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从教的第三年,在某省级教育类月刊上看到一篇文章,作者(一位县级教研员)在文中讲述了一个处理学生迟到的事,字里行间表达出对自己处理方式的满意。

事情的大概就是,一位学习好的从没迟到过的学生某一日迟到,这位作者(当时是一位班主任)就很自然地让那位学生进班做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实际上班级有一条规定,学生迟到是要罚站的,而且已经罚过了一些学生,特别是“差生”。

老师上课迟到一两分钟会怎么样(你认为学生上课迟到几分钟)(1)

这位作者却认为自己这次的做法很好,既照顾了“优生”的面子,又对“差生”起到教育作用——平时优秀,就可以享受到“优”的待遇,给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

但是我看过文章中所讲述的事例之后,感觉到其实作者根本不懂学生、不懂教育,至少他离教学第一线是遥远的,他所举的事例,应是凭空想象的,因为事情根本不符合实际,别说什么好的教育作用,能不让那些被罚过的学生充满怨气,就够幸运的了,这是给班级管理制造麻烦。

看过文章之后,我根据文章中所述事例中存在的“漏洞”,一一进行了指明,然后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详细解说了实际发生时,事情真实的样子,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很快,我的文章得到那家教育月刊编辑的认可,编辑打电话表示,以后在编发这方面的文章时,会多加注意实际,希望我以后能够投递更多好文章。

老师上课迟到一两分钟会怎么样(你认为学生上课迟到几分钟)(2)

我写的“驳斥”文章,不在这里复述,我现在只想说,关于学生迟到,看似小事,其实在班主任、老师教育管理学生的过程中,真的不可小觑!

有位家长曾经很生气地说过这样一件事:他的孩子某一天上学迟到了两分钟,那是因为家里临时有事,耽误了送孩子,孩子自己步行去学校的,结果被老师罚站在教室门外一节课。

这件事和上面那位作者写的事例开始有些相似,但结果完全不同。假如你上学迟到了两分钟,老师罚你站一节课,你服气吗?

老师上课迟到一两分钟会怎么样(你认为学生上课迟到几分钟)(3)

我认为这件事,不能一概而论。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位班主任,每位科任老师,在要求和管理学生时,一定都有成文或不成文的“班规”。但是我觉得,在对待学生迟到的问题上,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在制定班规之初,应该充分考虑到会出现的不同情况,从而制定不同的惩罚时间或方式方法。

在解决学生迟到的问题上,一般是这样做的。在开学初的一两个星期,若有学生迟到,我会询问学生为什么迟到了,学生说出原因之后,我告诉他下次一定不要再犯同样的迟到错误,而后就可以走到位上坐下听课了。下次再迟到的学生,我会在问明原因之后,告诉他已经迟到过几次。

很多时候,学生看到我在累计计算他们各自迟到的次数之后,迟到的学生和频率会大大减少,大概是怕我来个“秋后算账”吧!

也有的时候,学生看迟到之后,我只是问问就了事,于是大胆起来,迟到的人数突然会变成集体性的,这时,我就要制定班规了。班规的制定,往往是我说出条条框框,然后由全班学生一一集体举手表决,不通过的,再根据多数学生的建议修改,直到大多数学生都认可为止。班规制定好之后,全班学生都要遵守,谁也不特殊。如果后来遇见特殊情况,那也要由全班学生集体表决,是否要“破例”一次。

老师上课迟到一两分钟会怎么样(你认为学生上课迟到几分钟)(4)

我一直认为,也是一直这样做的,对待学生迟到的问题,老师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没有好坏之分,没有优劣之别。其实班级管理,也是一样的!

上面那位迟到两分钟的学生,应不应该被罚站一节课,如果撇开班规而言,我认为不应该,如果班规就是这样规定的,而且一直是严格执行的,我希望家长能够理解、支持,如果想破例,那么孩子当时应该说明白,看看全班学生表示的结果。真的站了一节课,也没有什么可埋怨的,虽然孩子可能耽误了一节课的学习时间,但是“规则”意识一定会在孩子心里扎下根,让孩子从小懂得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不也是一种收获吗?

就像有的学生,在参加中考、高考的时候,因为迟到了一分钟、两分钟而进不了考场,这时候虽然说值得同情,但是想一想他们迟到了又能怪谁呢?这不就是因为他们平常缺乏时间意识、规则意识的表现吗?平时松松垮垮,不在意惯了,到了动“真格”的时候,就不行了。因为迟到而耽误了中考、高考,太不值得,但谁能说这不是自食其果呢?!

别再小看一个小小的“迟到”了,它与你的关系大着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