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蝎子的交配

蝎子的交配过程可分为以下3个阶段。

1.公蝎寻找交配对象

母蝎到了交配的时候,体内会释放出一种能招引异性的性外刺激素,引诱公蝎交配。另外,性成熟的公蝎也会发情,并主动去寻找发情的母蝎。发情的公蝎,步足撑地,身体离开地面,不时地前后抖动,急躁不安,并用触肢钳拉其它蝎的触肢。被拉的若是成年公蝎或没发情的公蝎,对方相蜇而逃。若拉到发情的母蝎,其会顺从地随公蝎走。若找不到对象而不能进行交配,有的公蝎就会迫不及待地将精英排出,最终达不到受精的目的。

2.寻找交配场所

公蝎找到交配对象后,便用一只或两只脚须的钳夹,拉住母蝎向后退,寻求交配场所。在母蝎反应迟钝时,公蝎用嘴或只钳夹去触动母蝎的嘴,以调起母蝎兴奋。当双方表现出十分兴奋的样子时,后腹部高高竖起,并不断摆动尾节蝎腹下的2片栉状板也不断地摆动,探索着地面的情况,当从沙士中找到一坚硬的平面时,便停下来,将母蝎拉来拉去。当公蝎感觉母蝎与自己处在同一条线上时,将母蝎拉近自己,为排出精荚和受精做好准备。

蝎子养殖技术的基础(蝎子-高效养殖技术)(1)

3.排出精英和受精

这是交配过程中的关键,始终都是在紧张状态下进行的当公蝎把母蝎拉近自己后,停止活动片刻,然后公蝎前腹慢慢向下移动,生殖厣贴近地面,开始排出精荚。被排出的精荚基部首先着地,并牢固地粘着地面上。这时公蝎前腹稍微抬起,拉着母蝎慢慢后移,与此同时,母蝎生殖厣打开,当后移的母蝎生殖厣触及精荚的尖端时,母蝎猛力往下一压精荚,使精荚的上半部刺入生殖腔内,精荚瓣破裂释放出精子团(精球)进入生殖腔,地上遗留下红棕色的长约1厘米的交配轴。但是,当精英置于母蝎生殖厣内时,母蝎好像有刺痛的感觉,便有被激怒的表现,性情十分狂躁,若此时公蝎尚未离开,就有被其咬伤或吃掉的危险。另外,母蝎生殖厣甲片与栉状器也在不停地一张一合地扇动,使精液顺输卵管进入受精囊进行受精。从排精到受精这段时间最短,只需十几秒。

交配的时间,一般需0.5~1小时,但往往随着具体交配坏境而变化,长的可达3~4小时。不论是野生的蝎子还是人工饲养的蝎子,公蝎每交配一次后,由于体质原因,大约有1%会自然死亡,这是生物界汰弱留强的自然现象,养殖户不必担心害怕。

母蝎受精后,精子可长期在母竭受精囊内贮存,因而可连续产仔3~5年。

第五节 蝎子的繁殖

一、体内孵化

蝎子在接受交配后,并不立即受精,而是将精液暂贮在纳精囊内,待卵细胞发育完全成熟后,再行受精,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下移到卵巢网格外壁上进行孵化。

蝎子属卵胎生动物,其体内孵化时间受温度影响,如温度低于下限阈值,则胚胎不能发育,尽管形成了受精卵,也不能形成仔蝎。而在这个阈值以上的一定范围内,温度越低,发育越慢,妊娠期越长。试验表明,温度低于5℃,则胚胎发育停滞;在15℃以上,发育延续;在25~30℃范围内,胚胎发育加快,35~45天即可完成孵化。所以,自然条件下,通常在8月下句交配的母蝎,到翌年6月中旬才产仔,体内孵化历经300天。

若按25~30℃时,35~45天即可完成孵化,那么控温养殖下,每年应可产4胎或5胎。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即使控温再好,母蝎每年也只能产2~3胎,而且极少数为3胎,这与蝎卵的发育成熟所需时间和受精卵胚胎发育所需营养不能很快吸足有关。所以,有关蝎子两胎之间的间隔多长、最短的孵化期是多长等都有待探讨。目前,经过实践可以肯定的是控温养殖可使母蝎每年产1胎提高到2~3胎。

夏天观察怀孕母蝎的孵化:白天,常见孕蝎爬出洞穴或石缝,倒悬于石板下晒太阳,面夜间则又爬进石深处或洞穴里,以始终保持处于温暖环境之中,利于体内胚胎发直。随着壳色逐渐由灰黄色变成浅灰色,体积也同时增大,当长到麦粒的1/2时,卵壳开始退化,胚胎逐渐发育成为仔蝎形状。到卵壳退化到白色透明壳时,仔蝎背板甲纹明显出现,说明胚胎发育已经成熟,怀孕蝎即将临产。

二、产仔

临产孕蝎的预兆:前腹部异常隆大,背板环甲纹间距明显增宽,腹中白色胎儿在前腹部腹面处隐约可见,行动蹒跚,开始在背光安静处寻求产仔地点。选定产仔地点后,用角须和第4对步足撑高躯体,第1~3对步足交替挖建产房,并用尾部将所有挖出的土推开推平,直至挖成与自身大小差不多的产房。挖建产房时挖时歇,需2~3小时方可完成。产房挖成后孕蝎伏在产房内不动,处于临产前休息状态。

产仔时,母蝎伏于地上,向前倾斜弯曲身体。第1对、第2对步足向内收缩,合抱于胸前,做成产床,而第3对、第4对步足则伸直打开,牢牢扒附于地面,借以支撑及用力。蝎体整个前部从生殖盖板以前均向前倾斜,近于地面。姿势摆好以后,栉板下垂,生殖盖板打开,随着腹部抖动,仔蝎依次从母孔产出,落于两对步足合抱之中,并不直接产于地面。

母蝎体内卵很多,通常一次有几十个同时成熟,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进行体内孵化,所以产仔时往往一次很多,一般20~30只,少的10只左右,多的则达40只,甚至50只产仔时,这些小蝎成批产下,每产一批间隔30分钟,长的约需1小时,每批一般产下5只左右。整个产仔时间大约3小时。

三、育仔

新生仔蝎呈圆锥形卵状,被娩入土坑中,堆积在母蝎前腹部下方・表面有白色且透明的黏液(即退化了的卵売),因此互相粘连,附肢和尾部均折叠于腹面,仔蝎体长约1厘米。片刻以后,产下仔蝎体外黏液蒸干,身体可伸展开。此时,仔蝎从各种通道爬上母背。仔蝎在母背上的作用主要是保护仔蝎这是母蝎保护幼仔脱离危险的本能。根据鸟纲的“育维”行为,把母蝎的这种行为称为“育仔”。有人把育仔期说成是仔蝎的吸收蜕变期和产仔母蝎的产后休养期。其实,育仔期产仔母蝎背负自己的仔蝎时刻处于高度警惕状态,并不是所谓产后的休养,虽然它也进行一些生理调节,但身体的恢复主要是从完成育仔后开始寻食活动起,育仔期母蝎的一切活动均围绕护理仔竭进行,虽然它们不吃不动,蛰伏于产房内,但与休息不同,它对外界十分微弱的干扰即有敏捷反应。如生存环境受到破坏或遇到可以逃避的天敌进攻时,母蝎会迅速背负小蝎迁移。

在正常情况下,母蝎的护仔行为表现为细心照顾,而有的情况下,也发生母蝎反目成仇,野性发作,残杀仔蝎的现象。如外界条件严酷时(产前营养不足或产后环境湿度偏低等)母蝎往往吃食幼嫩多汁的仔蝎以改善自己体内的营养及水分状还有,当外敌当前,逃命要紧时,母蝎会抖掉身上背负的小蝎,一来为了减轻负担,便于快速逃离险境,二来为了抛出食饵,舍仔保身。因此,在育仔期管理上,要针对其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育仔期仔蝎的成活率。

蝎子养殖技术的基础(蝎子-高效养殖技术)(2)

记得关注,每天都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些我养蝎子的一些心得。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