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八吉(易经解读十六六五)(1)

《坤卦》第五爻,“六五:黄裳,元吉”。

裳,是指裤、裙。

黄裳,周朝时期的人认为黄色的衣裳是尊贵吉祥之服,代表吉祥之征。

所以这句爻辞意思就是,占筮到六五爻,像人穿着黄色衣裤的一样尊贵吉祥,所以是大吉之爻。

汉帛书《周易》作“黄常,元吉”。常,是大旗。常旗上有日月之形,帝王所建,故曰:“黄常元吉”。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文,文饰。

中,内。古人穿长衣,衣掩盖了裳。所以说“中”。

所以《象》传的意思是,黄裳是内服之美,比喻人的内德之美,故大吉。

《文言》:“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文言》解释“黄裳元吉”。黄裳者,黄色之内服,此是服之黄中。黄为美丽之色,故黄裳比喻人美其内心,此是德之黄中。通理,通达事理。

正位,以正道居其位,如居君位尽君道,居臣位尽臣道。居体,似为居礼,即守礼。此正位是六五居上卦之中位,象人以正道居其位。

支,借为肢。四肢,即手足。畅于四支,表现为行动。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礼,便是美德存于内心,表现于行动,发挥于事业,是为极美,故大吉。

王弼注:黄,中之色也,裳,下之饰也。“坤”为臣道,美尽于下。夫体无刚健而能极物之情,通理者也。以柔顺之德,处于盛位,任夫文理者也。垂黄裳以获元吉,非用武者也。极阴之盛,不至疑阳,以“文在中”,美之至也。用黄裳而获元吉,以“文在中也”。

黄色即土色,五行属中,代表中央,裳是下衣,中而居下,是谦逊的表现,是人臣的本分,人臣最大的“美”或者说成就,就是在君王之下,将臣子的本分发挥到极致,合乎天地之道,从而获得人臣的极致地位,这种发挥是以文采为根本,不是靠武力蛮干,以文采达到事业的顶峰,是阴的极致发展,不会被“阳”或者说君主猜疑,这是内在的美德,是最为被人们称道的。

坤卦的“六五”爻,在上卦的中间位置而得中,因而以黄色象征。但这一爻却是阴爻阳位,并不得正,所以用“裳”比拟。“裳”下衣也,相当于现在的裤子或裙子,表明谦逊的处世态度。

古人崇尚黄色,坤道讲的是臣道,作为臣子,能够穿上黄色的下衣是尊贵的表现,换言之就是位极人臣,很是吉祥。这种吉祥是隐藏在黄色背后的文采的流露。

《左传》载有一则与此爻相关的故事,讲南蒯(kuǎi)准备叛变,卜筮《周易》得坤之比,爻辞正是“黄裳,元吉”。南蒯以为大吉,对《易经》深有研究的子服惠伯却说,必须用于忠信之事,才会大吉;你是搞叛乱,不会有好结果。后来,果然如子服惠伯所言。这一事例说明,《易》占必须用于正道,否则即使得大吉之爻,也是没有好结局的。

原文如下:

《昭公十二年》:南蒯欲叛鲁投齐而自筮

南蒯之将叛也,其乡人或知之,过之而叹,且言曰:“恤恤乎,湫乎,攸乎!深思而浅谋,迩身而远志,家臣而君图,有人矣哉”南蒯枚筮之,遇《坤》之《比》,曰:“黄裳元吉。”以为大吉也,示子服惠伯,曰:“即欲有事,何如?”惠伯曰:“吾尝学此矣,忠信之事则可,不然必败。外强内温,忠也。和以率贞,信也。故曰‘黄裳元吉’。黄,中之色也。裳,下之饰也。元,善之长也。中不忠,不得其色。下不共,不得其饰。事不善,不得其极。外内倡和为忠,率事以信为共,供养三德为善,非此三者弗当。且夫《易》,不可以占险,将何事也?且可饰乎?中美能黄,上美为元,下美则裳,参成可筮。犹有阙也,筮虽吉,未也。”

南蒯将要叛变的时候,他的家乡有人知道情况,走过他门口,叹了口气说:“忧愁啊,愁啊,忧啊!想法高而智谋浅,关系近而志向远,作为家臣而想为国君图谋,要有人材才行啊!”南蒯不提出所问的事情而占筮,得到《坤》卦变为《比》卦,卦辞说,“黄裳元吉”,就认为是大吉大利。

把它给子服惠伯看,说:“如果有事情,怎么样?”

惠伯说:“我曾经学习过《易》,如果是忠信的事情就可以符合卦辞的预测,不然就必定失败。外表强盛内部温顺,这是忠诚,用和顺来实行占卜,这是信用,所以说‘黄裳元吉’。黄,是内衣的颜色。裳,是下身的服装。元,是善的第一位。内心不忠诚,就和颜色不相符合。在下面不恭敬,就和服装不相符合。事情办理不好,就和标准不相符合。内外和谐就是忠,根据诚信办事就是恭,崇尚上述三种德行,就是善,不是这三种德行就无法承当卦辞的预测。而且《易》不能用来预测冒险的事情,您打算做什么呢?而且能不能在下位而恭敬呢?中美就是黄,上美就是元,下美就是裳,这三者都具备了才可以合于卦辞的预测。如果有所缺少,卦辞虽然吉利,未必能行。”

“黄裳元吉”,南蒯以为大吉,但子服惠伯对这四字的理解是忠和信,以忠信而求当然是元吉,但不忠不信之事就不能是元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