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1日:陈琦南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老子二十五章解读?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老子二十五章解读(四论老子用兵之道)

老子二十五章解读

2022年9月11日:陈琦南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道德经学的核心价值观

老子中国哲学开山之祖

四论老子用兵之道:续五

中国老子文化研究院校勘本。

一,原文:三十六章

将欲拾之,必故张之。

将欲弱之,必故强之。

将欲去之,必故与之。

将欲夺之,必故予之。

是谓微明。

友弱胜強,魚不可脱于渊

。邦利器不可以示人。

二,老子语录

友弱胜強,鱼不可脱于渊

。邦利器不可以示人。

老子认为:作为一个大邦之国,必须搞好安民兴国,和睦邻邦。才能防止霸道之国的入侵。侯王应该懂得鱼儿离不开水,鱼离开水即亡的道理。兴国安邦必须有国民之团结和友邦的支持!国家的武装力量不可以用来威胁民众和邻邦。

如果以強权霸道侵略邻邦,那么,一定会走向国破家亡的命运!

探解一:要想战胜侵略者,必须要加强防御力量;要想削弱敌

人的战斗力,必须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要想打败侵略者,必须故意

引敌深入险境:要想消灭侵略者,要以退为进,后发制人。这是微妙

的自然规律。要联合弱国共同来战胜强国。侯王要懂得鱼不可离开

水,国家不可以离开民众和友国的帮助。国家的武装力量不可以用

来炫耀权势,威吓民众和邻国。如果以武力来侵略别人,就会走向

失败的命运。

探解二:要想收拾它,必须故意扩张它:要想削弱它,必须故意

增强它;要想除掉它,必须故意结交它;要想夺取它,必须故意给予

它。这叫作微妙的谋略。因此联合弱国,团结民众则能战胜强国,因

为鱼不可以离开水,国家的武装力量不可泄密,不可以用来显耀,

威吓民众和邻国。

四分析:“邦利器不可以示人”。老子以辩证之法提出:欲战胜敌

人,必故意表现出怕其势大;欲削弱敌人,必故意夸其强大;欲打败敌

人,必故意表现出害怕敌人;欲夺取胜利,必故意退让三分。这是战胜

敌人的谋略,也就是柔弱胜刚强的道理。国家的武装力量是用来防御

入侵者,君主不可以炫耀权势,称霸天下。强大的军事力量不可以用

来威吓民众和友邦,用武力称霸天下的人必然会走向失败。韩非子认

为,邦利器是指国家权力,示人指显示,炫耀,威吓人民

本章前承第二章、第九章,后启第四十三章、第七十六章、第七

十八章,说明了柔弱胜刚强的道理,提出了以退为进,势强必弱,物

极必反的辩证观点。《孙子兵法》中言:“为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

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

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但“智叟”认为

本章是老子阴谋哲学的典型。

易中天认为:通行本为“柔弱胜刚强”,帛本是“友弱胜强”,从

逻辑推理来看,帛本相对合理。可以理解为联合弱小的国家,共同

来打击强国。“鱼不可脱于渊”指的是鱼儿离不开水,有水则活,无

水则亡。所以明君是不能脱离民众,抗击强国不能没有友国的帮

助,要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去对付侵略者。君王不能实行强权

统治,不能显耀武器来威吓民众和邻国。强权者必败。唐朝以老子

为自己的先祖,李世民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进一步深化了

老子提出的“鱼不可脱于渊”的观点,并将“使夫知不敢,勿为而已,

则无不治也”简化为“无为而治”。李世民言:“夫安人宁国,惟在于

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天下大定,亦赖无为之功”。

“百官各当其任,则无为而治矣”。李世民提倡”“无为而治”,从而出

现“贞观之治”的盛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