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早就想写下我的山东乡村了,可是却迟迟的提笔无语,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家乡的游记山东省?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家乡的游记山东省(散文我的山东乡村)

家乡的游记山东省

我很早就想写下我的山东乡村了,可是却迟迟的提笔无语。

在庸人自扰了一年之后,总得给自己一个交代吧,于是,便有了这日记。

这里是鲁西南,算是丘陵地带吧。和想象中的山东半岛不一样,这里没有什么海洋气候,多数时候,让人感到是四季分明的大陆性气候。

我所在的是泰安市和曲阜市的交接处,离两个城市一样的远,这里正是因为两种文化的冲击,更显得很有点特色。

泰安,因为市中心有座泰山,历代帝王常来封禅的地方,显得多少有点霸气,有些帝王之气,这里的人更豪爽些,更洒脱些,这里的村民好像也更大方些。

曲阜,孔子的家乡,历代圣人的故居,齐鲁之地,孔孟之乡,礼仪之邦,人们便多了些谦和,多了些包涵,乡民便也似乎更加斯文有余。

不过这里的民居建筑到是很统一的,一般都是二层小楼,楼上用来储存余粮和晾晒用,楼下才是真正的居住。乡村里的年轻人很少,老人孩子和妇女居多,每当到了暮色沉沉的傍晚时分,走在村里,你能感觉到留守的无奈。如今的房子都很漂亮,可是住的人却越来越少了。

我觉得这里的方言最有特色的一个字便是“喝”,吃面糊,叫“喝糊凃”,吃面条,叫“喝面条”,总之,把吃东西都叫“喝”。为此我特地看了看有关的资料,原来山东人都是很简省的,早上中午要干活,吃点干的有力气,到了晚饭,便觉得不用出力气了,喝点稀得好了,到了天气不好,干不了活的时候,也是喝点稀的。时间久了,便把吃叫“喝”了。从这能看出来,山东的文化,早已经潜移默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了。

不过这里的食物口味,多数人都一时有点无法接受,那就是以咸为主,有咸香和酱香之分,主味都是咸。记得我刚来这里,常常惊呼,“哇,山东的盐居然不要钱买,白送也不能放这么多呀”,而现在,倒是觉得别处的食物没有味道了,似乎缺的就是盐的香。

这里的农作物很单一,冬小麦,夏玉米,秋花生,也就没有了,偶尔的能看见零星的红薯,大豆和土豆。可能是种地没有什么现钱用吧,而且种地太累,只有老人在家伺候着为数不多的田地。树,则是清一色的杨树,据说是因为长的快,三五年便成才了。只是很可惜了那么多的树种,生态不再是很平衡了。

我很喜欢独自走在田野里,抬头看星星,总是很亮,很容易就辨认出,最常见的星座。看见满天的繁星,心情总是很不错的。

可能是因为山东这些年的经济发展很快吧,这里的路很好,也很平,到处都是高速,连村里的路都是水泥路面了,走在这的村中,很多时候你会忘记这里是乡村小路。所以,电动车在这里很畅销。几乎家家都有,几十公里的路程,用不了多久就到了。车都跑的是长途,短途就交给电动车了。只是可怜了我们了,主要是短途办事,出门一趟很难。

这里很平和,让人觉得仿佛时间在这里驻足。

我太笨拙了,我描绘不出我的山东乡村带给我的惊喜,带给我的意外,带给我的感动,我只能稚嫩的叙述。如果可以,我真的希望我的山东乡村能留我一席之地,任我徜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