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博兴县麻大湖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湖区野生动植物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湖区生态资源快速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抢手货”湖里的苇草、蒲草经过村民巧手编织,变身形形色色、款式多样的编织品,通过物流卖向世界各地,让这里的百姓因生态改善和辛勤劳动而过上幸福新生活靠水百姓吃上“生态饭”,这是滨州市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滨州黄河治理规划?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滨州黄河治理规划(滨州市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滨州样板)

滨州黄河治理规划

近年来,博兴县麻大湖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湖区野生动植物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湖区生态资源快速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抢手货”。湖里的苇草、蒲草经过村民巧手编织,变身形形色色、款式多样的编织品,通过物流卖向世界各地,让这里的百姓因生态改善和辛勤劳动而过上幸福新生活。靠水百姓吃上“生态饭”,这是滨州市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滨州市生态环境系统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大力推进环境保护各项工作落地落实,让城市环境品质更美,生态颜值更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打好三大保卫战役 守护蓝天碧水

市生态环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攻城拔寨的拼劲,标本兼治,攻坚克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生态景象成为常态。

为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保卫战,市生态环境局持续加强扬尘污染防治,围绕各类施工现场、渣土运输等开展扬尘污染防治专项督导行动。对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原辅材料替代、重点行业企业等13个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减轻夏季臭氧污染。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期间,组织31家电力企业开展碳排放履约,市场交易额约为6亿元,是全省交易量最大的市。2022年1月—7月,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率位列全省第一位。2021年10月—2022年3月秋冬季,重污染天数为“零”,是“2 26”传输通道城市中唯一一个未出现重污染天气的城市。

市生态环境局锚定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目标,投资16.38亿元开展了潮河、徒骇河、马颊河、德惠新河及孝妇河的“五河同治”;推动雨污分流改造319.31公里,投资14亿元新改扩建及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9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6万吨/日;对115条河流1379个入河排污(水)口排查监测、分类整治;10个项目纳入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项目储备库;36个横向生态补偿断面完成资金兑付。今年上半年,城市水质指数同比改善17.59%,改善幅度列全省第二位。

土壤环境方面,积极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入选国家“十四五”“无废城市”建设名单;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更新确定154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定期督促落实自行监测、隐患排查等法定义务;涉危固废企业1553家纳入统一监管,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抽查合格率达95%以上;对1147家企业、1055处重点场所开展起底大排查;完成5个危险废物处置场的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实现医疗废物及时有效收集、转运、处置100%全落实;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435个村、农村黑臭水体95处,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

锻造生态环保铁军 提升环境监管水平

市生态环境局以“人防 技防”织就环境监管“天罗地网”,坚持内强素质、外强服务锻造生态环保铁军,让环境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充分发挥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作用,通过大数据、智能监控、视频智能分析等手段探索生态环境非现场监管的新模式,让生态环境监管从被动处置向主动发现、提前预警模式转变。2022年上半年以来,累计推送相关超标预警信息5645条,重点企业电量监管信息1087条,完成典型行业小时超标事中督办调度1514条,核实推送小时超标信息3044条。

强监管和优服务相结合,生态环境执法方式持续优化。2022年以来,运用“双随机、一公开”共检查企业728家(次);开展综合执法专项行动两次,检查企业276家(次),发现问题37个并实施闭环式整改;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全市评价绿色标识(诚信守法)企业13283家、蓝色标识(轻微失信)企业592家、黄色标识(一般失信)企业877家,暂无黑色标识(严重失信)企业。2022年以来,全市立案处罚84起,罚款1252.9054万元;强化生态环保帮扶。开展“送法入企”活动,现场执法帮扶企业600家(次),全面助力企业绿色发展。

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升队伍应急处置能力,5月、6月分别以新冠疫情医疗废物处置和城区出现挥发性有机物高值区为背景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圆满完成两次演练任务。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有效检验了突发环境事件预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锻炼了应急监测队伍,提高了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响应、应急监测和应急处置等能力。

在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同时,统筹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的51项问题、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的52项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23项问题,已整改完成4项,其余的正按序时整改;第二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30项问题,已整改完成28项。对于剩余问题,滨州将坚持目标不改、标准不降、力度不减、时间不变,全面整改、及时销号,并举一反三,严防反弹。

积极探索打造样板 营造环境保护氛围

依托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专家团队,编制《滨州市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加强黄河干支流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方案》《美丽滨州建设战略规划纲要》。

开展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试点、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试点、滨州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政策环境影响分析试点、邹平市“三线一单”减污降碳协同管控试点、千里眼计划试点等5项国家试点,积极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滨州样板。

市生态环境局以更广维度构建生态环境宣传大格局,在六五环境日开展“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大型主题宣传活动,举办“滨州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展”,策划《环保人之歌》《向绿而行》等多部微视频,让滨州的生态故事传播得更响、更远。

环境教育、绿色创建有声有色。滨州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团组织和教育部门评选40名第四批齐鲁生态环保小卫士,并应邀参加全省环保小卫士教育品牌活动试点。广泛深入组织公众参与,全市纳入全国第四批环保设施开放的8家单位组织活动27次,累计接待400余人;线上“云开放”累计点击率千余次,广泛汇聚社会环境保护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