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洛初夏作

赏析古诗幽居初夏(诗词简析居洛初夏作)(1)

宋-司马光

赏析古诗幽居初夏(诗词简析居洛初夏作)(2)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

注 释

1、清和:指初夏天气清明和暖。

2、乍:刚,才。

3、南山:此处似泛指南面的山。

4、当户:对着自己的门户。

5、分明:清晰,明亮。

6、第三句:此句由东晋才女谢道媪“未若柳絮因风起”化出。更,再。

诗词简析

四月天气,清明和暖,一场夏雨,刚刚下过,天光重又放晴。正对着我门户的南山,也由雨中的模糊、不清晰,逐渐变得越来越明晰,越来越明亮。在这样的季节里,再也没了柳絮因风缭乱飞舞,只有葵花,金灿灿的葵花,一直向着太阳倾斜着自己的初心和身姿。

粗略的读一遍,这首诗确实很像一首纯粹的景物诗。一切都是四月该有的样子,花谢尽了,柳絮飞残了,几株向日葵,占据了作者视线的中心。杜甫说:“葵藿倾太阳”,这也是葵花的本性啊,它本来就是要向着太阳倾斜的啊,又有什么好怀疑的?又有什么好深究的?

然而你若真的这样理解,那你无疑又大错特错了,要知道司马光可是《资治通鉴》的总审稿人,而《资治通鉴》是教那些帝王们如何治国理政的千古不二史书,司马光虽不是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权力掮客,但基本的政治素养和觉悟却是很高的。那么说了这么久,这首诗究竟要传达给读者一些什么呢?

它想传达一种政治忠心,它也想表明一种政治态度。传达对赵宋王朝的忠心,传达对最高统治者皇帝的忠心。葵花不是向太阳倾斜吗?而我司马光就是一株葵花,我也日夜向着皇帝你倾斜。虽然我蒙受了冤屈,被迫退居洛阳,但我这一颗忠心,始终不曾变得分毫,此心可对日月,可鉴天地。

表明一种绝不妥协的态度。我同王安石之争,是一种政见之争,绝非小人的权力之争。我从根本上认为太祖、太宗之法,可传万世,绝对正确,需要变革吗?根本不需要,变革只会搞乱这个本来还算正常的国家。所以我怎么可能像那些柳絮,东风来了,就随东风狂舞,南风来了,又去追逐南风,我只有自己的老主意,绝不会随波逐流,绝不可能首鼠两端,做一个可耻的无根草、骑墙派。

不知道远在汴梁深宫大院的赵家皇帝听到司马光的这番表白没?即使没听到,又有何关系?他司马光就是要坚持他自己,即使全天下的人都不理解,他也要坚持他自己。

退居洛阳十五年后的司马光,后来终于等到重掌朝纲的机会,他果然也兑付了自己的誓言,废新法殆尽。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闻喜县)人,世称涑水先生。他是著名史学家、政治家,著有通史《资治通鉴》,政治上保守,反对王安石变法,曾因此屏居洛阳十五年,后主持朝政,废新法殆尽。卒后赠封温国公。性格固执,但为人正直磊落,所以很得人心。诗歌平实无华,语言质朴,不加雕饰,不少诗显得粗拙,但也有一些诗写得不错。

作者简介

岁月如歌,网名原上,古诗词爱好者,

目前正致力《唐后绝句精选》编选评鉴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