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云台心中的恋人(燕云台里寻天津往事)(1)

本报讯(记者 张帆)近日,由蒋家骏执导,蒋胜男任编剧,唐嫣、窦骁、佘诗曼等主演的古装传奇电视剧《燕云台》热播。该剧讲述了聪慧率真的大辽少女萧燕燕被册立为后,在亲情、爱情之间纠葛彷徨,最终决心割舍个人得失,倾尽一生造福苍生的故事。剧中萧燕燕的爱人韩德让与夫君耶律贤等人,同样怀有民族大义与兴国之志,故事的讲述中也嵌入以大辽为背景的独特视野。

剧中窦骁饰演的韩德让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天津蓟州人。据史书记载,他出身于辽朝的汉官家庭,祖父韩知古原是辽代蓟州玉田(今天津市蓟州区)的官僚大族,在六岁时被契丹人掳掠到辽朝,成为 “宫分人”(皇族的私奴)。辽国实行“一国两制”,北面官“以国制治契丹”,主要负责契丹人的管理;南面官“以汉制待汉人”,重点管理汉人。生在天津蓟州的韩知古在契丹南面官系统任职,官至中书令,是南面官系统的最高长官。韩知古的儿子,即韩德让的父亲韩匡嗣与当时还未登上皇位的景宗耶律贤交情颇深,在景宗登基后,韩匡嗣又被任命为上京留守。

韩氏一族的政坛生涯在韩德让一代达到顶峰。辽景宗(经超饰演的耶律贤)即位后大力推行汉制,这与韩德让的政治理想不谋而合。尤其在景宗病危时,他掌控大局运筹帷幄,使皇位得以顺利传续给景宗的儿子耶律隆绪。后来景宗的皇后萧燕燕(唐嫣饰)代为执政,她将儿子托付给韩德让,并借助韩德让的力量攘外安内,为辽朝带来了一段兴盛期。

韩德让与天津的渊源还有一个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建筑──蓟州的独乐寺。它是韩德让的父亲韩匡嗣,为了作功德和荣耀乡里组织重修的。独乐寺重建正当韩家风头最盛之时,从韩匡嗣开始,到韩德让结束,工程前后历经两代。辽国有建立家寺的风俗,且辽朝推崇汉化,修建寺庙佛塔,是辽推进汉化的一项重要措施。著名考古专家宿白也曾撰文认为独乐寺重建的主要目的就是韩匡嗣欲荣耀乡里,他还根据1983年于蓟县白塔内发现的舍利石函上清宁四年(1058年)的铭文推断,清宁四年的前一年,发生过道宗以韩德让无子,命皇族魏王之子为文忠王,作为韩德让后嗣的事件,因而认为此塔极有可能是清宁四年为韩氏的家寺独乐寺所增建之佛塔。

电视剧《燕云台》不仅有男女主人公之间纠葛半生的儿女情长,展现民族融合也是该剧的特色之一。从野蛮走向文明,从混乱走向有序,全方位的汉制改革为辽朝带来了生机,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几代人的努力为辽国的兴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成为契丹兼容并包,消除民族差异,融入华夏大家族的开端。天津自明代筑城,而一部热播剧又让人们对辽金时期的天津人、天津事燃起了兴趣。日前,天津博物馆举办了《交融肇兴──辽金时期的天津》展览,不仅通过丰富史料探寻了天津发轫之时,更对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有了更深的了解。该展策展人、天津博物馆历史研究部副主任刘翔表示,虽然战争是研究辽与宋关系中很重要的部分,但是客观来讲,两者和平相处的时间还是远大于交战时期,两国老百姓可以通过设置在边界附近的榷场进行商品交换。文化也在这样的商业往来中互相传播、影响。如独乐寺、天成寺、大千佛顶寺等,天津范围内现能追溯到的辽代佛寺即有19处,另有独立或不知所属佛寺的佛塔(或墓塔)7处,经幢4处,如今都已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

来源: 天津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