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革命纪念馆云参观(日出香山香山革命纪念地特别报道)(1)

标题为毛泽东书法集字

70年前的3月23日,毛泽东率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大搬家”的目的地是距离北平市区20公里的西郊香山。

如果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全国解放已曙光初现,那么中共中央从西柏坡移师香山,新中国的第一轮红日已喷薄欲出了。从此香山成为中国革命胜利前夕党中央所在地,在这里拉开了筹建新中国的帷幕。

“我们进京‘赶考’去,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将党中央进驻北平,形象地喻为进京“赶考”。

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同志于3月23日上午离开西柏坡,24日下午抵达涿县,25日凌晨2时在涿县换乘火车,向60公里外的北平驶去。经过28年励精图治、艰苦卓绝的斗争,这趟北上列车已正式踏上了新中国的快车道。

3月25日抵达北平,结束西苑机场阅兵后,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同志进驻香山。从这一天算起,至9月21日毛泽东由香山双清别墅移居中南海菊香书屋止,这181天是中国历史加速的181天,正义的新中国加速前进,反动的国民党政权加速灭亡。

初春的香山草木吐绿,一派祥和宁静,而千里外的长江边则战云密布。如今从香山发往渡江战役总前委密集的电报可以看出,此时的香山犹如整个中国的神经中枢,牵动着神州大地一举一动。香山平静表面之下,一场运筹帷幄、指点江山的大戏即将开场。

党中央进驻香山26天后,4月20日夜百万雄师奉令强渡长江,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在香山兴奋地写下了著名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气势磅礴的诗作,以摧枯拉朽的气势敲响了国民党政权的丧钟,加快了新中国成立的步伐。随着解放战争全面胜利,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建立新中国成为举世瞩目、箭在弦上的大事。

6月15日,毛泽东走出香山,到中南海参加新政协筹备会并发表讲话,他预言了一个新中国,“中国人民将会看见,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

事实上,当南方战场捷报频传之时,香山上,一张新中国的蓝图已跃然纸上。在香山期间,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建中央人民政府;筹办开国大典等大事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9月21日毛泽东从香山移居中南海。10月1日下午3时,开国大典举行,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回首70年,香山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前夕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与党的一大会址、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等一脉相承的红色革命圣地。70年前党中央进驻香山,新中国的红日即冉冉升起,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太阳东方升起,辉煌的光焰将普照大地。

新中国从香山走来

9月的北京,秋高气爽。沿着香山南麓蜿蜒的青石小道,缓步上行,山泉滴沥,秋虫低鸣,苍松翠柏间一组中式院落建筑群映入眼帘……修缮一新的“双清别墅”,东侧几十米远的来青轩,周边错落的思亲舍、丽瞩楼等,共同构成了香山革命旧址。

70年前的春天,中共中央来到香山。短短的181天里,新中国宏伟蓝图在此绘就……70年前的秋月,中共中央离开香山,进驻北平。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在香山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开启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香山革命纪念馆云参观(日出香山香山革命纪念地特别报道)(2)

进驻香山

“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

“我们都应当能考及格,不要退回来。”

“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希望考个好成绩。”

那段进京前的对话犹然在耳。

今天,这场考试远没有结束,“赶考”永远在路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正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踏进“双清别墅”,不大的院落中一池清水边,六角红亭、古朴的猕猴桃架,一排白色的平房,还有石桌、小凳、瓷鼓和几把旧式的藤椅,仿佛把人们带回了1949年……

档案记载,1949年1月19日,北平仍在围城中,中央直属机关供给部副部长范离一行即已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西郊,为中央迁平选址。范离到达已解放的北平西郊后,经过调查,向住在颐和园的北平市市长叶剑英做了汇报。

1月底,范离带着叶剑英写给中央军委秘书长杨尚昆的信回到西柏坡向党中央汇报。信中写道:范、刘(刘达)二同志侦察和研究的结果,我们认为地区的选择,以西山为适当,只须牵动一家(香山慈幼院)就可基本解决。

为确定中共中央驻地,中央又派社会部部长李克农一行13人赴北平全面调查。2月5日,李克农等到达已和平解放的北平,7日与北平市警备司令员程子华一起去香山勘察,确定香山为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驻地,为保密对外称“劳动大学”。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当晚,住河北唐县淑闾村。24日中午到达保定,下午抵达涿县。25日凌晨2时,换乘火车,上午抵达北平清华园火车站,改乘汽车至颐和园。当日下午5时,在西苑机场,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共中央领导人,会见民主党派负责人、无党派民主人士和北平各界代表,举行阅兵仪式,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战功勋部队、英雄模范功臣代表。当年的摄影师徐肖冰回忆:1949年3月25日吃过午饭,袁牧之亲自率领七名摄影师乘车来到西苑机场,那时机场上已有不少人等待,北平市民、有军队打着旗子,写着“热烈欢迎毛主席”等标语。

当夜,参加完西苑阅兵的中央领导,正式进驻香山。在前往香山的车上,毛泽东对秘书叶子龙说,现在可以向全世界宣布,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已经进入北平了。当晚,新华社向全国、全世界广播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和毛泽东等已胜利到达北平的消息。

决策解放

今天,双清别墅内,会客厅的沙发、卧室内的旧式木床依旧……不远处的来青轩里,周总理使用的书架、交直流两用收讯机,陈毅送给朱德的金属桌椅,还有任弼时从苏联购买的照相机。当年的旧物都静静地陈列着,无言地述说,让一段段往事浮现在眼前……

1949年4月1日,张治中等六人组成的南京和谈代表团前往北平。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当飞机飞临北平机场上空时,没有出现夹道欢迎的热烈场面。下飞机时,机场上更是冷冷清清。当代表团一行进入市区时,街道上的声声锣鼓和阵阵秧歌,却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出于好奇,到达六国饭店一放下行李,他们就跑到街上看个究竟,原来是群众自发地跳秧歌,庆祝解放。

当晚,中共代表周恩来等六人来到六国饭店看望南京和谈代表,便宴款待代表团全体人员后双方代表即开始商谈。至4月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国共和谈破裂。随即,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4月23日,南京解放,胜利的消息传来,毛泽东还挥毫写下了著名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按照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与完整。到1949年9月底,除西南、中南等部分地区和沿海部分岛屿、海疆外,全国大部地区获得解放。

谋划建国

在香山,毛泽东一边指挥着大军解放全中国,一边把时间和精力更多地放在了筹建新国家和新政府的大计上。双清别墅小院中,红亭下,石桌旁,不算宽敞的客厅里,筹备新中国的座谈会常常持续到深夜。

张澜、李济深、沈钧儒、何香凝、马叙伦、柳亚子都是这里的座上客,毛泽东对民主人士执礼甚恭,或早早地等候在门口,或常常扶客人下车。1949年6月19日,毛泽东在双清别墅的书房里真挚而恭敬地写下:“庆龄先生:重庆违教,忽近四年。仰望之诚,与日俱积。兹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曾发誓永不踏进北平的宋庆龄被这封书信深深感动。8月28日下午4时,宋庆龄乘列车抵达前门车站,毛泽东登上车厢,亲自迎接宋庆龄下车。

1949年6月30日,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毛泽东撰写了《论人民民主专政》。文章为即将建立的新中国奠定了理论和政策基础。毛泽东身边卫士马尚志回忆:“写这篇文章时正值夏季,那时双清别墅室内没有电扇,更没有空调,只能采取往地上洒水和把冰块放在一个铜盆里摆在写字台下等方式进行降温,手写热了,主席就把手按在写字台冰凉的大理石面上进行降温,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连续两天完成的。”

9月21日,政协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毛泽东也于当日从香山双清别墅正式搬入中南海办公,之后至11月中共中央各部门陆续搬离香山。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又是金秋9月,即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刚刚建成的香山革命纪念馆和修缮一新的中共中央香山革命旧址展现在人们面前。今天,我们要记住香山,因为这里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走向全国性胜利,建立新中国的地方。

进京“赶考”第一站

香山双清别墅在70年前曾是中共中央的指挥中心、毛泽东同志的居住地。这一时期,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几位同志的办公居住地、中央警卫处、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图书馆、香山专用电话局及中共中央办公厅机要处等办公驻地也在香山。为再现中共中央在香山时期的革命历史原貌,传承香山时期的红色基因,以上8处革命旧址、9495件展品全部按历史原貌完成修缮和布置,今日开放。

旧址修缮恢复历史原貌

香山革命纪念馆云参观(日出香山香山革命纪念地特别报道)(3)

双清别墅

香山南麓半山腰处的双清别墅是中共中央“进京赶考”的第一站,也是中国革命进程中农村转战城市的第一站。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迁至北平,进驻香山。毛泽东就住在双清别墅。

香山革命纪念馆云参观(日出香山香山革命纪念地特别报道)(4)

来青轩

香山南麓半山腰处的来青轩是当时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几位中共中央领导人的办公居住地。为了完整呈现中共中央香山革命纪念地原貌,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等单位通过精准的修缮方案对香山公园内的双清别墅、来青轩、双清别墅东侧平房、小白楼、镇芳楼及镇南房、丽瞩楼、思亲舍、多云亭8处革命旧址,共计1.8万平方米的建筑和院落进行了保护修缮,并在内部复原布置陈列。香山公园副园长林毅介绍,在八处革命旧址中,双清别墅曾几经修缮,保存最为完整,此次修缮主要以建筑加固、配套基础设施等为主。其余几处旧址一直未对外开放,“有的年久失修,有的已经不是历史原貌,所以需要进行较大规模的修缮工作。”为了能够全面准确地恢复建筑的历史原貌,8处革命旧址的修缮工程严格按照最少干预、还原历史可读性等原则开展。

香山革命纪念馆云参观(日出香山香山革命纪念地特别报道)(5)

小白楼

由于历史久远,修复文物建筑过程中最大的难度源自缺少建筑的详细图纸。林毅说,早在动工前半年,工作人员们就开始搜集资料,通过大量查阅香山旧照、搜集整理档案、邀请当年的工作人员或后代进行实地回忆等方法,经过实地踏勘、集中讨论、反复推敲,最终完成历史原貌的恢复。

9495件展品让人身临其境

香山革命纪念馆云参观(日出香山香山革命纪念地特别报道)(6)

丽瞩楼

为了尽最大可能恢复1949年中共中央在香山时期的历史原貌、“修旧如旧”,修缮过程中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修缮手法的运用也是煞费苦心。林毅介绍,除了选取原文物建筑的部分原砖原瓦之外,工作人员四处收集旧砖旧瓦:“丽瞩楼多间房屋屋面需要红色陶瓦,我们就专门到河北和山东的市场上去找旧瓦。”修缮手法上也运用了一些传统工艺,力求体现出建筑庄重古朴的风貌。

香山革命纪念馆云参观(日出香山香山革命纪念地特别报道)(7)

思亲舍

8处革命旧址内总共摆放了9495件展品,这些展品都是通过多方渠道征集、购置或复原的。包括家具陈列、办公用品和生活用品等。大到警卫处吉普车、毛泽东同志的办公桌、沙发,小到铅笔、火柴、老式订书机,呈现的都是70年前中央机关领导人和工作人员简朴的生活、工作场景。

香山革命纪念馆云参观(日出香山香山革命纪念地特别报道)(8)

镇芳楼

香山公园研究室主任王柯说,为了最大限度的还原历史、尊重史实,在确定这些展品时颇费功夫。有些展品是1993年双清别墅布展时接受的捐赠品,例如双清别墅内毛主席床头的铜台灯,就是当年毛主席的摄影师侯波、徐肖冰夫妻将他们家中的铜台灯捐赠出来的。

香山革命纪念馆云参观(日出香山香山革命纪念地特别报道)(9)

镇南房

有的展品则是专门定做的,比如来青轩内周恩来同志办公居住地有一款交直流两用收讯机。这台收讯机是解放许昌城时解放军缴获的战利品,先由当时的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使用,之后被转送给周恩来和邓颖超。周恩来夫妇对它十分珍视,新中国成立后又使用了十多年。如今这件物品的原件存放在西柏坡纪念馆,而来青轩内摆放的这件是复制品。

专家特赴云南收购同款吉普

香山革命纪念馆云参观(日出香山香山革命纪念地特别报道)(10)

双清别墅东侧平房

此外还有一些展品是收购的,比如中央警卫处的美式威利斯吉普车,这是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同志在西苑机场阅兵时乘坐的同款吉普车。王柯参与了这辆吉普车收购全过程。

今年5月份,王柯和同事获悉,云南的一位汽车收藏家拥有一款美式威利斯吉普车,立刻与对方取得联系,并通过照片大致确认了车辆的款型。6月,王柯邀请来自故宫和国博的两位专家共赴云南瑞丽,找到了这位收藏家。“因为是保密工程,我们什么都不能跟他们说,只能简单地说我们要在公园里摆摆。”没想到这辆车保养得非常好,甚至还能开起来,当听着发动机隆隆作响的声音,看着车从车库里缓缓开出的时候,王柯和两位专家内心激动不已。

香山革命纪念馆云参观(日出香山香山革命纪念地特别报道)(11)

多云亭

“说实话,为了这辆车,历史照片我们看了无数遍,所有的细节早就背下来了,所以看到这辆车的时候,我们围着车转了好几圈,细节完全符合历史照片,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王柯说。

完成收购流程之后,这辆车通过物流用了三天时间从瑞丽运到昆明,再更换物流车辆,用了七天时间从昆明运到北京,并接受改装。

“为什么要改装?因为这辆车是原装的,颜色是森林绿,但当年毛主席乘坐的那辆是战利品,经历过战火,车身颜色更偏向黄绿色,为了最大程度接近当年的原貌,所以要进行细微的改造。”于是,王柯和同事找来了当年珍贵的彩色照片,在三四十种绿色当中最终选择了一个最接近的颜色,还对其他一些细节进行了改装,最终呈现在双清别墅东侧平房前。

搭建新中国“四梁八柱”

香山脚下,一座占地2.4公顷,建筑面积17985平方米的香山革命纪念馆今日开放,开篇大展《为新中国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拉开帷幕。约6000平方米的展厅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在香山居住的181天被“浓缩”定格,“进京‘赶考’”“进驻香山”“继续指挥解放全中国”“新中国筹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五大篇章,1200件(套)实物、文献和档案全景式呈现,中共中央在香山期间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开启中国历史发展新纪元的光辉历程。

28根廊柱象征28年奋斗岁月

香山革命纪念馆云参观(日出香山香山革命纪念地特别报道)(12)

解放战争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使用的军号

红枫路路东,穿过绿意盎然的广场,一座浅褐色建筑物悄然矗立。南门外,阳光透过门前28根廊柱洒落,光影在地面勾勒出一幅画卷。抬头望,毛体字组成的“香山革命纪念馆”牌匾高悬,字体纵意奔放,笔墨酣畅。

新馆所有建材,全部采用国产产品。新馆设计构思巧妙,施工方负责人逐一揭秘,28根廊柱象征着中国共产党28年艰苦奋斗的岁月。纪念馆二层东侧,设计了中国传统“四梁八柱”造型,寓意中共中央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筹备新政协、组建中央人民政府,为新中国的诞生搭建“四梁八柱”的历史。东门外的广场上矗立的国旗杆也很有讲究,高度设计刚好为19.49米,寓意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于1949年。

走进纪念馆,高8米的序厅环形设计,“毛泽东同志在香山”大型主题雕塑正中矗立,背后320平方米的巨型油画中,春山如笑,霞光似绮。左侧是“渡江战役”浮雕;右侧中国共产党人和20位民主人士共商国是。纪念馆常务副馆长唐开文说,纪念馆坐北朝南,依山就势,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

900米“浓缩”新中国之路

香山革命纪念馆云参观(日出香山香山革命纪念地特别报道)(13)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撰写的《论人民民主专政》手稿

新中国从哪里走来?步入展馆就能重温新中国的诞生路。在展馆内缓步前行,五大展区、1200件实物、文献和档案依次展开,新中国的奠基及建设之路浓缩在了900米长的展区内。

第一篇章“进京‘赶考’”将中共中央在香山的历史拉近到眼前;接下来的第二篇章“进驻香山”,观众将能看到《毛泽东在双清别墅》照片、刘少奇撰写的《关于北平工作问题》、周恩来的证件以及任弼时的小座钟等文物;第三篇章“继续指挥解放全中国”呈现了“国共和谈场景”“毛泽东在香山期间指挥解放全中国电报墙”等内容。

香山革命纪念馆云参观(日出香山香山革命纪念地特别报道)(14)

毛泽东同志著作专柜

进入第四篇章“新中国筹建”,“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展柜以及筹备新政协、制定新中国经济建设方针、筹建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等细节一一展现。

第五篇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呈现了70年来很多精彩的历史瞬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发言、在前门草厂四条胡同32号院给老街坊们拜年……

1200件文物见证初心

香山革命纪念馆云参观(日出香山香山革命纪念地特别报道)(15)

开国大典时使用的礼炮

展厅里,有一扇落地玻璃窗。窗内展示的是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上欢声雷动,红旗翻飞的情景,步兵、骑兵、坦克、大炮,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由东向西通过天安门广场,刚刚组建的人民解放军空军14架战斗机、轰炸机,凌空掠过,接受检阅。

“我们专门制作了5000个人偶,同时将视频影像资料组合,通过光电效果,让观众身临其境。” 策展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展示艺术研究所所长洪迈恩说。展厅里,历史通过光电等科技手段“活”了起来。《渡江战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等8部珍贵的历史纪录片,800张地图和表格,引领观众重温新中国诞生之路。还有一批展品是首次亮相:苏联摄影师拍摄的开国大典30秒珍贵彩色影像和8张彩色照片以及10月1日卧佛寺召开的庆祝人民政协开幕大会照片等。

“筹备展览,我们征集了2000余件文物,最终精选出1200余件,每一件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见证。”《为新中国奠基》主题展览展陈策划组负责人李宗远说。

重点文物

香山革命纪念馆云参观(日出香山香山革命纪念地特别报道)(16)

展厅中,有一幅黑白照片。画面中,毛主席端坐在椅子上,一手持报,一手轻搭在膝盖上。他手中的报纸上,“南京解放”四个大字十分醒目。而右侧一则报道标题“千里江防转眼粉碎,南京反动政权灭亡”清晰可见。这幅照片是摄影师徐肖冰在香山双清别墅拍摄的。报纸是1949年4月25日的《进步日报》,此次被摆入展柜。

展览陈列负责人都斌说,《进步日报》是天津解放后首家民营报纸。报纸名是毛主席亲自取的,当时毛主席说:“办报的自我检讨、自我批评就是进步,看报的也要进步,解放了,大家都要进步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