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形式多种多样,字数长短不一,有文采飞扬的大长联,也有短小精悍的短联,但是都要求对仗工整、平仄相协,韵律饱满,用尽可能少的文字来描述对新年美好的愿望,这也是灿烂中华文化的一种别样特色,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

春联的来历与意义(春联的由来与传说)(1)

儿时贴春联的情景

那我就带大家来简单了解一下春联的前世今生,以及它在民族文化中的重要意义。

  春联的来历:

  还记得小时候背过的一首诗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没错,春联在起源之初被称作“桃符”,而不是春联,这只是后来人演变出来的名字。

春联的来历与意义(春联的由来与传说)(2)

桃符刻字

相传在很早的远古时期,人们就有贴桃符的习惯,那时候文明还没有开化,人们对自然界的认知还是蒙昧不清,所以采用这样方式来驱邪避魔。相信在农村长大的人都听过一个有关“年兽”的传说,

春联的来历与意义(春联的由来与传说)(3)

年兽

据说这个怪兽极其凶狠残暴,经常出来祸害人间,百姓疾苦不安,可是又无可奈何,后来从天上来了两位老神仙,用桃树枝赶走了凶兽,接着百姓们就把老神仙的名字刻在桃木上,每年春节前后就挂在自家门前,妖魔鬼怪果然从此不敢再来了。就这样挂桃符的习俗便流传了下来。

后来,桃符是如何演变成春联的呢?这还得归功于两位历史上的大人物,第一位是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国的君王孟昶,

春联的来历与意义(春联的由来与传说)(4)

后蜀孟昶

他让张逊在桃木上题词,一开始不满意,经过一番修改写成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就这样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诞生了。第二位就是大名鼎鼎的草根皇帝朱元璋,

春联的来历与意义(春联的由来与传说)(5)

朱元璋

在那时候纸张已经成了日常生活必需品,被广泛使用,所以桃木就被替换成了红纸。刚好因为朱元璋姓朱,代表红色,所以下令要求家家户户贴红对联,从此以后春联就成了中国人过年的必需品,一直流传到现在。

春联的来历与意义(春联的由来与传说)(6)

现代版春联

总结一下春联的意义:

  首先形式上,春联是红纸书写,还加上各种修边纹饰,在万物凋敝的大冬天,贴一副红色的春联在门口,增加了红火的气氛和喜庆之感。在现在这样一个被高楼大厦围困的世界里,春联是最能勾起人们对春节美好想象的东西。

春联的来历与意义(春联的由来与传说)(7)

农村贴春联

同时,春联也有美好祝愿的意义,比如对老人的祝福“天增岁月人增寿”,对晚辈的期望“前程似锦踏浪来”等等,借助春联人们表达了自己新年的愿景,也抒发了美好的情感。还有就是借助春联驱凶辟邪的作用,希望来年顺顺利利,能够赶走生活中的灾劫磨难,寄托了人们对未来一年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