天子的意见应该代表天下的意见。墨子提倡以“尚同”来建立政治结构,人们放弃自身的是非标准,建立一个共同的标准,然后人人服从。“尚同”必须以“尚贤”为前提,如此才能避免独裁专制,天子才能做到“一视而通见千里之外,一听而通闻千里之外”。
五、节用
“节用”即指节俭省用。墨子认为,“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诸加费不加利于民者弗为”。这一主张是针对统治者提出的,墨子反对当时的统治者“暴夺民衣食之财”来享受奢侈的生活,对于人民生活困苦不管不顾,因此提出了“省俭实用”的原则,反对劳民伤财,强调增加生产,使万民同利。
六、节葬
“节葬”是“节用”的一部分,但是墨子为了反对儒家提倡的“厚葬久丧”的礼仪将之单独提出。墨子认为厚葬久丧不仅浪费财富,而且耽误正常的生产活动,久而久之会使得民贫国衰,因此应该“节葬短丧”,不要过多劳民伤财。这也是墨家实用主义的一个表现。
七、非乐
“非乐”即反对音乐,这里的“乐”有着更广泛的内涵,可以指一切“美的东西”。墨子认为,虽然音乐是所有人都喜欢的美的事物,但在当时社会中,只有极少数人能够享受,而他们的享受都是“暴夺人衣食之财”、“厚措敛乎万民”而来,因此,这些东西对于民众的整体利益而言也是不利的。墨子认为应该在人民生活富足之后再考虑“求丽”、“求乐”。
“故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为可长,行可久,先质而后文。此圣人之务。”
八、天志
墨子是有神论者,他说天是有意志的,并且应该以天的意志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而天的意志便是自己提出的一系列“兼爱”、“非攻”等主张,古代圣王之所以开创盛世,便是因为合乎天志,遵从了这些主张,而历史上的暴君因为违背天志所以遭到天谴。墨子的“天志”主张是对儒家“天命论”的批判,他认为人的命运并不是确定的,只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顺乎天志,便能够得到上天的奖赏。“既以天为法,动作有为必度于天,天之所欲则为之,天所不欲则止。”
九、明鬼
墨子尝试论证鬼神的存在,并且能够公平地裳贤惩恶,任何人都无法幸免,以此来警示统治者慎言慎行,从而维护广大百姓的利益。他希望借着宗教鬼神的力量来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起到扬善避恶的社会功能。
十、非命
“非命”即指反对命运,他认为人的祸福全靠自己的行为,全靠个人意志决定,而不是由命运安排,顺天志而为则得福,逆天志而为则得祸,因此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哲学。
墨子的“天志”、“明鬼”、“非命”三个主张,看似矛盾,其实不然。“天志”在墨子的哲学里便如同我们现在所说的“规律”,人要按照客观规律行事;而人的命运便在于自身是否遵从规律,全靠自己的选择,而不是其他东西决定的;鬼神的存在则是驱使人们遵从规律的一个动力,因为鬼神根据人的行为决定奖赏和惩罚。这三个主张实际上是墨子试图以鬼神之论为自己的政治思想提供保障。
墨家学说立足于社会底层,为大多数百姓而发声,承担着沉重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在当时得到了许多弟子的追随。而墨子更是身体力行,以一种苦行僧的方式默默实践着自己的理论,并影响着身边的追随者,形成了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的墨家团体。每一个墨者都是一位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他们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牺牲精神,“赴汤蹈火,死不旋踵”,成为了那个混乱年代里耀眼的明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