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尊女卑的观念盛行,不仅如此,到了满清王朝时期,更是有压榨女性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观念盛行,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之中,仅有极少数女性掌握住了自己的尊严,不甘平凡,甚至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鲜为人知的武则天。

冯太后的死因(11岁入宫成贵人13岁被尊为皇后)(1)

武则天是这千百年来唯一的女帝,尽管在位时间不长,但在国家治理方面仍颇有建树,可以说是把女性的才智发挥到了极点。然而,后人却不为其称赞,可能是传统的女卑思想深入人心的结果,对于武则天的"罪行"的谩骂甚至都高过了她的功绩,与武则天有类似经历的历史上还有一人,那便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冯太后。

冯太后的死因(11岁入宫成贵人13岁被尊为皇后)(2)

说起冯太后,怕是久久都阐述不完,自故事最开始,她的传奇便就高于了武则天——尽管幼年时经历惨烈,先是亲历母国灭亡,后是成为拓跋焘的奴婢,但人生不就是在起起落落当中收获么,好运也总是在路上,11岁那年成为了文成帝的贵人,两年后直接被封为皇后。

冯太后的死因(11岁入宫成贵人13岁被尊为皇后)(3)

然而,皇帝后宫三千佳丽,不久便和一个贵人诞下子嗣,名为拓跋弘,并且将其册封为了太子。在北魏时期,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法令,与众多"母凭子贵"的朝代不同,北魏实施的是"子贵母死",因此,生下太子的贵人便被赐死了,而后,抚养太子的任务便交予了冯皇后,谁曾知,文成帝命长不久,二十六岁便撒手人寰,于是,年仅十二岁的拓跋弘便依照规矩继位,史称献文帝。

冯太后的死因(11岁入宫成贵人13岁被尊为皇后)(4)

因献文帝年龄尚小,仍处于学童年纪,所以依照惯例,由太后垂帘听政,从此,千古第一后——冯太后的执政生涯便开始了。冯太后自小经历颇多,拥有常人女子没有的胆识,凭借她自己的阅历,在朝廷上几乎叱咤风云,功绩不小,不仅在第二年就发动了宫廷政变,还曾一度稳定了北魏当时政局的混乱,然而,权力总是会让人失去些理智,总是会给予他人压迫感,随着冯太后权力的日渐高涨,献文帝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迫于这样的高压之下,他也曾一度想将王位退让给自己的叔父拓跋子推,当然,朝廷大臣自然反对,许是心存怨气,献文帝在好几年间都一直在寻找冯太后的把柄,想要利用这把柄给冯太后些许下马威,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找到了。

冯太后的死因(11岁入宫成贵人13岁被尊为皇后)(5)

在公元476年前的某一日,献文帝发现冯太后在宫中私养男子,这名男子唤作李奕,之于李奕,史书上并没有过多的记载,可能对于仍年轻貌美的冯太后而言,李奕也只能算是个玩物罢了,但玩物终归是自己的玩物,如若被侵犯,也是不允许。然而,献文帝不以为然,趁冯太后不注意,便寻了个缘由处死了李奕,本以为冯太后会因此忌惮,谁知并没有,不仅如此,献文帝还因此惹来了杀身之祸。或许,冯太后是意识到了献文帝的不忠,意识到他有了自己的思想,便也借助了这个由头毒死了献文帝,转立了刚满五岁的拓跋宏为帝,自己仍握大权,垂帘听政。

冯太后的死因(11岁入宫成贵人13岁被尊为皇后)(6)

对于冯太后养美男这一件事情,是可以理解的,与她有同样做法的还有唐朝时期的女帝武则天,其实,同样是吃喝玩乐,拥有权利的她们相比起皇帝,她们的也不小,又凭什么因为这一点小事而被后人诟病,难道只许男子后宫佳丽三千,女子全然不行吗?所谓"败坏道德"这样的名声,在历史上不过是被男尊女卑思想蒙蔽双眼的人心罢了。

冯太后的死因(11岁入宫成贵人13岁被尊为皇后)(7)

二次临朝听政的冯太后,面对政局的再次动荡,她恩威并施,一面整治在献文帝时期遗留下来的贪污犯罪案件,一面又平定北魏统治所存在的威胁,在这其中,她不仅一点一点的巩固自己的权力与地位,还不断的凭借自己的聪明才干治理朝廷。所谓的"女子不如男"的传言也根本落不到她的头上,在她理政之时,曾参照汉族的文化制度颁布许多有利于国家的改革政策,做了十足的财富积累,如若不是冯太后一点一点打下的基础,而后的孝文帝改革就会沦为笑谈。

冯太后的死因(11岁入宫成贵人13岁被尊为皇后)(8)

并且,冯太后还是一个没有私心的女人,或许在她的脾性里,父系社会的思想一直存在,所以,在她施行改革的许多时候,都会让孝文帝积极参与,不仅是为了教导他,更是为了给国家奠基,因为只有好的君主,才会有好的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