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时的人们 很文雅,对年龄的是有称谓的,而且这些称谓在诗词中也常有出现,交流时,他们从不直接说出自己的年龄,这让今天的我们体悟到古人的儒雅和修养,我们来一起赏析:

初度: 古时谓始生之年时,后称生日为初度。出自屈原《离骚》:“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初度今朝四二年 宋代 杨公远

初度今朝四二年,头颅堪笑尚依然。

故庐仅有三间月,负郭曾无二顷田。

雅淡生涯图画里,清新吟思竹梅边。

焚香只祝吾亲健,此外穷通付老天。

梅亦风清作品

梅兰绝句(古代优雅的年龄称谓)(1)

梅兰绝句(古代优雅的年龄称谓)(2)

赤子:指初生的婴,婴儿刚出生时呈赤色,故称‘赤子’。宋太祖有句:抚念苍生皆赤子

缘识 宋太宗

清洁恭虔烟上帝,郊仪大设康哉世。

人心肯悦化来同,礼乐咸修依古制。

景福照明何举措,千官俨雅登云路。

一阳初启煦仁风,我运唯扬均遍布。

道德功惭情不已,常如取朽九重里。

未曾一日贵为尊,抚念苍生皆赤子。

羽卫旌旙花作队,雍熙民泰俱闤阓。

承平岂足尽言之,万里山河观掌内。

襁褓:泛指1岁以下幼童,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襁襙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宋 黄庭坚《寄耿令几父过新堂邑作》诗:“白头晏起饭,襁褓语呕哑。”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3岁的儿童。

《寒食日毛空路示侄晦及从简》唐代·元稹

我昔孩提从我兄,我今衰白尔初成。

分明寄取原头路,百世长须此路行。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所以谓之‘汤饼之期’。

晬盘之期:古时孩子满一岁,举行抓周仪式。

明代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三朝洗儿,曰汤饼之会;周岁试周,曰睟盘之期。”

垂髫:古时童子头发下垂,不加扎束,所以称幼童或童年为垂髫。髫:小儿下垂的头发。

宋代 孙应时 挽沈云夫·我昔垂髫日

我昔垂髫日,君来学雪斋。

宁知重骨肉,借作老生涯。

喜剧相过密,惊呈一病乖。

平生此长别,雨泪独伤怀。

始龀:指男孩8岁,女孩7岁,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称之“龆年”或“髫年”。

梅亦风清作品

梅兰绝句(古代优雅的年龄称谓)(3)

黄口:10岁以下。

两汉 东门行

出东门,不顾归。

来入门,怅欲悲。

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

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

“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哺糜。

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

“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诗人李白有诗云:黄口为人罗,白龙乃鱼服。

幼学、(外傅之年):儿童10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梁启超先生《论幼学》:春秋万法托于始,几何万象起于点。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诗经 《氓 》有句: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金钗之年:女孩12岁。

‘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朝代:南北朝 萧衍 河中之水歌

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

十五嫁于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

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擎履箱。

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嫁与东家王。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杜牧有诗云: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成童:15或15稍上的年岁。

舞象之年:少年15至20岁。

梅亦风清作品

梅兰绝句(古代优雅的年龄称谓)(4)

梅兰绝句(古代优雅的年龄称谓)(5)

破瓜、碧玉年华: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以纪年,谓十六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碧玉歌 魏晋 · 孙绰

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

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

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

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

加冠:指男子20岁。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陆游有诗云:谁令污泉石,只合加冠巾。

弱冠: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诗人刘禹锡有句:弱冠同怀长者忧,临岐回想尽悠悠。

桃李年华:是指女子20岁。陆游有诗云:

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

常思南郑清明路,醉袖迎风雪一杈。

花信年华:女子24岁。

而立之年:30岁。《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三十岁是人生自立、学识、事业自立的时期,因此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苏轼有句曰:

侍者方当而立岁。

始室:30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克壮:正当壮年,古代30岁为壮。

不惑之年:40岁。40岁为“不惑之年”。

魏晋 陶渊明 饮酒十六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知天命:是指50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指人生五十,知世事艰辛而淡然处事。

花甲之年、耳顺:均指60岁。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天干地支名号繁多相互交错,因此又称‘花甲’。

宋代:汪元量 太常引

广寒宫殿五云边。看天上、烛金莲。香袅御炉烟。拥彩仗、千官肃然。

世间王母,月中仙子,花甲一周天。乐指沸华年,更福寿,千年万年。

黄发:指老人,古时,老年人由白发转黄发是长寿的象征。

去蜀 唐 杜甫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

世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

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

耆:古称60岁的人为“耆”。

陆游有句:祝鲠祝噎,以礼耆耋 。

还历寿:指61岁的寿辰。

从心之年:指70岁。

古稀:古人活到70岁,深感不易。

唐·杜甫《曲江二首·其二》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悬车、杖围之年:均指70岁。悬车:古人年至七十岁辞官归家,废车不用,‘悬车’因指七十岁。

诗人白居易有句:应须待到悬车岁,然后东归伴。

耋: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耋之年。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

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期颐:指百岁高寿。

宋 龚明之 期颐堂

不服丹砂不茹芝,老来四肢未全衰。

有人问我期颐法,一味胸中爱坦夷。

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有八和十,一撇一捺又是一个八,加一起就是108岁。

茶寿与中国茶文化还有渊源。相传,古时有位僧人患病,久治不愈。一天,一位老者告知,蒙山顶有茶,春分前后,逢雷而发。需采茶三天,用蒙山水煎服,能治宿疾;二两,消灾祛疾;三两,脱胎换骨。僧遵嘱,得茶两余,煎汤服用,病即痊愈,须发转黑,熟人得见,无从相认。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令人折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梅亦风清作品

梅兰绝句(古代优雅的年龄称谓)(6)

梅兰绝句(古代优雅的年龄称谓)(7)

作者 梅亦风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