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上书,仿佛刚走出影院,其中的情节和人物会在脑海里回旋,这一刻你会从书里的世界回到现实。网上有很多关于这本书的读后感,从各个角度去阐述它的写作风格和技巧。作者雷蒙德·钱德勒的写作文风的确独树一帜,书中有很多金句我都会认真的用笔勾出线条,甚至摘录下来。每个读者的人生经历不同,对每本书的喜好自然不同,只要能从书里读到自己的心声,它就不失为一本好书,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能把《漫长的告别》读12遍,他到底想从书中汲取什么样的养分以滋润自己的心田,想必大作家的心里也有一块缺口,作为普通读者有自己的一丝丝情感能与作者产生共鸣就足以。

漫长的告别真相(告别漫长的告别)(1)

读这本书的前半部分,总是好奇硬汉私家侦探马洛为什么会对一个第一次相见的特里·莱诺克斯一见如故,从书中的第1篇章最后一段会有一点点答案,当然逐渐会一层层显露出来:“我咬着腮帮子开车回家。按理说我有一副铁石心肠,但那家伙身上有些东西打动了我。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也许仅仅是白发、脸上的疤痕、清澈的嗓音和彬彬有礼的举止。也许这些就够了”

侦探小说不容易集中精力,稍一疏忽就会逻辑关系和情节有些看不懂,所以比较难读,但是只要真正的用心读下去,它一定会比散文更有吸引力,毕竟读者总会被故事吸引,谁不想知道结局呢。

马洛开车把特里送到前往蒂华纳机场时,这个时候的特里已有可能被作为嫌疑人逃离。这个时候书中有这样的描述:“马洛,你为什么要这样做?”,马洛没有回答,这也是读者的疑惑。然后:我穿好衣服,锁上后门。回到客厅,我发现他在椅子里睡着了,脑袋耷拉在一旁,脸上毫无血色,身体疲惫得像是散了架。他看上去很可怜……就好像从他所在的地方到我所在的地方有好长一段路。

在那一刻,马路相信特里没有杀人,所以他说:我知道你没杀她,所以我这会在这儿。世界上的事很奇妙,人和人之间真的存在对的磁场,仅仅两三次的接触就能生死之交。这也是特里作为“特里·莱诺克斯”这个名字的最后一次和马洛的告别。

漫长的告别真相(告别漫长的告别)(2)

故事的延续让马洛确定特里在他乡一个叫奥塔托克兰的小镇开枪自杀时,他收到来自死者的信件带着自己的一份寂静:……人们说富人总说能保护自己,他们的世界永远是夏季。我和他们生活过,他们是无聊和孤独的凡人。我写了一份自白书。我有点难受,有不止一点害怕。你在书里读到过这种处境,但不会读到真相。等事情发生在你身上,你只剩下口袋里的一把枪,你被堵在异国他乡的肮脏的小旅馆,你会知道出路只有一条——相信我,朋友,这事情毫无刺激和精彩可言,其中只有纯粹的龌龊和凄惨、灰暗而狰狞。忘了这件事也忘了我吧。不过还是先去维克多那儿为我喝一杯螺丝起子(一种调配的酒)。下次你煮咖啡的时候,给我倒一杯,里面加点波本威士忌,给我点一支烟,放在杯子旁边。然后就忘记整件事吧。特里·莱诺克斯就此退场。那么,再见了。

这是一封“死人”来信,你不会不被带入伤感的场景里去。

漫长的告别真相(告别漫长的告别)(3)

在马洛千辛万苦的对案件展开调查的结果已经水落石出时,一个神秘、脸部两个侧面都有疤痕的人来到马洛面前:这家伙太他妈优雅了,优雅的开始让我生气了……你深深打动过我,特里,用一个微笑,一下点头、一次挥手和在这儿那儿的安静酒吧里安安静静喝几杯酒。感情还在的时候真是不错。别了,朋友。我不会说再见。我已经和你说过再见了,那时候说再见还有意义。那时候说的再见悲伤、孤独而决绝。”

是的,来人是“死去”的特里,名字改了、面部又多了一道伤疤,但是高雅的气质让马洛的心一下子就确定他。但是,回不去了……

书中最贴近《漫长的告别》是这句全书经典:说一声再见,就是死去一点点。

漫长的告别真相(告别漫长的告别)(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