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可以医愚;读书,可以长才。为了让学生消除与经典的隔膜,近日,白水县田家炳实验中学七年级开展为期一周的师生共读《朝花夕拾》一本书活动。

阅读公益讲堂第五讲(消除学生与经典的隔膜)(1)

本次活动以课本名著《朝花夕拾》为阅读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引领下,师生同阅读、同讨论、同发现,全面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扩大学生视野,认识中国二三十年代的社会现状。

阅读公益讲堂第五讲(消除学生与经典的隔膜)(2)

经过精心丑还准备,七年级备课组为这次活动安排了四种课型。(一)导读课,教师引导学生从小引、目录、后记等方面认识整本书,然后就整本书阅读方法进行指导,精读与略读相给合,画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等一一进行点拔;(二)自读课,让学生按照传统之思、求学之路、身边之人三方面进行自读,从词句、情节、主题到心得感悟几方面做好读书笔记;(三)提升课,师生互相质疑、讨论、解答,进一步加深对名著的理解。师生提出了不少很有价值的问题,诸如《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感激怀念长妈妈,文章前半部分却对长妈妈睡相、唠叨、迷信等进行描写,似乎是不好的方面,为何要写这些?《五猖会》中,开始我对去看五猖会那么热情,为什么在背完父亲要求的书后,不那么热心了?这些问题在讨论中加深了学生的认识;(四)展示课,学生们纷纷展现自己的阅读成果,读书笔记、阅读心得、手抄小报等等。

阅读公益讲堂第五讲(消除学生与经典的隔膜)(3)

一周的时间,七年级学生完成了对散文集《朝花夕拾》的解读,了解了这本散文集所写的人物生活,知晓了书中所反映的旧中国社会现状和风气。这次与经典对话,与以往蜻蜓点水式的阅读有天壤之别,真正做到了让学生的思想和大师们联网接轨,为他们更好地阅读前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编辑:张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