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他下攻城”。优秀的军事家讲求不战而屈人之兵,通过非军事的手段达到使敌人屈服的目的,避免了大范围的杀戮。

春秋战国著名战役排序(上兵伐谋春秋时期著名的经济战)(1)

士大夫阶层的崛起,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自古乱世出英雄,时代的动荡给了草根阶层改变命运的机会。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就涌现出一批杰出人才,不胜枚举。在那个烽烟四起,诸侯相互攻伐的时代,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时代的走向,同时也为后世绚烂夺目的中华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春秋战国著名战役排序(上兵伐谋春秋时期著名的经济战)(2)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这句被一众军事天才奉为箴言的“上兵伐谋”被运用于实践的经典案例——齐桓公灭梁、灭鲁国。春秋时期齐国在经历管仲变法之后迅速崛起,实力跻身到第一梯队,“葵丘会盟”也让齐桓公成为实至名归的“领袖”。据史料记载,齐桓公原本是一个胸无大志的君主,齐国的强大得益于一群能臣,其中就包含管仲和鲍叔牙。

春秋战国著名战役排序(上兵伐谋春秋时期著名的经济战)(3)

管仲

齐国经济实力强大了之后,也慢慢走上了对外兼并的道路。鲁国、两国在当时和齐国相邻,国君都是老牌的姬姓贵族,实力不容小觑,成为阻碍齐国称霸的重要阻碍。春秋无义战,但和秦楚奉行的铁血政策不一样,管仲不主张武力征伐,于是乎便有了我们接下来的故事。

齐桓公就梁国和鲁国的问题问计与管仲,管仲将计策一五一十禀报给了齐桓公,并说说“主公只需要穿上绵绨即可”,齐桓公将信将疑,但还是公布了诏令要求王公大臣效仿自己开始穿绵绨织出的衣物,但是齐国国内不准生产,准许齐国商人向鲁国和梁国出口粮食,果不其然,齐国上下瞬时间兴起一阵穿绵绨的风气。问题是绵绨是梁鲁梁国的“特产”,国内短缺,价格飞涨,带动“进口贸易”的繁荣,梁鲁梁国看到出口的丰厚利润,便纷纷放弃农业生产,转而从事纺织业,于是乎梁鲁两国种植粮食的就更少了,粮食主要依赖进口。

春秋战国著名战役排序(上兵伐谋春秋时期著名的经济战)(4)

十个月之后,管仲派探子前往鲁梁两国了解情况,得知两国都城车水马龙,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于是乎,管仲便告诉齐桓公,可以开始不穿绵绨,并同时关闭了边境的贸易通道。国内的粮食短缺严重,两国国君意识到这场阴谋之后,便下令禁止生产绵绨,重新开始粮食生产,但粮食作物生长的周期又过于缓慢,导致国内粮食价格飞涨至之前的百倍,国内饥荒遍地,百姓无法承担便纷纷出逃,不到三年的时间,梁鲁两国人口减少过半,就这样,齐国不费一兵一卒,降服了两个实力强大的邻国。

这也恰如其分的印证了“上兵伐谋”的威力,管仲不愧为我国“经济战”的鼻祖。

春秋战国著名战役排序(上兵伐谋春秋时期著名的经济战)(5)

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命脉,扰乱一国的经济就如同釜底抽薪。春秋战国时期,相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但是,透过齐国的经济战,再结合当前的国际形势,我们似乎也能发现古人智慧的缩影,在感叹历史是何其相似的同时,更加应当居安思危,若要避免受制于人,一定要自立自强,掌握经济命脉,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中占据主导地位。

,