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历史上的城址(宣城记忆之五十五)(1)

五十五、宁国县(市)、宁国府和《红楼梦》中的宁国府

邢少山

“宁国”是一亇好名词,国泰民安,祥和盛世,谁都希望这样,而在我们宣城曾有“宁国县”与“宁国府”,连《红楼梦》中也有“宁国府”,这到底是怎么样一回事呢,得慢慢作一些解说。

中国地名的命名有祈求平安详和的,如泰州、太平、怀宁等。“宁国”一詞是出自《易·乾卦》: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寓意“邦宁国泰,长治久安”之意。

宁国历史上的城址(宣城记忆之五十五)(2)

宁国县,就是现在的宁国市,是安徽省宣城市代管县级市。宁国,古称宁阳,它位于安徽省东南部,现在总面积2487平方千米。辖6个街道、8个镇、5个乡。

宁国县,古称宁阳,“周武王灭商后,封他的弟弟(文王幼子)于康邑,世称康叔。后来,周公旦(武王之弟)又将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封给康叔,建立了卫国,定都朝歌。传至九世祖卫武公,封子季亹于甯邑,称为“甯国”。国人以地名为姓氏,季亹为“甯”氏始祖,现河南获嘉、修武是甯氏发源地。

宁国历史上的城址(宣城记忆之五十五)(3)

宁国春秋战国时期先后隶属吴、越、楚国地。秦属鄣郡。汉元封二年(前109年),属丹阳郡治宛陵。

春秋时,楚庄王六年(前608年),庄王亲率大军出伐陈国和甯国,击溃来援的晋军。庄王十七年(前597年)春,楚郑邲地之战结束数月后的同年冬天,楚庄王乘胜攻灭萧国,形成对甯国的月形包围,甯国险遭灭国。甯氏傲居卫国公族为卿达七世,直至公元前546年甯喜(卫国大臣)被卫献公诛杀,招至灭门诛连,甯氏子孙被迫四处外逃,开始迁往河北、山西、山东、安徽和岭南两广等地。

宁国历史上的城址(宣城记忆之五十五)(4)

此间,甯国家族(应是侯族)的一支一路南逃,来到了今天的安徽省宁国市霞西镇至南山街道万福村一带定居下来,取地名仍为“甯国”。经过数百年的繁衍,甯姓人氏不断增加,甯国村(今为万福村)成为甯姓人氏的中心活动地带。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分宛陵县南部置怀安县和宁国县,隶属丹阳郡。吴景帝时(258-263年),改属故鄣郡。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又分丹阳郡置宣城郡,宁国县属之。

宁国历史上的城址(宣城记忆之五十五)(5)

隋开皇九年(589年),并怀安,宁国县入宣城县。唐武德三年(620年),分宣城县复置怀安县、宁国县,属宣州。武德七年又并入宣城县。此后,怀安县再未设置。唐天宝三年(744年),以原怀安、宁国二县地置宁国县,属宣城郡。五代十国时属宣州。北宋属宣城郡。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属宁国府(治宣州,今安徽宣城市宣州区)。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世祖忽必烈改府为路,宁国属宁国路,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元璋改路为府,宁国复属宁国府。明、清相沿。

宁国历史上的城址(宣城记忆之五十五)(6)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宁国直属安徽省。1949年4月23日宁国县解放,5月隶属宣城专区。1952年1月,属徽州专区,1956年2月,属芜湖专区,1961年3月,复属徽州专区,1980年1月改属宣城地区。1997年3月11日设市,称为宁国市。

宁国历史上的城址(宣城记忆之五十五)(7)

对于宁国府这个名词,我们从小就烂熟于心,因为在我们家乡有童谣说:“黄泥巴搓搓,里口蹲个哥哥;哥哥出来耍耍,里口蹲个姐姐(方言音假ji );姐姐出来唱唱,里口蹲个杠杠(蜻蜓);杠杠出来飞飞,里口蹲个乌龟;乌龟出来爬爬,里口蹲个爷爷(方言音芽yá );爷爷出来买菜,里口蹲个老太;老太头上三面鼓,一打打到宁国府。”宁国府在我的心目中是一亇非常神秘的地方。

宁国历史上的城址(宣城记忆之五十五)(8)

后来又读到了朱元璋的诗《星夜出征》:“忙着征衣快着鞭,回头月挂柳梢边。两三点雾不为雨,七八个星尚在天。茅店鸡呜人过语,竹蓠犬吠客惊眠。寻常拥出扶桑日,社稷山河照目前。”这首诗是说,朱元璋自己拿着鞭子,赶着战马,战士们跑远了,他回头看军营,月儿才挂着柳稍头。他率领军队继续向前,雾气凝成了星是点点的雨,但挡不往他们进军的步伐。这时快快天亮了,天上只有稀稀落落的七、八颗星星。部队走过农家小舍,鸡叫狗吠,屋里有人讲话,这时天亮了。朱元璋感概说,要是一个和平的日子多好啊,五谷丰登,鸡飞狗跳,细语盈盈,他决心要打赢一系列的战争,挽救山河,让人民过上幸福安康、平静无虑的生活。

宁国历史上的城址(宣城记忆之五十五)(9)

这首诗是至正十五年(1355年),他还未得到天下,在宣城、宁国、广德、泾县一带打仗时写的。他设计攻克宁国县城拜访过神仙洞的老和尚金碧峰,经大师指点战略要策,果然攻下宁国。他在宣城各地多次与元军交峰,累累获胜,他对宣城这块地盘感情深厚。这首诗也表现了朱元璋希望重振山河,让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思想。所以有人说,宁国府是他命名的,也不奇怪。但事实总归是事实。

宁国历史上的城址(宣城记忆之五十五)(10)

真正的宁国府是在宋就开始,并不是朱元璋的首创。宁国府作为一级地方府始于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至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道、府、州,由省直管县止, 历经宋、元、明、清四个代更替,在此过程虽有短暂变更,前后延续了700多年,其授权管辖的政区范围包括现在宣城市所管辖的宣州区、泾县、宁国市、旌德县和芜湖市所管辖的南陵县及黄山市所管辖的黄山区(原太平县)6个相当于现在的县级地方政权。

宁国历史上的城址(宣城记忆之五十五)(11)

在此之前又名宣州、宣城郡、宁国郡。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让位于赵昚,是为宋孝宗。宋孝宗赵昚在进皇宫之前,曾驻在宁国军辖区内。依宋朝惯例,凡是皇帝登位前居住的地方,或出生地都要升格为“府”一级地方政府,宁国府由此而产生。《宋史·孝宗本纪》乾道二年(1166年)八月,升宣州为宁国府。《宋史·地理志》本宣州宣城郡,宁国军节度。乾道二年以孝宗潜邸升为府。

宁国历史上的城址(宣城记忆之五十五)(12)

忽必烈至元十四年(1277)改宁国府为宁国路总管府。宁国路属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江东建康道肃政廉访司。

至正十七年(1357年)四月,朱元璋攻下宁国路之后,改宁国路为宁安府,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四月改为宣城府,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改为宣州府,二十七年(1367年)复改为宁国府。《明史·地理志》太祖丁酉年四月曰宁国府,辛丑年四月曰宣城府,丙午年正月曰宣州府,吴元年四月仍曰宁国府。

明朝亡清朝兴,顺治二年(1645年)改隶江南省,其仍称宁国府。今宣城市宣州区为宣州,宁国府,宁国路总管府,宁安府,宣城府治所。1912年(民国元年),撤废宁国府,废府。

宁国历史上的城址(宣城记忆之五十五)(13)

而《红楼梦》里的宁国府是贾府里面的一府,另一府为荣国府。这是贾府两个分支。但宁国府是高于荣国府的,因为最早宁国公和荣国公是同胞兄弟,宁公居长,荣公居次。荣国府还有一位老长辈活着,就是贾母,所以宁荣二府都叫她老祖宗。宁国府和贾母平辈的都死了。宁国府辈分最高的是贾敬,因为贾敬当了道士以后就再没有子女了,他只有一个儿子叫贾珍。贾珍也只生了一个儿子叫贾蓉。

宁国历史上的城址(宣城记忆之五十五)(14)

《红楼梦》宁国府里的人物第一就是贾敬。他是宁国公贾演的孙子,京营节度使世袭一等神威将军贾代化的次子。是丙辰科进士,一味好道,在都外玄贞观修炼,烧丹炼汞,别的事一概不管,放纵家人胡作非为,后因吃秘制的丹砂烧胀而死,死时腹中坚硬如铁,面皮嘴唇烧得紫绛皱裂。死后天子追赐他五品之职。

宁国历史上的城址(宣城记忆之五十五)(15)

第二代是贾珍。他贾敬之子,世袭三品爵威烈将军。生活极度放纵,他虽有一妻二妾,但仍和媳秦可卿、妻妹尤二姐关系暧昧。秦可卿死后,是他流泪向王夫人请求让王熙凤料理丧事,让她"爱怎么办就怎么样办",恣意豪华.为了让丧礼上风光些,他特意花一千两银子为儿子贾蓉捐了个五品龙禁尉。这场奢靡的丧事,也足以说明他与秦可卿之间的特殊关系了。后因作恶多端,被人参奏革去世职,派往海疆效力赎罪。

宁国历史上的城址(宣城记忆之五十五)(16)

第三代是贾蓉。他是贾珍之子,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面目清秀,身材俊俏,轻裘宝带,美服华冠。他原为监生,妻子秦可卿死后,为了在丧礼上风光些,父亲贾珍花了一千两百两银子给他捐了个五品龙禁尉。后娶胡氏为妻。贾蓉长得是面目清秀,细挑身材,但生活上却和他父亲贾珍一样荒淫无耻。和姨娘尤二姐不干不净。为了达到能与尤二姐不断鬼混的目的,他想出了让贾琏偷娶尤二姐并安置在府外的主意,使得尤二姐被王熙凤逼死。由于他和父亲作恶多端,被人参奏,宁国府被锦衣军查抄。后依附荣府生活。

宁国历史上的城址(宣城记忆之五十五)(17)

这样一个封建贵族家庭,三代都是单传。“宁国府”谐音“凝国府”,是把情天情海凝幻成情身的地方。宁国府四代男性名字的谐音来历:贾代化、贾敬(谐音净)、贾珍(谐音真),贾蓉(谐音容),将这四代人名串连起来就是“代(为)化净真容”,唯有如此才能凝为情身。这都是揭露二府男女关系的肮脏事。

综上所述,宁国县,即现在的宁国市,是县一级的行政区划范围;宁国府,是古代即宣城地一级的行政区划范围;而《红楼梦》中的宁国府只是对一亇家族往宅的敬称。三者各不相同,而皆取“宁国”两字,表示这里吉祥如意、和谐安定之意。 我们宣城人一旦要到宁国出差、办事,不知什么原因,总有些亢奋,便开玩笑地说“我要出‘国’了。”当然他说的这个“国”显然不是国家的“国”,而是一个地域的县市,这是俏皮话,在《修辞学》上叫“谐音”,实质,内涵不同。

宁国历史上的城址(宣城记忆之五十五)(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