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明月清风相对,一窗月光,一床素琴,三首“碧玉调”琴曲,此时弹来尤为适宜。

玉楼春与洞仙歌(碧玉声中步月歌)(1)

秋日归省,父母居处在楼的顶层。二老晚间休憩得早,七八点过后,屋内便只有明月清风与我相对。

月亮一日比一日早地从东方升起,又一日比一日“胖”起来。月光从南面纱窗照进,清朗之气溢满室内。不必开灯,那亮度刚好怡心养眼,更照得窗下一床素琴,分外明净。去年据明代《西麓堂琴统》打谱的三首“碧玉调”琴曲,此时弹来尤为适宜。

《碧玉意》短,寥寥十句,立本调之“意”,言简意赅。

《秋夜吟》三段,开头是类似打圆的六声单音,高低呼应,全曲共出现四次这样的乐句,富于吟诵感。乐曲中排比和对称句甚多,有诗词文章之感。结束前的排比句后,跟一个独立的短句,是错落而有力的收尾。月白风清的良夜,弹《秋夜吟》,仿佛见到古代的文人雅士伫立月下,拈须吟哦、感古慨今,声音时而低回婉转,时而高亢激越,古往今来的名篇佳句纷纷涌入心头,“秋风淅沥秋月明,秋云澹澹秋露清”“风竹有声如玉佩,月华多影类冰绡”……

作为“意”和“吟”之后的“曲”,《秋宵步月》共八段,内容更为丰富,对调意的发展也更深入全面。全曲由空寂中泠泠而起,曲调畅达闲适又优雅从容,充满睿智和旷达的情怀。每段前有个小标题,可以从中揣摩乐曲的内涵:“虚室生白;初离碧海;渐转遥空;恍度霓裳;金鉴行天;银蟾舒练;云英驭风;长天一色”。

父母居处的楼顶有一方露台,推门而出即觉离天更近。夜晚在露台踱步,沐飒飒秋风,观云月曼舞,天空中或而彩云遮月、或而月华镶云;而当月亮升入中天时,它纤毫不染、澄澈光明,散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此时奏响《秋宵步月》,正是情景交融。

元代著名政治家耶律楚材擅弹古琴,他随成吉思汗西征时,无论金戈铁马的军旅途中,还是风尘仆仆的边关驻守,始终与琴相伴:“高趣酿成真有味,烦襟洗尽了无痕”“空岩猿鹤招予往,满架琴书伴我还”。身为高官的他清正廉洁,去世后家里“唯名琴数张,金石遗文数百卷而已”。他在一首诗中表达了对《秋宵步月》的喜爱:“碧玉声中步月歌,弹来弹去不嫌多。从教人笑成琴癖,老子佯呆不管他。”“碧玉”指“碧玉调”,“步月”即《秋宵步月》,想来他在琴曲中找到了心灵的寄托,故而百弹不厌。

《秋宵步月》的后记这样写道:“齐人柳世隆善弹琴,为士流第一,不预世务,风韵清远,是月夜常鼓此曲,散步中庭,畅然自适。”柳世隆是魏晋南北朝时的宰相,“不预世务”不大可能,但在繁杂的世务之外,以琴怡情、借琴消忧,是可能的,也是必定的。(张艳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