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如约而至,主要解答下面这个常被提及的问题,几年来一直被反复问。

其实就是,Sourcing跟SQE这俩岗位哪个好。

做sqe好还是做cqe好(SQE跟Sourcing哪个工作好)(1)

这也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计划经济思维,正常的人生中以及职场上,外部客观情况千变万化,两个不同的个人条件也千差万别,所以大家看完本篇也要务实,做个参考即可,不可完全套用。

由于这种假设“真空”或者“理想状态下”的条件,主要在实验室尤其书本上才有,为了模拟这样一个比较实验,我们假设甲乙丙三位大学同班同龄同学毕业后、通过同一招聘方式、都面试成功后、在同一天、入职同一家公司、且都没有内部关系、基本工资月薪也相同都是税前1万块:甲进了计划部门做Planner,乙进了质量部门做SQE,丙进了采购部做Sourcing。

我们来看下他们入职5年后的各自情况,从而做出一个优劣比较。

大家注意下,入职后的岗位发展,跟求职时的面试择业不一样。虽然一份工作算短择或者中择的可能更多,但好歹也会待个一段时间或者几年,也就是要和工作相处。求职类似挑对象,入职后就类似过日子了,比较标准和参考要素是大不一样的。

做sqe好还是做cqe好(SQE跟Sourcing哪个工作好)(2)

比较要素一:加薪速度,20分

工资增长是我们期待的,就大多数公司的正常加薪概率和加薪比率来看,这三职位Planner、SQE、Sourcing都不算特别好,处于中等附近,只不过Planner属于工厂的预算,加薪幅度稍微慢一点,所以三者各得分10、12、14分,相差并不大。

也就是说,这三位5年后在公司的月薪大致分别为,1万4:1万5:1万6。主要是自然增长,不考虑升职因素,因为默认仨都没升职。

做sqe好还是做cqe好(SQE跟Sourcing哪个工作好)(3)

比较要素二:升职速度,20分

打工最重要的,就是个加薪晋级,否则我待你这干嘛呢?所以,升职速度也给20分。

这里对于Planer的升职速度来说,就稍微快一点了,采购部的Sourcing是三者中最慢的。这里原理我讲下,大部分在这篇里《单位里升职最快的,是哪个部门?》。

做sqe好还是做cqe好(SQE跟Sourcing哪个工作好)(4)

一个计划员通常带一个计划助理,一个计划主管带一个计划员,一个计划经理带一个计划主管,这种人少职级多的情况,升职比较快,因为别无选择。

人事也是如此,你去一个人事部看下就知道了。1个人事专员汇报给1名人事主管,这位人事主管汇报给1位人事经理,而该公司平级的人事经理终于有了3个,最后汇报给人事总监。

相比较而言,其他部门不是如此。比如质量部,十来个质量工程师汇报给一个质量主管,三四个质量主管汇报给一个质量经理,又三四个质量经理汇报给一个质量总监。

采购部、财务部以及其他大多数部门,则介于以上两个模式之间。大家自己体会吧!两种各有特点。

又因为Sourcing的业绩很难看得出来,所以打点折扣,三者的升职速度分别为15、13和11分,都高于10分的中间值。

做sqe好还是做cqe好(SQE跟Sourcing哪个工作好)(5)

比较要素三:可摸鱼,10分

其实就是看下工作的忙碌程度。只有SQE忙碌程度低于所有岗位的平均值,给个6分;Sourcing的工作忙死,因为各部门需要协调,一个报价要说服至少三个人多则十几个人,重复再重复,给个4分吧;计划员最忙,担心揭虑,甚至寝食难安,因为生产异常太多,随时发生,晚上和周末都难得安生,产线会随时停产,你类似24小时待命了,最多2分。

做sqe好还是做cqe好(SQE跟Sourcing哪个工作好)(6)

比较要素四:跳槽机会,10分

这主要看市场上该种职位的有效职位数,正常来说三者比例是1:2:3,SQE岗位最多,招聘需求自然也最多,故三者跳槽机会分别为3分、9分、6分。

做sqe好还是做cqe好(SQE跟Sourcing哪个工作好)(7)

比较要素五:办公地点,10分

这其实就是办公环境,影响了你的起居、生活、交通、来人客去、社会活动甚至翘班跑出去面试的便利性。

计划跟随工厂,一般在郊区甚至远郊,得2分;SQE一半时间在工厂,其他时间在市区总部、研发中心或者供应商处出差,有时还可以翘班偷懒,给个5分;Sourcing大多在市区研发中心或者总部,偶尔去供应商和工厂去看看,虽事出有因,但大多自己安排,给个8分。

做sqe好还是做cqe好(SQE跟Sourcing哪个工作好)(8)

比较要素六:岗位技能的通用性,10分

这点就是大学生所说的“学到东西”。计划虽然也学到东西,但换一家公司就没用了,每家产品和ERP系统都不一样,产线情况更是不会雷同,所以Planner去了下一家公司基本算工作技能从头再来。原先保有的职业技能比如Excel、ERP操作以及排程技能,到了下家充其量算2分,大多没用,不可复制。

SQE的大多数技能可以在下家重复使用,包括所掌握的知识、检测和审核方法,新项目NPI流程,FAI、PPAP所述要点,质量体系侧重点,现场开会和审厂稽核等能力,大多可以沿用,无非换个东家去不同的供应商处而已,给个8分。

Sourcing更多是经验积累型的工作,类似司机,换辆车上路,相对容易上手。但是对于技术、标准以及质量等都没那么熟悉,换了公司也要重新了解,供应商到了下家也基本不会重复,重复了也不是一个流程、单价也不一样。但好歹基本悟性和思维掌握了,包括供应商分布、谈价、管理项目、生意之道和对外交往的基本技巧相似,给6分。

做sqe好还是做cqe好(SQE跟Sourcing哪个工作好)(9)

比较要素七:副业发展空间,10分

这是跟主业相关的副业,属于副业A的范畴。

这么来比较,开头我们说的甲乙丙三位同时进了同一家公司三个部门的同学,他们中做了计划员的,基本没有外快,给1分是勉强的,你总不能休息时给别家公司排程做计划兼职吧。1分算副业收入。

SQE则有些好处,基本到了第五年到年底来看,一年综合有个5万块的外快,差不多了,虽然有些不能多说,也不一定是现金外快,但综合得5分。

Sourcing的外快之一类似贪污,就是权力寻租。因为供应商需要入场资格,即门票在你手上。此外,年度谈价,也在你这里把握,你可以调配自己手头每家的单价松紧程度以及新项目参与度。当然你可以不拿这个灰色收入,其他方面搞个10万块副业收入,还是容易的,尽管仅仅是从主业技能、资源出发。入职5年大多可以达成,还不仅仅是外企和国企,私企民企合资等都会有这个空间,唯一夫妻老婆店没有这些,总计可以给10分。

做sqe好还是做cqe好(SQE跟Sourcing哪个工作好)(10)

比较要素八:社会关系,10分

你在当地生根发芽,自然少不了要结交当地社会关系、行业关系,这就是外部关系,三者中Sourcing大多跟供应商的老板和高管打交道,这些毋庸置疑。我们这里的关系也包括内部关系,三者中也是Sourcing最容易参加有老板、CEO、经理、总监等参加的会议,露脸机会多。综合来看,给9分。

Planner内部接触上层机会最少,外部极少接触客户和供应商,大多没见过面只见其邮件,给个2分综合分。

SQE介于两者之间,但也有一定的推荐和审核新供应商的权利,包括现有供应商整改和改善的接触机会,取中间值5分往上的6分为宜。

总结以上八点,即八个要素的评估和打分,总分排序分别为37分、64分、68分。总表如下。

做sqe好还是做cqe好(SQE跟Sourcing哪个工作好)(11)

不过,最重要的,大家记着两个重要提示。

提示一 :现实的不可比较性

以上仅仅是理论值,因为影响更大的则是你跟你的同学所处的城市不同、目前所在公司的情况不通、企业性质不同、领导不同、跳槽技能不同、入职后的起薪都基本不会一样,尤其你俩的家庭情况不一样,所以很难有理想的比较时刻。

千万别因为理论值去左右你的抉择,就类似有人不找家里有弟弟的老婆或者老公,这个在遇到具体对象时要再看,适当参考而已,不可一刀切。否则就很失偏颇了,以偏概全,容易导致后悔。

做sqe好还是做cqe好(SQE跟Sourcing哪个工作好)(12)

提示二:师兄学姐哪去了?

也就是你需要看大数据,即用年代法来看。你做比较时,是默认这三位同学待了5年后还在同一家公司校招时进来的那个岗位一直没有变动,这个几乎是不可能的。做了5年后,这仨人至少2位实际中已经跳槽了,有些原因可能是领导不待见你,更主要的原因是单位裁员、降薪、辞退甚至PUA你、你为了爱情换工作、换城市、父母之命等等。

就算待满了5年到了第10年时,32-34岁了,这Planner已经十人九转岗了,人家也不是傻瓜。就你聪明可以选择?你的选择成本也太低了,因为你网上看了一篇文章?显然没有说服力,人间也没这道理。

待到10年时,另外两位虽然大概率还做老本行,但你要看现实中师兄学姐的大数据。我告诉大家吧,毕业15-20年时,比如在35-45岁期间你再去看当初你的那俩岗位上的同事,有如下统计规律:10位SQE已经5位改行了,没改行的5位中大概4位是女性;10个Sourcing同学也有2位改行了,没改行的8位中男女各半。

做sqe好还是做cqe好(SQE跟Sourcing哪个工作好)(13)

此外,改行的SQE主要是改行做了Sourcing,而改行的Sourcing基本没有去做SQE尤其Planner的

以上这句,到了这里才是本文的核心。毕竟师兄学长走过的路,是汗水和血的教训,不是你纸上谈兵可以分析出来的。比如东北人国内移民前去了哪八大城市?统计局可能会有这个统计;我这里也有答案,而且主要是大学毕业后的东北夫妻在国内移民的前八大城市的统计。但绝不是你分析或事先猜测出来的,有很多时候逻辑并没有道理。

前文表格,各种打分比较,只不过是为了对学生思维的提问“A和B哪个更好”做个回答,引导你有一个综合评估的思维。

不再多说了,大家还是落实于自己每天、每月、每年的职业发展中,而不要在具体岗位的选择上越陷越深。没有成本的选择,不知道你纠结什么。

其实类似考公务员一样,我的建议是在合适的城市你先能进去再说,而不是去担心林业局、教育局、民政局哪个好,甚至不能进工商局、税务局、环保局怎么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