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老子这段话阐明了万物成长的过程,道使万物得以产生,德使万物得以畜养,物使万物得以成形,势使万物得以成熟。道、德、物、势是天下万物产生、发展的四要素。

我们要做成一件事,又何尝不是需要这四要素呢?

老子认为,道是天下万物产生的本原。“道生之”,万物由道产生。比如,一粒种子种在泥土里,催生其发芽,由种子到植物蜕变就是新事物产生的过程,这是“道生之”。

人管人不如制度管人(要想成事要遵循规律)(1)

对于人来说,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道,按道的方式来创造、发展。

我们要做一件事,首先产生了做事的想法,而这个想法能不能实现,就要看这个想法是否符合道。所要做的这件事,不是凭空想象,随便拍拍脑袋就做决定的。

有的想法能变成现实,就是由于这个想法符合道的要求,切合实际的发展趋势,有变现的条件;而有的想法不能实现,就是因为不切实际,是妄想、妄为,没有实现的可能。

道生万物之后,又内在于万物,成为万物各自的本性,有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万物依据各自的本性而发展。

“德畜之”,“畜”,畜养。懂得了道还不够,还要按照道去做,这就是德。德是人们遵道而行的结果,违背了规律则生而不活,或者活而不久,故说“德畜之”。

事物生于道,其后是事物的发展,就是成长、发育、结果的过程,万物因遵循自然规律而得以繁殖、成长,这便是行“德畜之”。“长之、育之”,培育万物,使它不断地长大;“听之、毒之”,使万物成长,走向成熟;“养之、覆之”,养育万物,保护万物。

人管人不如制度管人(要想成事要遵循规律)(2)

道生养万物,德使万物得到畜养,为万物生长提供条件,道和德对万物进行培养、养育、呵护,使它生长、发育、成熟。

道和德,“生而不有”,生育万物而不占有,默默奉献;“为而不恃”,缔造了万物而不依赖,任劳任怨;“长而不宰”,成就了万物而不主宰,不求回报。道和德生不辞劳,施不求报,老子称这种美德为“玄德”,是最高尚的美德。

在人的行为方面,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首先要坚定地按照大道去做,自觉遵从事物的发展规律,行为能够符合大道,不妄为,也就是老子所说的“无为”。

古人云:“德者,得也。”有道德,就能有所得。

我们按照大道去做事,坚定、坚持、持久,德积累多了,上天提供给我们的人生空间就更广阔,我们的行为也就更加自由,好的结果自然而然就来了。

德行,对一个人的成功产生促进作用。一个人为人处世行“其身正”,就会出现“不令自行”,化消极为积极,化对立为统一,化敌意为善意,化阻力为助力,能为自己的工作、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一个人的德行差,到处与人树敌,遭人嫌弃,不仅影响交友,工作上也很难得到人们的支持。一个人即使他的职位再高,再有能力,“其身不正”,必然是“虽令不从”,终究难以取得大的成功。

人管人不如制度管人(要想成事要遵循规律)(3)

历史上有无数的成功者,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道路迥异,成功的条件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大多数品德比较好,赢得人们的敬仰和支持,使事业如虎添翼。

要成就事业,就要以德润身。

人有道有德,是不是就可以把事情做成了呢?也不一定,还需要一定的条件,促使事物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

“物形之”,“物”是物质性的东西;“形”是成形。大道产生的物质性的东西又使万物得以成形而有体,物是道与德的具体化,物化使世界得以成型成形,凝聚造就物质具体形态。

事物的形态各种各样,各有各的属性,各自以自身所独有的形态而存在,与其它事物相区别。

比如,种子从泥土中抽芽、开花、结果,就是“物形之”。

“势成之”,“势”是大道运动形成的形势,包括天时地利等环境因素;“成”是成熟。大道运动形成的天时地利,又使万物得以成熟。

人管人不如制度管人(要想成事要遵循规律)(4)

周围环境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条件有利,就会促进事物的成长发展;如果条件不利,就会阻碍事物的成长。

种下一粒种子,要想使他发芽、生长到成熟结出果实,还需要阳光、养分、水分综合发挥作用,才能使植物成长、结果,那就是“势成之”。

势,是事物发展的态势,也是发展的趋势,不以任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细节可以更改,大势不改。掌握这个形势,了解大势,这样才能把事情做成。

老子讲的“无为”,强调的就是顺自然之势而为。同样是治水,大禹为什么能成功而他父亲鲧却失败了,就是因为大禹顺水势而为采用疏导的方法,而鲧运用堵塞的办法违背了水流动的特性。

孔子提出“为政以德”、以“礼”治天下,这些建议很好,但不适合当时历史发展的大势与潮流。当时群雄争霸,丛林规则盛行,谁讲规则谁吃亏,诸侯当然不愿意采纳孔子的政治主张了。而孔子的政治主张适合天下大定,对社会秩序起到稳定作用,有利于稳固天下,因而被封建王朝所采用。

人管人不如制度管人(要想成事要遵循规律)(5)

两个事物较量时,决定输赢的不全是力量的大小,而比拼是能否善于运用“势”。“势”用得巧,效果远远大于用“力”,就能“四两拨千斤”,历史上以不胜多的成功事例不胜枚举。老子提出的以柔克刚,就是用“势”的结果。

孙子在《势篇》中讲道:“故善战者,求之于势,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意思是善于用兵作战的人,总是从自己创造的有利作战态势中去追求胜利,而不苛求部属以苦战取胜,因而能选择人才去适应和利用有利于破敌的态势。

所以,我们在做事的时候要善于把握“势”,善于用“势”,才容易成就自我。

小米手机总裁雷军在金山WPS里,事业一直没有起色,因为对头office软件太强大了。雷军多年苦闷,终于悟出这样的道理:在风口浪尖上面,猪都能够飞起来。雷军看到了手机发展的趋势,放弃了耕耘多年的WPS,转战手机市场,做成了巨大的小米生态市场,缔造了如今小米品牌的辉煌成绩。

人管人不如制度管人(要想成事要遵循规律)(6)

雷军曾经说,“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情,本质上不在于你多强,而是要顺势而为,于万仞之上推千钧之石。”

“于万仞之上推千钧之石”,不是把千钧之石从山下搬到了万仞高的山顶,而是那个石头已经在万仞之上,有一个很高的势能,你要做的就是把这个石头往下推那么一下,就会形成一个崩天的效应。

“势”是时机选择,机会就藏在趋势之中。越是起点低、越是普通的人,增加自己成功概率最简单的方法,在选择时一定要学会用“势”,先要跳到趋势中,找到平台崛起的机会,借势而为,然后跟着趋势一起爆发式增长。

总之,老子告诉我们要想成事,首先要符合大道,合乎规律;其次,要遵循规律,按照规律办事,不断积累品行德性,赢得人脉;再次,要创造成事必需的条件;最后,还要符合趋势,选对方向,顺势而为,最终才能成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