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递有重视读书的传统,这里有这样一句谚语:“养儿不读书,等于养头猪,三代不读书,等于一窝猪。”
这里的族规也规定子孙必须读书,无论穷富。实在太穷的,要由族里从公共的部分支出学费。所以,这里诗书传家,出了不少做官的、不少官商、不少成功的商人。
在众多的西递老宅中,选出三处,东园、西园和桃李园,最能体现西递人教育观的宅子,看看这里人在教育上的用心。
【东园】
东园是清雍正年间所建,将近300年的历史。
据说胡文照的父亲自幼酷爱读书,虽立志考取功名,但因家道贫困辍学、外出经商并至杭州发达后,他将自己的功名之梦寄托于儿子身上。但儿子胡文照身居闹市,游手好闲,不思读书。为了让儿子脱离闹市,安心读书,他携儿子回西递,建东园,并弃商为儿子陪读。胡文照不负父望,隐居苦读,最终一举成名。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为了儿子的学业,归隐田园,这得多大的决心和定力。
主人有这样的心思,在建筑上也就用尽心思提点后人要认真学习。
大门不大,上有画轴形门额有“东园”二字,设计成书卷形状也有“开卷有益”的意思。
门额上方有扇形漏窗,与左首屋墙上的秋叶形成漏窗相应,寓意“抬头行善,落叶归根。”这里有老话“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十三四岁的孩子去学徒经商,告老还乡建房,叫做落叶归根。
东园门不大,进入的走廊也狭小。但过了这个狭窄的走廊,就豁然开朗,不知道是不是在取“桃花源”中的意境。
慎思,《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古人有学问啊!
现在屋里到处都摆得满满的。
木制建筑中的撑栱、雀替、倒爬狮、元宝陀墩等
一棵竹、一株小树或苔藓,在中式庭院中总能营造出一种气氛。
东园包括凉厅、正厅、前厅三进,正厅为厚光堂,用于接见贵客之用;前厅为接待亲眷内宾,凉厅为书厅,既是主人修身养性的书屋又是主人办私塾的场所。
凉厅左边厢房房门为六边形,右边却是圆形,突破了原传统式的对称建筑结构,而取得了不对称中之对称美的效果。
对于子孙的提点这里也可以看到:六边形门上雕刻四只蝙蝠,再加上门是一个大蝙蝠的形状,构成“五福”。这个设计比通常的“五福”更多了些意思,即“福”也要脚踏实地,“先吃十年寒窗苦,方能享尽人间福”。
右边厢房房门为圆形,是一幅很大的冰梅图,也称“冰裂”图,冰块棱角分明,香梅花瓣清晰,冰棱寓意“十年寒窗”,香梅象征“梅花香自苦寒来”。从中不难看出主人的心愿,希望自己的儿孙后代要刻苦攻读,积极上进,荣获功名,争气做人。
冰裂纹也可以看成是很多“人字形”裂纹,故也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之意。
这两扇门,正好寓意“从苦到甜”,还正好是男人脚十倍的长度,也寓意这“十年寒窗”。
凉厅为二层,木雕楼阁,为屋主的书房和私塾
【西园】
上面那个东园是爹居住的,这个西园是儿子修建的。两处建筑相差了一百年。西园是一座园林式的庭院民居。这个回乡读书的儿子最后做到了四品官,读书成功的典型代表啊!
西园是座典型的徽派园林式建筑,以漏窗借景传情是西园庭院的最大特色。进入园内,右侧是三幢楼房一字摆开,它们由一个长方的庭院连为一个整体,中间用大的砖雕漏窗以及形态各异的门洞隔开,分为前园、中园、后园,园中栽种花卉,设有假山、鱼池。透过前院的漏窗,隐约可见中院、后院的景物。整个庭院处于“界与未界,隔与未隔”之间,庭院深深,层层相联,这种不让人一览无遗的设计,使得整个狭长的庭院显得幽深雅静。在乡间村居这种“移步换景,借景园外”的建筑格局并不多见。
中院住宅大门门罩最下方有一块民间极为罕见的石雕,刻着西周时期“周文王访贤”的故事。虽然图中的人物面部遭到破坏,但仍可清晰地看出雕刻之精细。中间一块石雕上刻着凤穿牡丹。最上方雕着四个不同形态的魁龙,寓意着主人官及四品,飞黄腾达。
西园大体呈长方形,庭院被漏窗、门洞使原本不大的庭院营造出庭院深深、景观多重、全园景色不能一览无余的效果。
【桃李园】
“桃李园”是西递现存较完整的私塾旧址。与商人和官宦的宅邸不同,桃李园不以奢华气派见长,而以小巧雅致取胜。
这个房子保存的很好,也没有太多的“商业化”。厅堂内红木家具一应俱全,古色古香。砖、木、石雕基本上还是前清原样。古宅小巧玲珑、富于特色,充满雅趣。
前厅中的对联“迎送远近通达道,进退迟速游逍遥”不仅意蕴深厚,而且14个字都为走之旁,也显示了主人的雅趣。
厅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两侧由12块花门组成的板壁上的漆雕书法作品《醉翁亭记》。这组书法作品的作者黄元治,是清初黟县知名书法家,曾任贵州平远府、江西建昌府通判和云南征江府知府,为官清廉,人称“青菜太守”。
这个宅子的雕刻很值得细看
推荐相关阅读:
如果千古一帝名额只有一个,你会颁给谁?
我的黄山西递宏村“慢”游记
京都御所,做了700年的皇居,太朴素反而成了一种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