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羲之《得示帖》的得示二:看书写中的组与组变

作者:刘洪贞

我在上一篇《从王羲之《得示帖》的得示》中,

王羲之丧乱帖字法分析(从王羲之得示帖看书写中的组与组变)(1)

从王书艺术的角度,分析了在作品中如何表现书法之“韵”。现在,我们从书写的技术角度来看下,王羲之书写中的组与组变。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已经知道了。书韵要当作音律写,在音律的创作上,我们要有一个停顿的节点用来换气。这个换一口气的过程,我们也可以叫他一个音律组。书法上我们就叫它韵律组,相对于连接而靠近的字组而言,这应该是一个大组,这样我们就把书法的欣赏分为字法、小字组法、大字组法、行法以及章法。大字组无疑是符合自然要求的,因为一个姿势不可能写很多字,动动纸的过程就是稍作停顿的过程。

在王羲之《得示帖》中我们看下有几个大组(图二)

王羲之丧乱帖字法分析(从王羲之得示帖看书写中的组与组变)(2)

1,第一组,共5字“得示知天下”,以静态的行楷起势,写出“得示”二字,并使轴线左行,然后以连续、摆荡的长线,草书二笔写出“知天下”三字,最后的点为楷法,有音律中的“嗄然而止”之效。

2,第二组,“犹”字为单独起势,上断下连,左右相开,以破上势,于上组的长线连笔的收势对比显明。

3,第三组“未佳耿耿”,“未”字上窄下宽,上疏下密,“佳”字左上疏,右下密,“耿”字左疏右密,整组由窄到宽,由草到行渐变。

4,第四组“吾亦劣劣”,前三字一笔完成,“吾”字上部较静,下边为动,线条极尽缠绕之能。

5,第五组“明日出乃行”,行楷起笔,草书收笔,因字赋形,由慢到快,电静至动。

6,第六组“不欲觸”,做行书处理,以与右边草书进行对比,变化为由虚到实。

7,第七组“雾故也迟”,先因字赋形,以较重笔做高-中-矮变化,然后,突然变细,展现笔墨之跳跃,实虚之对比。

8,第八组“散王羲之顿首”,首字因右边渐变的需要,必须要表现出重和长(堵墙眼需要)。而“王”字小而灵动,并在堵“欲、觸”之眼的位置。而“羲之顿首”则以写意笔法,草草一笔而下,犹飞流之瀑却嗄然而止。

文章编辑单位:天哲教育,签约冲刺中书协国展达不到目标全额退费的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