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每家每户都要吃年夜饭,但为什么要吃年夜饭,你知道吗?年夜饭的由来一定要了解,为您介绍年夜饭的由来及传说

30道舌尖上的年夜饭(弘扬传统文化欣赏民俗经典)(1)

年夜饭又称“团圆饭”、“合家欢”、“分岁酒”、“守岁酒”、“辞岁酒”,是农历除夕(每年最后一天)的一餐。这时家庭成员要尽可能地齐全,许多远在外地的家庭成员也总要在年夜饭之前赶回家中,因此这顿年夜饭又称“团年”。

30道舌尖上的年夜饭(弘扬传统文化欣赏民俗经典)(2)

我国早在汉代就有除夕吃团圆饭的习俗。旧时,由于生活水平较低,平时做不到饮食丰厚,只有到了过年时才能改善一下,因此对年夜饭的质量和内容要求较高,饭菜要尽可能丰富,一是为了解馋,二是这种充实感预示着来年的丰衣足食。

1,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30道舌尖上的年夜饭(弘扬传统文化欣赏民俗经典)(3)

2,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头如狮子身如壮牛的凶恶怪兽“年”,到了冬天山中的食物稀少了,便要跑出山来闯进村子,见人伤人,见畜伤畜。因此一到冬天,人人惊恐,村村不安。大伙儿只得搬到远远的地方去逃避“年”的伤害。时间长了,人们发现“年”虽凶猛,却也害怕三样东西:一是鲜红的颜色,二是明亮的火光,三是巨大的声响。于是大家商量,只要家家 都具备这三样东西,“年”就一定不敢进村了。 到了冬天,凶恶的“年”快要出山进村侵扰了,村里的人相互约定,家家户户的门上都挂上用红色涂抹的大木板,门口烧着旺旺的火堆,夜里大家都不睡觉,在家里敲敲打打,到处发出巨大的声响。夜深了,“年”窜到村口,只见处处红色,处处光亮,兼之巨响遍传,十分害怕,赶快掉头躲进山里,从此不再出来危害村民和牲口了。第二天清早,全村的人聚在一起,为驱逐凶兽获得的胜利互相祝贺道喜。这是一个多么不易得来的日子!

30道舌尖上的年夜饭(弘扬传统文化欣赏民俗经典)(4)

3, 后来, 每到冬天,人们总是忘不了往年防御“年”进村侵袭的日子,家家户户照样挂上红色木板,点着火堆,通宵敲敲打打,第二天便也相互道喜,欢庆平安。这样代代相传,“过年”的习俗就形成了,为了庆祝过年,过年吃年夜饭的习俗也就流传下来了。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30道舌尖上的年夜饭(弘扬传统文化欣赏民俗经典)(5)

,4, 在古代,人们认为年夜饭还有逐疫、驱邪、健身的作用。因此,年夜饭的特点是全家大团圆的宴会,无论男女老幼都要参加,为了这个团圆,外出的家人或子女都要赶在除夕前返回家来,如果没能及时赶回来,餐桌上要给未归人留一个空位,摆一双筷,表示全家团聚。

30道舌尖上的年夜饭(弘扬传统文化欣赏民俗经典)(6)

5,吃年夜饭为什么要闭门?

30道舌尖上的年夜饭(弘扬传统文化欣赏民俗经典)(7)

江南每年吃年夜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把大门关起来,不能大声说话,不能敲击碗筷。吃完年饭后,就要将桌子的碗筷收拾干净,再打开大门,这叫做闭门生财,开门大吉。这规矩习俗据说是为了哄骗铁拐李而传下来的。

原来吃年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是开着大门的。玉皇大帝想了解民间疾苦,于是派铁拐李在此时下凡查看。铁拐李是个跛脚叫花仙。因此便在人间吃年饭的时候,提着篮子跛着脚沿街到各家乞讨。讨完饭,他把讨来的东西提给玉皇大帝看,谁家穷,谁家富,一看就知道了。

30道舌尖上的年夜饭(弘扬传统文化欣赏民俗经典)(8)

据此,富的,玉皇大帝便命令有关神仙让他一年遭几次灾,不要太富;穷的,则让他发几次财,不要太穷了。这事儿慢慢传到了人间,有一户人家,比别人都奸,很快想到了应对之策。吃年饭时,把大门关得紧紧的,家人谁也不准大声说话,等铁拐李来讨饭时,他家年饭已经吃过,打开大门时,桌上空空荡荡的,无以施舍给铁拐李,铁拐李一看,这家够穷了,连年饭都吃不起,于是在他家门口放上几个元宝就走了。

这下,这户人家便发了,但没有不透风的墙,别家也看出了他家发财的原因,便都跟着学起来。谁知道铁拐李见家家都关着门吃年饭,便知人们已经知道了他的任务,就不再到人间来讨饭察贫富了。可是关着大门吃年饭的习惯,却从此流传下来。

30道舌尖上的年夜饭(弘扬传统文化欣赏民俗经典)(9)

二,话说年夜饭

30道舌尖上的年夜饭(弘扬传统文化欣赏民俗经典)(10)

1,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合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2,人们既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又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火锅和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鲍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一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多少喝一点。

30道舌尖上的年夜饭(弘扬传统文化欣赏民俗经典)(11)

3,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但是有几样共同的美食: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各有讲究。

30道舌尖上的年夜饭(弘扬传统文化欣赏民俗经典)(12)

​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有的人家还会包上些素馅饺子,取“素净平安一整年”之意;煮饺子的水也要比平时多放一些,寓意来年日子“绰绰有余”。

30道舌尖上的年夜饭(弘扬传统文化欣赏民俗经典)(13)

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早吃馄饨拜财神”是老北京的过年习俗。“馄饨”与“混沌”音近,新年吃馄饨取其开初之意。再则取“馄饨”与“浑囤”的谐音,意思是粮食满囤。而且,馄饨因形式似元宝,而且连汤带水,吃馄饨就取其招财进宝、财源滚滚而来的好意头。

30道舌尖上的年夜饭(弘扬传统文化欣赏民俗经典)(14)

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

30道舌尖上的年夜饭(弘扬传统文化欣赏民俗经典)(15)

元宵

元宵又名汤圆,“汤圆”,这名称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节吃元宵,吃汤圆,除了寓意喜庆,合家团团圆圆,还有御春寒、补脾胃、益肺气之养生功效。

30道舌尖上的年夜饭(弘扬传统文化欣赏民俗经典)(16)

清蒸鱼 , “无鱼不成席”,中国人不分南北、传统年夜饭上最不能缺少的菜就是鱼,而且通常是全鱼,象征着“年年有余”。不同地区对鱼的吃法各有讲究:吃鱼不吃头尾,寓意“有头有尾”;端上桌只看不吃,或者不吃光,剩下一点,寓意“年年有余”;鲫鱼与鲤鱼同吃代表大吉(鲫)大利(鲤);吃鲢鱼寓意着连子连孙。

30道舌尖上的年夜饭(弘扬传统文化欣赏民俗经典)(17)

八宝饭 , 八宝饭是许多江南人家的年饭桌上的甜点,通常用莲子、桂圆、金橘、红枣、蜜樱桃、蜜冬瓜、薏仁米、瓜子等作为原料,配以蒸得半熟的糯米饭,拌上白糖和猪油,夹上一层红豆沙。八宝饭民间传说起源于古代的八宝图,莲子象征婚姻和谐和好;桂圆象征团圆;金橘象征吉利;红枣象征早生贵子;蜜樱桃、蜜冬瓜象征甜甜蜜蜜;薏仁象征长寿、高雅、纯洁;瓜子仁象征生活有规律平安无灾祸。

30道舌尖上的年夜饭(弘扬传统文化欣赏民俗经典)(18)

近年来年夜饭的吃喝已不重要了,年夜饭早已超出了‘吃’的范围,而在于那份人与人之间的温馨,它温暖在一家人的问候和温情中。既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有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怀有希望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