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君子尊崇道德修养,而追求知识学问;达到广博境界而又钻研精微之处;洞察一切而又奉行中庸之道。

要想解释清楚这一段,我们就先看"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道最初在甲骨文上是这样画的:一个十字路口,十字路口里面画了个人,意思很明确,这个人在十字路口,准备往某个方向走。后来金文可能觉得意思不够明确,就把"人"字去掉,换成了代表头的"首"字加上代表脚的"止"字,后来又经历过多次演化,"止字换成了"辶",去掉了代表十字路口的那个字,就便成了现在的"道"字,意思是如果在十字路口不知道往哪走时,就要用头脑思考和用脚去行动。

礼记中庸经典名句(礼记中庸君子尊德性)(1)

所以,我们回到上文,"道问学",就是说在十字路口不知道该怎么办时,要问,还要学习别人是怎么走过去的。那么,要学习别人,就要知道该找谁,怎么办呢?前面一句已经把方法告诉我们了"尊德性"尊崇"德性"先说"性"字,"性"字由"心"加"生",组成,意思是人心里自然生出的原始欲念。那么,既然是原始欲念,那么,就没有好也没有坏。这个时候就要由"德"来引导,让这个人走上正路,免得误入歧途。所以就是"尊德性",尊崇"德性"就可以在十字路口上找到正确的路了。关于"德"字,我的浅见,可以参照明代大儒王阳明的理解。

礼记中庸经典名句(礼记中庸君子尊德性)(2)

下面我摘抄出阳明先生的原话:"良知即是道德,良知自在人心,不但圣贤,一般人也是这样。如果没有物欲的牵累和蒙蔽,全凭良知去发挥作用,那没有什么不是道德的""人心天理浑然一体,圣人把天理写在书上,就像给人画像,目地只不过是要给人一个大概的轮廓,使人能据此寻求到画像本人。"

"心中萌发善良的时候,要认识它,不断地去发展壮大它。心中萌发邪恶的意念的时候,要认识它,遏止它。知道扩充善念,遏止恶念,就是心志,这是上天赋予人的聪明才智。圣人也只是保存这个本心天理而已。所以,学者应该努力存养本心。"

礼记中庸经典名句(礼记中庸君子尊德性)(3)

"修养心性最难的功夫就是,格物致知,这就是如何诚意的问题了。意念如果真诚,心自然能正,自然就能修身。但是,端正心性,修身的功夫,也各自有切入点。心端正了就能公正不偏,身修好了就能平和适度。"

所以,王阳明先生已经解释的很清楚了,做事要问自己的良心,然后凭借良心去做,就是走在正道上了。良心,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只要去掉为了名、利、色的心,就会自然而然显现出来了。有时候真的很感激古人,把路都指给我们了。只要我们真诚面对生活,就能心正、身安、意诚,然后做个"尊德性,而道问学"的谦谦君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